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亨利·馬蒂斯的《蝸牛》與抽象藝術的關鍵特質

Henri Matisse’s The Snail and the Key Qualities of Abstract Art

亨利·馬蒂斯的《蝸牛》與抽象藝術的關鍵特質

蝸牛” (1953) 是在馬蒂斯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它被認為是他最後一件重要的“剪貼作品”,同時也是一件傑作。然而對於馬蒂斯來說,他在創作上不知疲倦,這或許只是另一件藝術品,是他在完成後便忘記的東西,以便能夠繼續進行下一件作品。然而對於那些親眼見過“蝸牛”的人來說,這是一幅令人難忘的影像,體現了現代主義抽象藝術的巔峰。這件作品的面積約為三平方米,幾乎是大多數觀眾的兩倍高。它由粘貼在白色背景上的彩色形狀組成。每個形狀都是從一張顏色鮮豔的水粉紙上剪下來的。這些形狀以鬆散的螺旋形排列——表達了一隻蝸牛的殼。馬蒂斯還給這件作品起了第二個標題:“La Composition Chromatique”,或稱“色彩構成”。這個第二個標題充滿了神秘感。大多數作家認為馬蒂斯是想用它來指代顏色。畢竟,他為這件作品選擇了完美互補的色調,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和喜悅的視覺構成。然而,雖然“色彩”這個詞確實常用來指與顏色有關的事物,但它也有音樂的含義——就像“構成”這個詞一樣。在音樂中,色音階包括可以在標準鋼琴上演奏的所有12個音符。這是一個完整的、包羅萬象的音階。在觀看“蝸牛”時,許多觀眾感知到存在12種色調。馬蒂斯是否可能在這個次要標題中同時提及音樂和顏色?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通過給這件作品賦予兩個標題,馬蒂斯賦予了它具象和抽象的特質,增加了豐富的解釋層次,使“蝸牛”成為研究抽象藝術關鍵特質的理想作品。

展開

「蝸牛」於1962年被倫敦的泰特美術館購得。十四年後,博物館收到了一封來自莉迪亞·德萊克托斯卡雅女士的信,她是一位流亡的俄羅斯人,曾是馬蒂斯晚年的模特、工作室助理和職業經理。信中描述了「蝸牛」的創作過程。信中引用了馬蒂斯的話:「我首先是從自然中畫出蝸牛,手握著它。我意識到一種展開,我在腦海中找到了去殼的形象,然後我拿起了剪刀。」在這句簡單的話中,凝聚了馬蒂斯整個職業生涯的詩意總結。他首先是從自然出發,畫出具象的畫作。他對自然的模仿隨著他探索色彩的動態抽象特質而展開。他簡化,將作品削減到純化的形象,如「舞蹈 II」(1932),這是一幅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巴恩斯基金會的壁畫,或「躺著的裸體」(1935),莉迪亞·德萊克托斯卡雅女士曾為其擔任模特。最後,他「拿起了剪刀」,在發現自己因十二指腸癌手術的併發症無法再繪畫後,改變了他的工作方法。

那句話「拿起剪刀」指的是馬蒂斯在生病期間發展的剪貼技術。因為坐在輪椅上,他向助手們指明了他想要使用的確切顏色,然後助手們用這些顏色在紙上進行繪畫。馬蒂斯用剪刀剪裁這些紙張,將紙張塑造成符合他想像的形狀。他指導助手們在掛在牆上的面板上創作精確的構圖。這種從繪畫到剪貼的演變是出於必要,但它也是一個完美的現代主義手勢,因為它剝除了繪製形狀然後再填充顏色的虛假,讓方法、媒介和材料成為一體。「蝸牛」更被認為是一個特別深刻的現代主義聲明,因為蝸牛殼上的螺旋圖案,馬蒂斯稱之為「展開」,參考了黃金比例,這是一種在早期抽象藝術中經常使用的構圖策略,被認為是自然中普遍和諧的表現。

色彩與音樂

通過將《蝸牛》附加標題為《色彩構成》,馬蒂斯為這件作品開啟了不僅根據其敘事表現特質來考量的可能性,也根據其純粹形式美學的條件來考量。這一選擇是藝術家對於他接受觀眾可以以兩種方式解讀他的作品的方式的承認。對他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可被感知的,他顯然希望我們也能打開心靈,接受這兩種觀點。作為一個簡單的具體形式的顏色和形狀的組合,這件作品宣告了一系列情感和物理特質,如歡欣、活力和運動。圖像的平面性在微妙的方式上與層疊紙張的立體特徵競爭。深淺色調創造出深度的幻覺。

對於那些希望沉思《色彩組合》音樂特質的人來說,深入探討作品中存在的各種色調是一種樂趣。橙色有多少種色調?綠色有多少種色調?畫面中央有11個形狀,加上白色背景和橙色框架,框架本身由至少七個部分組成。根據你的大腦如何感知顏色,可能會有多達19種不同的色調。但大多數人看到中央有九種不同的色調,加上白色,再加上框架中的兩種額外橙色調。這12種色調在作品中優雅地流動,向另一個偉大的現代主義概念致敬:抽象的視覺元素類似於音樂。所有這些與這部傑作的不同關聯方式,加起來就是一堂如何與抽象藝術互動的大師課。這個剪影既是畫作,又是浮雕,既是具體的,又是抒情的,既是幾何的,又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它是所有這些東西,也是這些東西的反面。在其多樣性中,它體現了馬蒂斯曾經表達的信念的神秘性,即「精確並非真理。」

特色圖片:亨利·馬蒂斯 - 《蝸牛》,1953年。水粉畫,剪裁並粘貼於畫布上的紙上。287 厘米 × 288 厘米 (112 34 吋 × 108 吋)。現代藝術,倫敦。© 亨利·馬蒂斯繼承人/DACS 2018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