
從抽象到具象 - 理查德·迪本科恩的道路
當 理查德·迪本科恩 於1993年去世時,他留下了一部捍衛繪畫重要性的作品。儘管與他那一代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交往,他仍然堅持個人主義,創造出一部至今獨特且瞬間可識別的作品集。在1940年代以抽象畫家的身份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他認為沒有值得的現代畫家應該去做具象作品,迪本科恩突然將重心轉向肖像畫、靜物畫和風景畫。這一意外的轉變奇怪地使他被標籤為前衛,因為這違背了他的信念以及幾乎所有其他著名畫家的信念。但十年後,他又轉回抽象畫。在被告知他是革命性的時候,他說:"我其實是一位傳統畫家,根本不是前衛,"並補充說他真正想做的只是“遵循一種傳統並延續它。”在他看來,這些看似不同的方向都是一條單一的道路:逐漸擺脫意識形態的混亂,朝著理解在簡單創作優秀畫作中所涉及的古老而永恆的問題邁進。
傳統的反叛者
理查德·迪本科恩今天被認為是典型的加州畫家。他那鬆散卻平衡的構圖和淡化的色彩調色板幫助定義了一種自由、輕鬆和驚人光線的文化美學。但迪本科恩出生於俄勒岡州的波特蘭。他在兩歲時搬到了加州。在成為專業畫家之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了兩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戰後,他利用退伍軍人法案的福利上了藝術學校。和他那一代的大多數藝術家一樣,迪本科恩全心投入於抽象表現主義,這是當時主導的藝術潮流。他創作了表現性的構圖,傳達了藝術家明顯在尋找的焦慮和能量。他與其他新興的加州畫家如馬克·羅斯科和克萊福德·斯蒂爾一起學習和教學,並且有著良好的夥伴關係。
但迪本科恩很快就開始四處走動,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和伊利諾伊州的厄本那學習和教學,然後再次回到加利福尼亞。在他的旅行中,他意識到畫家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更大的對話,這些畫家有著許多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場對話與他開始看到的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虛假分離關係不大,而更多地與一幅畫作能夠實現的更深層次的相關性有關。他得出結論:“所有的畫作都是源於一種情緒,源於與事物或人之間的關係,源於一種完整的視覺印象。稱這種表達為抽象,對我來說常常會混淆問題。"
Richard Diebenkorn - Berkeley 3, 1953. Oil on canvas. 54 1/10 × 68 in. 137.5 × 172.7 cm. ©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Berkeley
色彩與平面的世界
Diebenkorn 對抽象的態度變化使他在現代主義者中處於一個奇特的位置。自 1900 年代末以來,大多數抽象藝術家最初都是接受寫實人物藝術訓練,然後通過簡化視覺語言的過程轉向抽象。Diebenkorn 則是從抽象開始,然後轉向具象。但現在擺脫了抽象與具象之間哲學差異的幻覺,他發現自己能夠畫出他所看到的——人形、面孔,以及城市和自然風景——同時在這些圖像中探索他認為最有趣的抽象特質和元素。
Richard Diebenkorn - Still Life with Orange Peel, 1955. Oil on canvas. 29 3/10 × 24 1/2 in. 74.3 × 62.2 cm (left) / Richard Diebenkorn - Chabot Valley, 1955. Oil on canvas. 49,5 x 47,6 cm (right). ©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Berkeley
與其用超寫實的畫作模仿現實生活,Diebenkorn 將可見的世界轉化為顏色區域、線條和準幾何形狀的排列。他使用炭筆和油畫,讓多層次的效果透過最終的構圖顯現出來。城市景觀 I 是他最著名的早期具象畫作之一。在這幅作品中,幾何形狀、線性平面、抽象色彩區域、底層以及對構圖完美主義的扭曲痕跡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同時具表現主義和略顯抽象的具象視覺。將其與他早期的抽象作品 阿爾伯克基 系列中的一幅並排比較,可以輕易看出藝術家的手法是一致的。
Richard Diebenkorn - Cityscape I, 1963. Oil on canvas. 60 1/4 in. x 50 1/2 in. 153.04 cm x 128.27 cm.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Collection (left) / Richard Diebenkorn - Albuquerque 4, 1951. Oil on canvas. 50 7/10 × 45 7/10 in. 128.9 × 116.2 cm (right). ©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Berkeley
油漆之美
大約在1966年,經過十年的具象繪畫後,迪本科恩開始了一個新系列,對於藝術史學家來說,這標誌著藝術家回歸純粹抽象。他將這個系列命名為海洋公園,以此來紀念位於洛杉磯北部的聖塔莫尼卡海灘社區,這裡是他的畫室所在。事實上,海洋公園的畫作似乎缺乏任何明顯的具象元素參考。它們看起來幾何且抽象。但僅僅將這些畫作稱為幾何抽象,並將其標記為他之前作品的另一種偏離,這是一種過於簡化的解讀。
在1988年,Diebenkorn接受了CBS Sunday Morning的訪問,他提到他的環境對他的作品始終有著影響。他詳細說明,地點感比其他任何事物更能影響他的成熟畫作。Ocean Park系列畫作並不是對某種事物的回歸,就像早期十年的具象畫作並不是對某種事物的背離。在這兩個時期,Diebenkorn都探索了構圖、和諧、色彩和平衡的問題。Ocean Park系列同樣如此,利用Diebenkorn在現實世界中遇到的光線、形狀和空間的美學安排,在這個案例中是聖塔莫尼卡海灘的世界,來進一步探討相同的問題。
Richard Diebenkorn - Ocean Park 43, 1971.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93 × 81 in. 236.2 × 205.7 cm. ©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Berkeley
如何開始一幅畫
在他職業生涯的晚期,何時已不清楚,Diebenkorn 寫下了一份他認為是迄今為止作為畫家的經驗所累積的教訓的清單。這份清單包括十條原創的格言。他稱之為“給我自己關於開始畫畫的筆記。”完整的清單在網上其他地方可以找到,因為他經常分享,所以這裡不需要包括。但對於清單上幾項內容的瞥見,揭示了他風格的許多方面,以及 Diebenkorn 對抽象、具象和實驗所發展出的成熟態度。
清單上的第一項寫道:「嘗試那些不確定的事物。確定性可能會在後來出現,也可能不會。那麼它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錯覺。」另一項則簡單地寫道:「容忍混亂。」這些筆記揭示了一位致力於探索的藝術家。他們顯示出他將所謂現實世界的客觀性視為內在創作過程中的起點。無論是畫肖像、人物還是幾何抽象作品,他都在朝著遠離確定性、朝向普遍和諧感的方向努力。清單上的另一項寫道:「錯誤無法被抹去,但它們會使你從當前的位置移動。」這種情感在他所有畫作的豐富層次和質感中體現出來,通過這些作品,他那常常艱難且耗時的努力主張著它們的存在。
Richard Diebenkorn - Ocean Park 135, 1985. Oil, crayon, and ink on canvas. 16 3/4 x 17 1/2 in. 42.5 x 44.5 cm. ©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Berkeley
謙卑的巨人
理查德·迪本科恩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達到了許多高峰。他是1950年代灣區具象學派的創始成員,該學派被認為是將具象繪畫重新引入現代美國藝術的。到1980年代中期,他已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在世藝術家之一。而在1990年代,他甚至獲得了國家藝術獎章,這是美國政府頒發給藝術家的最高榮譽之一。
但儘管他有著深遠的影響,或許是為了自我防衛,他仍然是一位謙遜且勤奮的藝術家。他最終離開了城市,回到北方的納帕西邊的俄亥俄河谷。在那裡,他繼續畫畫,直到疾病使他衰弱。只要他能工作,無論是畫抽象畫,如他晚期的雪茄盒蓋系列,還是畫他荒野家園的風景,他始終忠於自己一生的熱情:對色彩、空間和和諧的探索,以及對繪畫古老挑戰和傳統的奉獻。
理查德·迪本科恩 - 雪茄盒蓋 8, 1979。油畫和石墨於木製雪茄盒蓋上。6 1/2 x 5 3/4 吋。16.5 x 14.6 公分。© 理查德·迪本科恩基金會,伯克利
特色圖片:理查德·迪本科恩 - 海洋公園 89.5(細節),1975年。油畫和木炭畫於畫布上。© 理查德·迪本科恩基金會,伯克利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