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傑克·惠頓的永恆遺產
傑克·惠頓——著名的抽象畫家、社會哲學家和文化領袖——於78歲時去世。在他超過50年的展覽生涯中,惠頓創造了一個基於他生活的同一原則的藝術遺產——通過改變我們的感知,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和平的文化。在工作室裡,他在概念上嚴謹、美學上充滿活力,並且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實驗者。大多數藝術家在其職業生涯中能夠發展出一個獨特的視覺立場已經算是幸運,而惠頓卻發展出了幾個。他的方式是如此創新和實驗,以至於常常使他被誤解,甚至連他的支持者也不例外。這種現實使惠頓在他大部分生命中未受到市場的重視,並且在藝術歷史的討論中未受到充分承認。但在過去十年半的時間裡,藝術經銷商和買家的心態終於開始追趕惠頓,在這段時間內,他的作品出現在40多個展覽中。人們開始欣賞儘管惠頓使用了多種不同的風格,但他的作品中有許多統一的方面。例如,層次的概念對惠頓所創作的一切都很重要。感知的概念也是如此。光線同樣重要,模式也是如此。這四個元素與惠頓所鬆散描述的他的“世界觀”有關。正如他所解釋的,“世界觀是一種宇宙存在的宣言。”他的世界觀是,光是幫助我們感知的;而感知是幫助我們識別模式的;模式是引導我們形成信念的;而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我們如何構建社會。惠頓堅持認為,藝術可以成為變革的強大力量,因為它涉及我們的感知,因此可以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具倫理和同理心的世界。
藝術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惠頓在二十多歲時首次擁抱了藝術的變革潛力。他將其視為一種應對他所經歷的可怕世界的方式。他清楚地描述了在美國南方長大的經歷——對他和其他每一位有色人種的持續種族主義和暴力。他在1960年21歲時離開了家鄉阿拉巴馬州,並且再也沒有回去。他搬到了紐約市,並入讀了庫珀聯盟。十四年後,他的作品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個展中受到讚譽。那次展覽中的許多作品被認為是他第一個標誌性視覺風格的作品——他所謂的“板塊”畫作。為了創作這些作品,惠頓將畫布放在地板上,並用刮刀將顏料推過去。當一層顏料乾燥後,他會再塗上一層,如此反覆。他不斷堆疊層次,直到表面變得密實且有立體感。每一層底色最終都會透出來。
Jack Whitten - Untitled, 1968, Pastel on paper, 11 3/8 × 19 3/4 in, 28.9 × 50.2 cm, photo credits Allan Stone Projects, New York
對於惠頓來說,這些畫作是一種哲學上的嘗試,旨在突破他暴力的過去。它們的嘗試不在於發現什麼是普遍的,而是發現自我之外存在的事物。他相信文化充滿了刻板印象,而這種工作過程,讓各種顏色和層次透過最終的抽象構圖顯現出來,是一種摧毀這些刻板印象所基於的期望的方式。他的“板塊”畫作是邀請人們去思考發生了什麼;質疑某事是如何創造的;分析先前存在的假設;以及思考一些超出已知的事物。他將這些視為直接試圖混淆僵化思維的嘗試。正如他曾經所說:「藝術有能力打破由簡單思維的原教旨主義者所建立的障礙,他們試圖維持權力。如果原教旨主義者害怕紅色、黃色和藍色,那麼紅色、黑色和綠色,或者粉紅色和薰衣草色必定會讓他們做噩夢!」
Jack Whitten - solo show at Hauser & Wirth, New York, Jan 26th – Apr 8th 2017, installation view, photo credits Hauser & Wirth, New York
無目的地,只有結構
一旦惠頓因其「板塊」畫作而聞名,他便放棄了這種技術,開始以拼貼風格創作,使用乾涸的壓克力顏料碎片作為瓷磚。利用這些瓷磚,他創作出看似馬賽克的作品。他意識到,通過不將這些顏料碎片平放,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光線,為作品增添了維度和生命。這成為了他下一個標誌性的視覺定位。他在多年中不斷發展這一技術,最終達到了一種為他的顏料瓷磚製作模具的技術,而不是依賴顏料碎片。他將這些模具製作的顏料瓷磚稱為「即時作品」,並用它們構建類似磚牆的建築性構圖。他使用這種技術創作了他的「紀念」畫作,例如: 9-11-01, 這紀念了他從位於特里貝卡的公寓目睹的世界貿易中心襲擊事件。但即使這種技術被證明是最受收藏家和機構歡迎的,仍然不是他最終的美學目的地。他在餘生中持續實驗和演變。
Jack Whitten - solo show at Hauser & Wirth, New York, Jan 26th – Apr 8th 2017, installation view, photo credits Hauser & Wirth, New York
存在多種陳腔濫調來探討形而上學的問題:在生活中,旅程和目的地哪個更重要。惠頓有一句最愛的話,是他從前的經銷商艾倫·斯通那裡學來的。這句話是:“沒有目的地。”對惠頓來說,生活存在於一個連續體上——一條通往無處的道路。對他來說,唯一重要的是過程——看見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實驗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堅持著總有新的東西在轉角處等待的觀念。就像一位在特定調性中演奏的爵士音樂家,他給自己提供了基本結構——基於核心哲學的智力起點。然後,他即興創作。他留下的模式、層次和光線供我們欣賞,為我們提供了通往新感知系統的道路。它們向我們展示了一條通往比自我更深刻、更重要的事物的前進之路。
Jack Whitten - Black Monolith, II: Homage To Ralph Ellison The Invisible Man, 1994, Acrylic, molasses, copper, salt, coal, ash, chocolate, onion, herbs, rust, eggshell, razor blade on canvas, 58 × 52 in, 147.3 × 132.1 cm, © Jack Whitt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特色圖片:傑克·惠頓 - 五十年的繪畫,目標與弗里德曼畫廊,2015年9月13日 - 2016年1月24日,由聖地牙哥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辦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