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樑》(Die Brücke)如何慶祝色彩的力量
德國表現主義於1905年在德累斯頓市誕生。那時,四位建築學學生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橋,這是一個旨在啟動德國美學革命的藝術運動。"橋"在德語中是“Die Brücke”的意思。這個短語傳達了該團體對自身的認知,視自己為過渡性人物,將過去過時的德國藝術傳統與將文化引向未來的現代主義理想相連接。廣義而言,Die Brücke的美學傾向於情感表達的作品,主導著純粹、平坦、無漸變的色彩場域,以及用原始筆觸簡化的形式。Die Brücke的藝術家們尋求傳達感受,而不是複製現實。他們的美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木刻印刷的啟發。但對於這個團體來說,還有另一個更早的靈感——這是一種諷刺地不是德國的,也不是他們世紀的東西:文森特·梵高的畫作,這位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於1890年去世。Die Brücke的四位創始人——恩斯特·路德維希·基爾希納、埃里希·赫克爾、弗里茨·布萊爾和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參觀了於1905年在德累斯頓舉辦的梵高回顧展。當時他們還不是畫家,但他們被這位富有遠見的藝術家用顏料所傳達的內容深深吸引。顏色、快速的筆觸和簡化的形式對他們產生了電擊般的影響。他的例子指引他們找到了一種挖掘生活潛在激情的方法。梵高對Die Brücke的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後來加入該團體的一位成員——艾米爾·諾爾德——實際上試圖說服他們將名字改為“Van Goghiana”。幸運的是,他們沒有接受這一建議。接受這樣的改變將會是這個運動的死亡,這個運動最重要的是基於原創性。當然,梵高啟發了他們,但Die Brücke真正追求的不是複製他人,而是遵循自己的個人直覺。這些意圖在他們於1906年發布的三句話宣言的第三句中得到了總結,該宣言以木刻印刷的形式發表,內容為:“誰能直接而真實地表達促使他創作的事物,誰就是我們的一員。”
有序的混亂
對於大多數世紀之交的德國人來說, Die Brücke 的藝術家們看起來像是野人。當 弗朗茲·馬克 首次看到他們色彩斑斕、原始主義的畫作展覽時,他稱他們為「德國的野獸」,這是對 les Fauves 的一種參考,意指「野獸」,這是一群同時在法國工作的藝術家,由安德烈·德蘭和亨利·馬蒂斯領導,他們也使用明亮、不現實的色調。與 les Fauves 的比較是恰當的。事實上,Die Brücke 值得擁有更狂野的聲譽。他們不僅在畫作中使用驚人的顏色,他們在每一個意義上都是狂野的。他們非法居住在他們的工作室,這些工作室並未被劃為住宅,白天把床藏在閣樓裡以免被發現。他們還在自然中畫裸體模特。由於沒有尊重的專業模特會接受這樣的任務,他們支付非模特的費用,帶著他們進入森林,遠離可能被看到的地方。與他們的業餘裸體模特以及其他朋友和情人一起,他們聚會、畫畫和游泳,與他們最具藝術性、最自由和最原始的本性融為一體。
然而,對於《橋》藝術家的形象被視為失控並不準確。他們是波希米亞人,但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有組織和深思熟慮的藝術集體之一。在他們存在的八年中,他們舉辦了超過70場的群展,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國外。該團體在市場營銷方面也具有創新性。他們出售訂閱,這樣希望擁有他們作品但無法負擔購買畫作的觀眾可以收到海報、印刷品和其他小物品,如印刷的宣言。該團體在自己的成員要求上非常嚴格:任何成員都不允許在群展之外展示自己的作品。為了成功舉辦如此多的展覽,同時管理會員和訂閱所需的巨大組織才能無疑令人印象深刻。儘管他們以狂野的形象著稱,《橋》建立了一個革命性且極其有效的組織結構——這一結構至今仍被許多藝術集體和藝術家經營的畫廊模仿。
恩斯特·路德維希·基爾希納 - 《橋樑藝術家團體宣言》(Programm der Künstlergruppe Brücke),1906年。霍斯特·耶納:橋樑藝術家團體。社群的歷史及其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E.A.Seemann,萊比錫 2005年。
墮落者
"Die Brücke" 在1912年左右開始分裂,當時晚加入的馬克斯·佩希斯坦(Max Pechstein)公開違反了他們的會員協議,參加了個展。1913年,基爾希納(Kirchner)撰寫的《Die Brücke編年史》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他聲稱自己是他們的領導者,這使其他成員感到疏離(事實上,這個團體是一個鬆散組織、幾乎是無政府狀態的個體集合)。然而,歷史的轉折使得"Die Brücke"的成員並沒有永遠保持疏離。當納粹上台時,"Die Brücke" 藝術家的作品被視為退化藝術。這些事件促使成員們重新表達,至少在理論上,他們對彼此的承諾,以及他們所堅持的理想:藝術家的自由和獨立。"
在1937年的「退化藝術展」中被納入後,赫克爾的許多作品以及晚加入的奧托·穆勒的作品都被銷毀。但他們的整個遺產並未完全消失。在他去世前的幾年,赫克爾捐贈了他剩下的作品,以幫助建立布呂克博物館,該博物館於1967年在柏林開幕。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也捐贈了大量作品,博物館此後還從該團體的其他成員那裡獲得了許多其他作品。今天,該博物館的收藏包括數千幅畫作、雕塑和紙上作品。這個團體的多彩遺產在這個收藏中延續,但並不止於此。它在20世紀無數其他表現主義運動的脈絡中迴響,並在當代藝術界中作為色彩表現力和真實性革命潛力的例證而存在。
特色圖片: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 - 法利賽人,1912年。油畫。29 7/8 x 40 1/2" (75.9 x 102.9 公分)。格特魯德·A·梅隆基金。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 VG 藝術基金會,波恩。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Phillip Bar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