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芝加哥可以找到的8件抽象公共藝術作品
我們最近報導了一個故事,關於「核能」,也就是「原子作品」(1964–66),這是一件由英國藝術家亨利·摩爾創作的抽象公共藝術作品,安裝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正是第一個受控、自我維持的核鏈反應發生的地點。這只是成千上萬件公共藝術作品中的一件,它們都以芝加哥為家。自1837年成立以來,芝加哥培養了作為美國最友好藝術城市之一的良好聲譽。它也始終走在新美學潮流的前沿。芝加哥藝術學院擁有如喬治·修拉的《大草地上的星期天》和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等標誌性傑作,成立於1879年。1937年,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在芝加哥創立了新包豪斯(今天稱為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而在1980年代,芝加哥是世界上僅有的第二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地,僅次於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早在許多其他美國城市之前,芝加哥就已經接受了大規模抽象公共藝術的概念。如今,它的公共藝術收藏包括過去一個世紀中十多位最著名的抽象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巴勃羅·畢卡索、胡安·米羅、亞歷山大·卡爾德、阿尼什·卡普爾、傑西卡·斯托克霍爾德、理查德·亨特和路易絲·布爾喬亞。無論您是計劃在芝加哥度假,參加當前的國際藝術博覽會EXPO Chicago,還是您稱這座城市為家,這裡有八件著名的抽象公共藝術作品,值得您在風城的必看景點清單中添加。
「雲門」由阿尼什·卡普爾創作
自從 Anish Kapoor 在芝加哥市中心的格蘭特公園沿湖岸安裝了他的巨大生物形態雕塑「雲門」以來,已經過了 15 年。當地人親切地稱它為「豆子」,它是我們時代完美的美學代表,無論天氣如何,每天都有成群的國際遊客蜂擁而至,在其壯麗的反射表面前拍攝無數的自拍照。
阿尼什·卡普爾 - 雲門,2004年。不銹鋼。10×20×12.8 米。千禧公園,芝加哥。© 阿尼什·卡普爾
《四季》馬克·夏卡爾
就在“豆子”附近,位於門羅街和迪爾伯恩街的交叉口,一幅由馬克·夏卡爾創作的馬賽克傑作矗立在一個公共廣場中,四周環繞著辦公大樓。這幅長21米、高4.3米、寬3.0米的色彩繽紛的矩形作品《四季》是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H·普林斯的富有股票交易商贈送給芝加哥市的,並於1974年安裝。其圖像是一種抽象手勢形式、動物和具象城市場景的有趣混合。
馬克·夏卡爾 - 四季,1974年。芝加哥,追逐塔廣場。照片由:大衛·奧默
《火烈鳥》亞歷山大·考爾德
同年,查戈爾馬賽克揭幕,亞歷山大·卡爾德揭幕了“火鶴”,這是一座高達16米、鮮紅色的抽象雕塑,位於由建築師密斯·范·德·羅設計的聯邦大樓廣場的中心。這座雕塑揭幕的那天,芝加哥舉行了一場馬戲遊行以表彰卡爾德。同一天,卡爾德還在當時稱為西爾斯大廈的城市最具標誌性的摩天大樓大廳中揭幕了一個裝置藝術。那棟大樓現在稱為威利斯大廈,而卡爾德的裝置藝術在最近的西爾斯破產中被搞砸,現在已不再位於其大廳中。值得慶幸的是,“火鶴”仍然是城市景觀中一個標誌性的部分。
亞歷山大·卡爾德 - 火鶴,1974年。塗漆鋼製穩定物。1,620 公分 (636 英吋)。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克盧欽斯基聯邦大樓前的聯邦廣場。照片來源:Jeremy·阿瑟頓
《芝加哥的畢卡索》 由 巴勃羅·畢卡索
1963年 commissioned 的「芝加哥畢卡索」最初讓許多市民感到憤怒。人們稱它為猩猩頭和巨型昆蟲,藝術評論家在報紙上對它大加抨擊。畢卡索對這座高達15米的雕塑不收取任何費用,堅持這是一份禮物,但他也拒絕解釋這個形狀所代表的意義。如今,它已成為城市中最受喜愛的文化景點之一,甚至在許多標誌性的芝加哥電影中被顯著呈現,例如《藍調兄弟》和《費里斯的假日》。
巴勃羅·畢卡索 - 芝加哥的畢卡索,1967年。雕塑。15米(50英尺)。達利廣場,芝加哥。照片來源:弗朗切斯科·加斯帕雷蒂
《芝加哥》 由 喬治·米羅
高僅 12 米的《太陽、月亮與一顆星星》是喬安·米羅創作的作品,隱藏在一個薄薄的廣場內,位於一個巴士平台的背後,正好在《芝加哥畢卡索》的陰影下。這件作品最初於 1969 年委託創作,但直到十多年後才找到資金來購買它。最終於 1981 年揭幕,至今仍然是一顆隱藏的寶石,因為大多數遊客都被對街那座龐大、威嚴的畢卡索所吸引。
喬安·米羅 - 芝加哥,1981年。混合媒材雕塑。12米(39英尺)。布倫瑞克廣場,芝加哥。
《阿戈拉》 by 瑪格達萊娜·阿巴卡諾維茨
自1837年成立以來,波蘭社區一直是芝加哥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該市一直致力於獲得一位主要波蘭藝術家的公共作品。2006年,這個夢想終於成為現實,波蘭文化部將106件由波蘭雕塑家馬格達萊娜·阿巴卡諾維茨創作的鐵雕塑《阿戈拉》永久借給芝加哥市。這些雕塑看起來像是沒有頭和手的人的形狀,安裝在格蘭特公園的南端,對面是“雲門”,旁邊是一個滑板公園。它們的形狀既反映了城市居民的蜿蜒行徑,也呼應了周圍高樓的建築輪廓。
馬格達萊娜·阿巴卡諾維茨 - 阿戈拉,2006年。芝加哥公園區,芝加哥。照片來源:托尼·韋伯斯特
「站立的野獸雕像」由讓·杜布菲創作
位於芝加哥市政廳前的是美國僅有的三座由讓·杜布菲創作的紀念性公共雕塑之一。 "矗立的野獸紀念碑" 高達8.8米,材質為玻璃纖維。其冰山般的外觀既奇幻又抽象,完美地體現了 粗獷藝術 美學以及杜布菲所聞名的當代城市視覺語言。
讓·杜布菲- 站立野獸紀念碑,1984年。玻璃纖維。8.8米(29英尺)。詹姆斯·R·湯普森中心,芝加哥。照片由:文森特·德賈爾丹
「曲線 XXII」由艾爾斯沃斯·凱利創作
在林肯公園的一個草坡上,這是一個位於芝加哥市中心北部的住宅區,一塊銀色的木板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Curve XXII" 於1981年揭幕。它的當地暱稱是 "I Will"。在它的紀念牌匾上,刻著 "獻給芝加哥的 I Will 精神",這是對1871年芝加哥大火後重建的芝加哥人的座右銘的引用。凱利表示,這件作品的形式是為了紀念芝加哥作為摩天大樓的誕生地。
艾爾斯沃斯·凱利 - 曲線 XXII, 1981。林肯公園,芝加哥。照片來源:Ron Cogswell
特色圖片:亞歷山大·卡爾德 - 火鶴,1974年。油漆鋼穩定體。1,620公分(636英寸)。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克盧欽斯基聯邦大樓前的聯邦廣場。照片來源:文森特·德賈爾丹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Phillip Bar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