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讓·杜布菲與回歸本質

Jean Dubuffet and the Return to the Essence

讓·杜布菲與回歸本質

藝術是什麼?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它?我們如何辨認它?創造衝動的起源是什麼?創作藝術的目的又是什麼?正是懷著這些問題,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於1940年代末期前往撒哈拉沙漠。杜布菲在經歷了十年的中斷後,剛剛重新投入藝術創作,他希望這次旅行能幫助他擺脫他認為妨礙他藝術視野的文化影響。他在旅途中攜帶了幾本日記,並素描了他所遇到的風景、生物和場景。在他認為這將幫助他重新連接原始創造衝動的理論下,他模仿了阿拉伯撒哈拉土著的風格,他認為那種藝術是純粹而原始的,未受文化偏見的影響。在這次旅行的某個時刻,他向一位在沙漠中遇到的阿拉伯土著提供了鉛筆和紙,並鼓勵他畫畫。那個人模仿了杜布菲在日記中所做的畫作風格。但這是一種雙重模仿:一位當地人模仿一位外國人對當地風格的模仿。在這個故事中潛藏著關於文化如何創造的深刻思考,關於人類為什麼創作藝術的原因,以及風格如何受到影響的方式。而在其中,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藝術是什麼?

讓·杜布菲與粗獷藝術的探索

在年輕時期展現出卓越的畫家天賦後,杜布菲(Dubuffet)在僅僅六個月後便離開了藝術學校,因為對其智識限制和機構傲慢感到沮喪。他完全放棄了繪畫,嘗試了各種其他興趣和職業。但就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杜布菲突然重新找回了他的創作本能,因為他從最終稱之為原始藝術(Art Brut)的事物中發現了新的靈感。原始藝術的翻譯是「原始藝術」。杜布菲意識到,整個創意現象的世界存在於正式藝術界之外,那裡有未受訓練的藝術家,包括兒童和精神病患者,正在創作本能和真誠的傑作。

杜布菲尊重這些未受過訓練的藝術家缺乏文化包袱。他們是自由的。他們的作品與學術分析或歷史趨勢沒有任何聯繫。他們創作藝術不是為了被認可、獲得優勢或參與市場。他們創作藝術的原因完全不同,並且參與的過程與專業藝術家所參與的過程截然不同。他受到他們的原始性啟發,並致力於再次變得不專業;通過忘卻他所學到的東西,他說:“在藝術家之中,就像在牌手或情侶之中,專業人士有點像騙子。”

原始與文化

他回歸到一種孩童般的原始繪畫風格,試圖與他最基本的創作本能建立聯繫。他開始收集和展出未受訓練藝術家的作品。為了配合他第一個 Art Brut 藝術家的展覽,他發表了一份宣言,對學術界和知識分子以及他們圍繞藝術所建立的虛假文化進行抨擊。在他的宣言中,他指出:“藝術厭惡被認可和以其名字打招呼;它會立刻逃跑。只要它被揭穿,只要有人指著它,它就會逃跑。它在其位置上留下了一個獎品小丑,背上掛著一個標有藝術的巨大牌子,大家立刻用香檳淋灑它,而講師們則用鼻環將它從城鎮帶到城鎮。

但這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問題。是否必須是孩子才能像孩子一樣創作藝術?是否必須是狂野的才能狂野地畫畫?還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能力去忘卻,回到一種孩子般的狂野狀態?杜布菲決定,如果他要學會掌握粗獷藝術,首要任務就是徹底擺脫觀念,他認為觀念是文化的產物,是阻礙他創作真正藝術的毒藥。

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的畫作於1901年出生,1985年在巴黎去世。

讓·杜布菲 - 機械音樂,1966年。125公分 x 200公分。©照片 劳伦特·苏利-乔梅斯/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狼嚎

到1960年代,杜布菲透過他的巡迴藝術粗獷展覽以及他那種童趣、原始風格的畫作,對藝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他仍然感到自己與原始的藝術衝動脫節。然後在1962年的一天,當他在塗鴉時,突然有了突破。這幅塗鴉,一幅簡單、無思考、無拘無束的畫作,某種程度上傳達了他的藝術真諦。他將其作為他新風格的基礎,這種美學他稱之為Hourloupe,源自法語“hurler”,意為咆哮,以及“loup”,意為狼。

杜布菲的Hourloupe時期是他最具生產力的時期。他不僅創作了定義他特立獨行個人風格的標誌性畫作,還跨足了其他美學領域。他製作了宏偉的公共雕塑,並因其能讓人們進入其中,成為藝術體驗的一部分而受到讚譽。他還創作了Coucou Bazar,這是一部以他的一幅畫作為藍本的舞台製作,演員們將三維作品中的某些元素活化,讓藝術作品栩栩如生。

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畫廊作品,生於1901年,於1985年在巴黎去世。

讓·杜布費 - 位於紐約的摩根大通廣場雕塑

野蠻的藝術

讓人感到最有趣的讓-杜布菲的原創藝術之一是,它與美學毫無關係。事實上,杜布菲認為應該完全忽視美學特質,而應該重視藝術作品的情感特質。他主張完全拒絕風格,以支持藝術家的個人視野。正如他在他的原創藝術宣言中所寫的:「藝術家從他們自己內心的存在中汲取一切(主題、材料的選擇、轉化的方式、節奏、寫作風格),而不是從古典或時尚藝術的規範中。我們從事一項完全純粹、基本的藝術事業;在所有階段完全由創作者自己的衝動指導。」

在這些話中,我們找到了杜布菲最大的遺產。在他試圖描述和體現藝術粗獷精神的過程中,他回答了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藝術問題。他回答了藝術是什麼的問題:藝術是視覺。他回答了我們在哪裡找到藝術的問題: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不僅僅是在被認可的場所和機構中。他回答了如何識別藝術的問題:我們在最不被預期的地方看到它,而不僅僅是在我們預測它會出現的地方。他回答了創造衝動的起源問題:它源於一個清晰的瞬間。而他告訴我們他認為藝術的目的:超越界限。通過遵循他的榜樣,我們可以希望回到藝術的本質,這與國籍、政治、經濟、智力和歷史無關,並且拒絕像年輕或年老、理智或瘋狂、健康或生病、受過訓練或未受過訓練這樣的虛假標籤。藝術粗獷教會我們,真正的藝術將我們團結在一個所有人共同分享的衝動中。

特色圖片:讓·杜布菲 - 穿著褶皺褲子的Monsieur Plume(亨利·米肖的肖像),1947年。油畫和砂礫於畫布上。支撐:1302 x 965 毫米,框架:1369 x 1035 x 72 毫米。© ADAGP,巴黎和DACS,倫敦 2018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has captivated the art world with its clarity, simplicity, and focus on the essentials. Emerging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like Abstract Expres...

閱讀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羅斯科:達娜·戈登的筆記與反思》

巴黎很冷。但它仍然擁有令人滿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麗。宏偉的馬克·羅斯科展覽在雪覆蓋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這是一座由弗蘭克·蓋瑞設計的華麗塑膠建築。它的餐廳叫做Frank。畫廊很不錯,畫作在非常昏暗的畫廊中以克制的聚光燈尊重地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適應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閃耀。 你首先會看到的房間裡展示了羅斯科1950年代的傑作。這些確實是傑作。在這些年裡,羅斯科建立了他持久...

閱讀更多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Category:Art History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作為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關鍵主角,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人類的處境,至今仍然如此。羅斯科以色彩大師而聞名,他的畫作遠不僅僅是對純粹繪畫元素的探索。儘管基於他作品的形式特質有許多解釋,這位藝術家展開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觀眾,探討情感,並通過豐富的顏料、色域以及色彩之間建立的關係,在畫布上引發一種經驗,喚起與藝術作品之間深刻...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