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心理學 - 為什麼某些顏色會吸引人?
顏色能夠影響我們的幸福感、情緒以及生活的享受。雖然對顏色的欣賞和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於個人經驗,但一般來說,有確鑿的軼事證據顯示某些顏色比其他顏色引發更強烈的感受和情緒,影響行為、情感等。
儘管受到批評,色彩理論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許多人的讚譽,這是一門終於開始被認真對待的科學。色彩心理學在潛意識層面上運作;色彩是許多人在購買藝術品時使用的第一個標準,即使他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顏色,如同特徵,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 - 巴勃羅·畢卡索
歷史中的色彩理論
德國詩人、藝術家和政治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第一位在其1810年出版的《色彩理論》中正式探討色彩心理學的人之一。儘管他的思考被大多數科學界所忽視,但許多藝術界的傑出人才對此產生了熱情的興趣。
雖然現在,許多年後,歌德的一些結論不再成立,但他的作品仍被視為對顏色及其對藝術家和個體意義的愉悅而深刻的探索。他對顏色所傳達情感的思考使讀者能夠開始無拘無束地思考顏色;探索圍繞我們為何被某些顏色吸引的聯繫和哲學思想,以及藝術家為何選擇某種調色板的原因。即使在200年後,他仍然成功地橋接了直覺與感官,為今天許多顏色心理學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顏色背後的心理學被廣泛應用,不僅在藝術和室內設計中,也在商業中;在全球的廣告和品牌營銷中使用。關於顏色與情感之間聯繫的辯論受到各種科學家的激烈爭論,但許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卻非常重視這一點。話雖如此,對顏色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正在增長,其中許多研究指向一個答案——顏色的感知確實影響我們的心智和身體。
感知 – 顏色在於觀者的眼中
由於顏色是無法觸摸的,因此它對我們每個人的呈現方式都可能有所不同,這取決於我們的眼睛如何解讀光線。人類的眼睛有三種不同的顏色感受器,形狀像圓錐——這些圓錐各自設計用來接收不同波長的光;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使得藝術保持極具個人性,因為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每個人展現。
此外,感知也可能根據過去的經驗而有所影響。某個人可能對某種綠色的陰影產生負面反應,因為它讓他們想起過去某些悲傷的事情。文化差異也可能引入不同的反應。
一般來說,某些顏色被認為在普遍層面上能喚起特定的感受或意義。這可以廣泛到粉紅色與浪漫相關聯,或白色被認為是純潔的。
暖色調
較暖的色調,如紅色、橙色和黃色,通常被描述為正是這樣——它們喚起舒適的感覺,但同樣,像這些火熱的顏色也可以提高血壓,喚起憤怒和敵意。
紅色,在東方文化中被認為是幸運的顏色,被視為藝術作品中一種顯著的利潤顏色;當用於畫作中時,這些作品的價格遠高於那些沒有這種特定色調的作品。這種顏色的重要性在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尤為顯著;他以紅色方塊為特徵的畫作被堅定地認為更具吸引力。
被視為一種強烈的顏色,歌德曾提到紅色傳達出「莊重和尊嚴的印象,同時又帶有優雅和吸引力。」
當討論黃色時,似乎綠色或其他「污染物」的數量會大大影響黃色的感知。歌德指出,黃色出現的表面也會影響顏色的感知;將某物的陽光明媚和愉快轉變為更消極和「污穢」的效果。
橙色與能量相關,這可能是因為與同名水果的聯繫;這種充滿活力的顏色能夠引起注意,並讓人聯想到活力。它也常常與運動同義;橙色的秋葉象徵著季節的變化。
冷色
在光譜的藍色一側,冷色調通常被認為是令人平靜的。然而,就像暖色調中的那些顏色一樣,這些顏色也可以引發相反的情感,例如悲傷和冷漠。這確實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藝術家必須小心翼翼地走過。
綠色常被認為象徵著新的開始和成長;與自然相連,因為葉子和草的葉綠素顏色。這種與自然界的聯繫喚起了平衡和和諧的感覺。同樣,藍色也可以有同樣的平靜效果;與天空和水有親和力;可以讓人聯想到漂浮和失重。值得注意的是,藍色的色調和強度可以強烈影響其信息;而淺藍色可以是清新和友好的,深藍色則可以是強大和可靠的。
顏色心理學跨越國界,無論所創作的藝術風格如何。Grahame Ménage 是一位專門從事視錯覺壁畫的壁畫家,他認為顏色理論的力量不容忽視:“我仔細設計壁畫,採用顏色心理學的有效運用來創造一種幸福感。為此,我剛剛在新奧爾良完成了一系列色調相近的壁畫,使用了煙霧灰、綠色和灰色的調色板。”
「顏色是一種強大的溝通工具:選擇不當,你的畫作就會失敗,因為信息錯誤或被誤解。」
照明的重要性
照明在我們感知顏色的方式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與自然日光相比,電燈的使用可以微妙地——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戲劇性地——改變顏色。這反過來又會影響觀眾在面對藝術作品中的顏色時的感受。
顏色也可能受到一天中時間的影響,自然光在一天中會有所變化,光線的方向也會影響光譜。顯然,陽光作為最純淨的光源,將從光譜的角度提供最純淨的顏色,但它所帶來的色調會在一天中變化。
探索原因
儘管在顏色的科學探索上已有一些進展,但仍有許多未被發現的事物,以解釋為什麼某種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吸引力,以及為什麼某些顏色在與其他色調相比時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反應。然而,明確的是,藝術仍然非常主觀和個人化,顏色對個體的影響不僅基於科學和自然聯想,還基於個人的觀點。
照片來源:歌德的色輪(創用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