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剪刀畫畫 - 為什麼我們喜愛亨利·馬蒂斯的剪貼作品
最終的藝術作品由 亨利·馬蒂斯 創作,無法在博物館中找到。它是一扇窗戶,被稱為玫瑰窗,位於距曼哈頓25英里的河邊小村莊波坎提科山的聯合教堂的後牆上。這是馬蒂斯標誌性剪紙作品中最後一件,以彩色玻璃呈現。伴隨著這扇窗戶的是九扇由馬克·夏卡爾設計的其他彩色玻璃窗,其中一扇的規模宏偉。但正是這扇馬蒂斯的窗戶,樸素且容易被不知情的人忽視,卻吸引了人群。納爾遜·A·洛克菲勒為他的母親艾比·洛克菲勒委託了這件作品,艾比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馬蒂斯的熱心支持者。洛克菲勒家族建造了這座教堂。他們的家族莊園基庫特就在附近。馬蒂斯在84歲時完成了這扇窗戶的設計,並在不久後去世。這代表了他一生追求簡化的巔峰。特別是它見證了他所稱的“une seconde vie”或他的第二次生命的成就。在72歲時,馬蒂斯已經獲得了作為有史以來最優秀藝術家之一的聲譽,但他被診斷出患有末期癌症。在意外地倖存於治療後,他重新充滿活力。由於他新近有限的行動能力所要求的簡單性所釋放,他擁抱了最終主導他生命最後十年的剪紙技術,並導致了他最令人難忘的作品。
馬蒂斯剪紙教堂
雖然紐約的玫瑰窗以馬蒂斯最後的藝術作品而著稱,但他剪紙美學的更宏偉範例可以在另一座教堂,即位於法國里維埃拉小鎮文斯的玫瑰聖母堂中看到。馬蒂斯於1943年搬到文斯,這是在他經歷了十二指腸癌手術後的兩年。在尼斯康復期間,他雇用了一位名叫莫妮克·布爾喬亞的兼職護士。在發現她對藝術的興趣後,馬蒂斯在她幫助他康復的過程中指導了她。當她後來宣佈打算進入文斯的一個修道院時,馬蒂斯跟隨她來到了那裡。
當多明尼加修道院的布爾喬亞加入後,計劃建造一座小教堂,馬蒂斯同意幫助設計。 他花了四年時間在這個項目上。 他設計了環境的每一個元素:建築、彩色玻璃窗、家具、壁畫,甚至是紡織品和神父的袍子。 項目的每一個美學元素都是使用他的剪紙技術進行規劃的。 雖然馬蒂斯不是一個宗教人士,但他認為這座小教堂是他的傑作,稱其為他作為藝術家到那時為止所學到的一切的巔峰。
《文斯的玫瑰聖堂》及馬蒂斯使用剪貼技術設計的神父法衣
早期剪輯
但認為馬蒂斯僅在生病後才發明他的剪貼技術是一種常見的謬誤。事實上,他在大部分生命中都在製作剪貼畫。他只是不曾將它們視為值得他全心投入的事物。馬蒂斯出生於法國北部的博安-昂-維爾曼多瓦市。當時該地區是絲綢業的中心,幾代以來他的家族一直以織布為生。他從小就開始為紡織品和衣物剪裁圖案,並以與他後來在家中牆壁上組裝剪貼畫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將它們釘在一起。
早在1919年,馬蒂斯就已經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使用剪貼畫。那一年,他受委託為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第一部歌劇《夜鶯之歌》的芭蕾舞首演設計舞台裝飾。紙板製作的布景牆壁複製品被送到馬蒂斯位於尼斯的工作室。他用剪貼畫創作設計,將它們釘在紙板牆上,重新排列以找到完美的構圖。他以同樣的方式設計服裝,創作出預示他日後為文斯的玫瑰小教堂神父祭衣設計的作品。
兩套馬蒂斯服裝,為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首演作品《夜鶯之歌》
紅與黑
在為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設計作品的十九年後,馬蒂斯再次獲得機會在一個舞台製作中運用剪貼技術。這次是為了1938年名為紅與黑的芭蕾舞製作,主演是著名的俄羅斯舞者和編舞家萊昂尼德·馬辛。根據傳說,馬辛在某天造訪馬蒂斯的工作室時,正陷入創作瓶頸。馬蒂斯當時正在為費城巴恩斯基金會的舞蹈壁畫進行設計。
馬辛看到舞者的影像,感到受到啟發。他後來回憶道:“我指出給 [Matisse],他們的構思與我計劃的芭蕾舞非常相似,我想像它是一幅巨大的運動壁畫。” 他委託馬蒂斯設計他的製作的舞台和服裝。為了創建他的演出提案,馬蒂斯首先在鮮豔的水粉畫上繪製紙張,然後剪出形狀,精心佈置背景、幕布和服裝的設計。他甚至後來將剪出的形狀直接應用到表演者的身體上。
一個由馬蒂斯為《紅與黑》剪裁的拼貼(左)以及藝術家在為演出製作服裝(右)
厄運筆刷
在紅與黑製作一年後,納粹侵略了波蘭。而就在那一年,亨利·馬蒂斯失去了他的妻子,因為她在發現他與她的一位朋友,年輕得多的莉迪亞·德萊克托斯卡亞有染後與他離婚。納粹在那之後一年侵略了法國。許多法國藝術家,像其他許多受到納粹威脅的國家的藝術家一樣,如果能的話,逃往美國以避免戰爭。但馬蒂斯並沒有逃跑,儘管他本可以輕易做到。他從未正式加入抵抗運動(就像他的女兒那樣),但他確實留在了國內,這對許多法國公民來說是一種靈感來源,因為他們的偉大現存藝術家不會拋棄他們。
在佔領的艱難時期,馬蒂斯罹患了癌症。因戰爭、離婚以及現在看似末期的疾病而感到震驚,他堅信自己不會活下去,甚至寫了一封告別信,與他41年的前妻阿梅莉和解。但奇蹟般地,他活了下來,儘管幾乎完全被 relegated 到床上休息或輪椅上。因此,他不再畫畫或雕塑,而是專注於他一直在背後發展的技術:剪紙。他請來了他的年輕情婦兼工作室助理莉迪亞·德萊克托斯卡亞,讓她用水粉畫出紙張,然後他將其剪成形狀。
亨利·馬蒂斯 - 《穗》,1953年,水粉畫紙上裝裱於畫布。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收藏,© H. 馬蒂斯繼承,藝術家權利協會
爵士樂之書
儘管行動受限,但癌症手術後的幾年成為他一生中最具生產力的時期。亨利·馬蒂斯在剪貼技術中找到了完全擺脫創作焦慮的解放,並獲得了完全的快樂。他稱之為「用剪刀畫畫。」在用它豐富地裝飾他的生活空間後,他說:「我在周圍做了一個小花園,我可以在裡面走...那裡有葉子、水果和一隻鳥。」他曾要求一位助手開車帶他去游泳池,以便能看到跳水者。但發現沒有跳水者後,他便回家創作了他的宏偉剪貼壁畫游泳池,今天這幅作品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之一。
或許他生命中這段時期最令人喜愛的遺物是一部名為爵士的藝術書。馬蒂斯創作了20幅抽象剪紙拼貼,最初是為一本名為Verve的雜誌設計的封面插圖,該雜誌由Tériade公司出版。但最終這些剪紙成為了作為書籍發行的生動彩色印刷品的基礎。爵士包含了全頁和半頁的插圖,並穿插著馬蒂斯在創作這些圖像時的書面思考,字體放大。他將這本書視為節奏和色彩的爵士即興創作。僅印刷了100本。但當書籍出版時,馬蒂斯意識到平面的圖像背叛了原始剪紙的激動人心的質感。正是這一認識激勵他繼續創作那些我們今天最記得的釘住的、雕塑般的、有質感的剪紙,並定義了他“第二次生命”的輝煌多彩美學。
亨利·馬蒂斯,《游泳池》,1952年,膠彩紙剪貼於麻布上,九個面板。來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 2014 Succession H. Matiss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特色圖片:亨利·馬蒂斯 - 玫瑰窗的細節,聯合教堂,波坎蒂科山,紐約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