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讓我們更深入地談談拉里·普恩斯的藝術

Let's Talk More About the Art of Larry Poons

讓我們更深入地談談拉里·普恩斯的藝術

在1960年代初期於紐約的綠色畫廊舉辦的第一次展覽後,Larry Poons 迅速成為評論界的寵兒。展覽中展示了他那如今臭名昭著的點畫——在單色背景上以數學方式排列的點。這些畫作銷售良好,並受到其他藝術家的喜愛。畫作的平面性也與當時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所推崇的藝術歷史神話相得益彰,該神話關於抽象畫向平面表面的演變,他稱之為「後畫家抽象」。然而,Poons 並不是因為想要致富或創造藝術歷史而創作這些畫作。他創作它們是因為他不擅長繪畫。後來,Poons 回憶起在有格線的圖表紙上掙扎著畫出形狀,然後再將形狀上色的折磨。「我對此不滿意,」他解釋道。在一位朋友告訴他簡化之後,他想,「好吧,如果我讓這個更簡單,我就只畫點。」於是,點畫誕生了。然而,Poons 對這些點並不感到興奮。隨著他的信心增強,他變得更加實驗性,並徹底改變了他的風格。他的風格轉變冒犯了格林伯格,讓買家失去興趣,並嚇跑了經銷商。自那時以來,Poons 在公眾的喜好中起起伏伏,但他從未停止作為畫家的實驗。與此同時,不同的評論家試圖提出統一的理論來解釋他的演變,或許是為了提供某種連結的線索,以幫助後人或市場解釋他的作品。大多數評論家專注於顏色。為《紐約時報》撰寫的羅伯塔·史密斯表示:「Poons 先生對於充滿脈動色彩的全域色彩表現出強烈的偏好,即使他達成這些的方式變化巨大。」為 Hyperallergic 撰寫的傑森·安德魯則寫道,Poons 自60年代創下歷史的點畫以來「一直與顏色有關」。然而,這些評論家可能在尋找不存在的確定性。對於 Poons 來說,沒有連結的線索。每幅畫都是獨立的作品。重點在於觀察,並記住,正如 Poons 所說,「最後,這只是顏料。」

簡單地畫畫

普恩斯在1960年代初期創作的點畫,可能源於他想要畫出更簡單的作品,但讓普恩斯能夠作為藝術家向前邁進的是他找到勇氣去簡單地畫畫。一旦他放棄了網格,他發現了各種有趣的技術。他創作了一系列畫作,將顏料滴落在畫布上,形成畫筆條紋的區域。他創作了以筆觸為中心的表現性構圖。多年來,他嘗試將材料附著在畫作的表面上,例如紙張和繩子,創造出厚重、質感豐富的作品,從牆面突出。他最近的作品則將繪畫重新帶回前台,普恩斯提前在他的構圖中勾勒出形狀和形式,然後再將它們上色並圍繞著即興創作。

拉里·普恩斯 無題 1971 年 螢光印刷

Larry Poons - 無題(來自《陰謀:藝術家作為見證者》),1971年。絲網印刷。19 3/4 × 27 英寸(50.2 × 68.6 厘米)。版數150。Alpha 137畫廊。© Larry Poons

他的方法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Poons 在編輯過程中所帶來的樂趣。他傾向於在不確定畫布哪一部分會成為完成畫作的情況下,隨意地在未拉緊的畫布上作畫。曾經,他會將一大塊畫布放在地板上,然後自由地進行繪畫。最近,他開始將一張圓形畫布懸掛在工作室的牆壁上,並一次性地進行繪畫。然而,無論是在地板上還是在牆上工作,理念都是相同的——他享受作畫的過程,並等待畫作自我顯現。當一幅畫作最終從更大的構圖中跳出來時,Poons 只是將其剪下。這種工作方式開啟了許多可能性。它使 Poons 能夠避免計劃的束縛,並優先考慮享受樂趣和自由。

拉里·普恩斯 無題 1975 絹印

拉里·普恩斯 - 無題,1975年。彩色絲網印刷。35 x 25 英寸 (88.9 x 63.5 厘米)。限量版100份。羅伯特·方丹畫廊。© 拉里·普恩斯

一位成功的畫家

當紀錄片《一切的價格》(導演:納撒尼爾·卡恩)於2018年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時,再次讓公眾重新認識了拉里·普恩斯。該片從拍賣行的角度探討當代藝術市場,以及他們不斷推動價格上漲的努力。拍賣師在影片中明確指出,藝術作品的質量與其市場價值直接相關。「對於優秀的藝術來說,價格昂貴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拍賣師和藝術收藏家西蒙·德·普瑞說。在影片中,普恩斯作為一個對比出現——一位早已不再在乎他的畫作是否能賣出的藝術界老將。在影片發布後,普恩斯接受了《藝術報》記者加布里埃拉·安傑萊提的訪問,他表示:「如果你把成功定義為能夠賣出某樣東西來支付租金,那麼這意味著你在支付租金方面是成功的。這並不意味著你的藝術作品好與壞。」

拉里·普恩斯 羅伯特·金德 斯賽畫

拉里·普恩斯 - 羅伯特·金德遊戲,1975年。壓克力畫布。254 x 191.8 公分 (100 x 75.5 吋)。克諾德勒當代藝術,紐約。由現任擁有者於1975年從上述處購得。© 拉里·普恩斯

相反,Poons 用更接地氣的方式描述了一位畫家的成功,比如「早上起床時感覺想畫畫並去畫畫。」然而,對他來說,諷刺的是,藝術市場最看重的 Poons 畫作,正是由 Poons 這位藝術家中最不稱職的版本所創作的。對他來說,那些受人喜愛的點畫不過是對自信危機的簡單解決方案。它們是美麗的畫作,但如果 Poons 在創作它們的過程中有任何個人或智力上的收穫,他會繼續這樣做。他覺得這些畫作無聊,因此他轉向了其他事物。市場並不覺得它們無聊,因此它緊緊抓住了這些作品。Poons 是活生生的證明,藝術家不必因為人們喜歡某樣東西並願意為此付費而感到被束縛於他們不喜歡的事情。他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成功的畫家是能夠成功找到個人理由繼續創作的畫家,無論是否有人為此付費。

特色圖片:拉里·普恩斯 - 《特里斯坦·達·庫加》,1964年。液體顏料於畫布上。183.1 x 366.2 公分(72 1/16 x 144 3/16 英寸)。由巴頓·特雷梅恩夫婦贈送。國家藝術畫廊收藏。© 拉里·普恩斯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Phillip Barcio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