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藝術的一週 – (R)演變是一個循環
當條件有利時,事物會改變。有時這是通過演變,一種緩慢的、持續的變異。有時則是通過革命,一種由行動或事件引發的即時變形。在1940年代,當盧西奧·馮塔納第一次用刀劃破他的作品時,他那簡單而優雅的手勢是革命性的。他的tagli(切割)改變了對於空間維度的美學觀念。幾個馮塔納的標誌性“切割”作品目前正在紐約的Robilant+Voena畫廊展出,展期至5月27日。以他們微妙的革命性為我們的線索,本週我們呈現七個探討革命與演變概念的展覽。我們不禁想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麼?
行動與過程
洛杉磯的Hauser Wirth & Schimmel畫廊目前的展覽標題中包含了「革命」這個詞。正在形成的革命:1947年至2016年女性的抽象雕塑展出了34位女性藝術家在70年間創作的100件雕塑作品。這次展覽中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在力量暗示著不止一次,而是一個多重革命的過程,每一次都是一個決定性的行動,改變了雕塑的美學語言。
兩個當前的倫敦展覽也描繪了抽象藝術在戰後的演變。從自然中抽象,目前在Connaught Brown畫廊展出,將持續到7月3日,探討了像Tachisme和抒情抽象這樣的運動的有機抽象語言。展覽展示了包括Jean Arp、Alexander Calder、Barbara Hepworth和Wassily Kandinsky在內的18位藝術家的作品。而在Holland Park的Piano Nobile展出的抽象的面貌 1952-2007,則追溯了戰後歐洲藝術家如Terry Frost、William Turnbull和Bridget Riley所走的獨特抽象之路,展期至6月23日。
克里斯蒂娜·伊格萊西亞斯 - 無題, 1993—1997, 纖維水泥、鐵、鋁和掛毯, 96 1/2 x 143 3/4 x 27 1/2 吋
伯納德·弗里茲 - 船, 2016, 丙烯顏料和樹脂在畫布上,鋁製拉伸框, 190×160×3厘米
機會的力量
關於機會與變化的聯繫,抽象畫家伯納德·弗里茲(Bernard Frize)說過:「安排一些你什麼都不做而事情卻自動發生的情況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紐約的佩羅坦畫廊(Galerie Perrotin)目前正在舉辦「黎明來得如此年輕」的展覽,展出弗里茲的新作,展期至6月18日。這些驚人的影像是激進、瞬間轉變的聲明,展現了隱藏過程的力量。
羅伯特·勞申伯格 - 個人(從 7 個字元) 1982, 絲綢、緞帶、紙、紙漿浮雕、墨水和金箔在手工宣紙上,配有鏡子,裝裱在壓克力盒中, 109.2 x 78.7 x 6.4 公分
三十萬分之一
在1985年,羅伯特·勞申伯格引發了一場中國革命。被困於歷史中,然後突然遇見當下是革命性的。那一年,勞申伯格將他的ROCI(勞申伯格海外文化交流)展覽帶到了北京。他是自中國開放現代改革以來第一位在那裡展出的美國藝術家。他的作品對中國觀眾來說既震撼又鼓舞人心。超過300,000名觀眾參觀了這場展覽。在過去的31年中,中國的人口增加了3億,該國現在已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重要力量。今年夏天,勞申伯格的ROCI展覽將於6月12日至8月21日重返北京,完成這一循環。
喬治安娜·霍頓 - 上帝之眼, 1862, 水彩
革命精神
有什麼比重寫歷史更具革命性?幾個月前,我們報導了瑞典畫家希爾瑪·阿夫·克林特,她在瓦西里·康丁斯基之前幾十年就開創了抽象藝術。現在我們要回溯得更遠。從6月16日到9月11日,倫敦的考陶德畫廊將展出喬治安娜·霍頓:靈魂畫作,這是一個展示實際上是英國藝術家喬治安娜·霍頓開創了抽象藝術的展覽。霍頓的畫作於1871年首次展出,令英國觀眾感到困惑,畫作背面刻有霍頓這位靈媒所聲稱引導她創作的靈魂名字。
特色圖片:盧西奧·馮塔納 - 空間概念,等待,1960年,水性顏料於畫布上,31.8 x 25.5 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