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斯拉夫建築的混凝土烏托邦
我見過的一些最震撼的影像,現在正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覽名為邁向具體烏托邦:南斯拉夫的建築,1948–1980。這些影像不是人類苦難或戰爭的直接表現。相反,它們是建築:建築物、紀念碑和雕像。它們展示了如此宏偉和未來感的結構,以至於人們可能會想像它們是某個先進外星種族的創作。但這些形式並不是來自未來,甚至不是來自現在。它們是現代史上壽命最短的國家之一——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FRY)建築遺產的殘餘。這個國家是從一個君主制的推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灰燼中誕生的,SFRY給予其公民重新想像他們的世界的機會,讓這個世界反映他們最高的希望和夢想。戰後南斯拉夫建築師所設計的作品,或許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現代主義建築。從令人震驚的自信粗獷主義塔樓到超現實的生物形狀紀念碑,這些創作使當今所謂的進步建築相形見絀。更令人驚訝的是,SFRY的建築並不是用電腦設計的。它是手工設計的,並且主要是用混凝土建造的。然而,儘管這次展覽中的影像在視覺上是如此震撼,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非凡結構在短短存在的時間裡所經歷的衰敗和毀壞。它們現在代表著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並向我們呈現一種截然不同的紀念碑:一個對於人類心靈最高夢想有時無法抵擋人類心靈最黑暗噩夢的殘酷現實的紀念。
總體規劃
後戰時南斯拉夫社會主義住房設計的總體概念根植於這樣的信念:每位公民都應該有權獲得舒適、視覺上令人滿意的生活空間。想像一下這樣的想法!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微型公寓和共享生活空間的世界,這些空間更像是大學宿舍而不是家。只有我們中最富有的人才能負擔得起寬敞的公寓,還有額外的房間用來設置圖書館或藝術工作室,更不用說私人戶外空間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的建築師們認為,空間和美感不應該是一種奢侈。他們的建築旨在促進公平和公正。住房區、住宅綜合體和酒店為每個人提供至少一個小型戶外露台和一些額外的室內空間,還有大量的窗戶,以及環繞建築的公共空間,這些空間經過精美的景觀設計,以鼓勵社交和戶外運動。
Janko Konstantinov,電信中心,1968-81,斯科普里,馬其頓。視圖的
西南區塊立面。照片:Valentin Jeck,2016年,由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
即使是公共建築,如辦公室、電信中心和酒店,也被設計成傳達現代感,並激勵普通人相信他們是建設更美好世界運動的一部分。事實上,這次展覽中一些最具啟發性和最悲傷的圖像就是公共建築的照片。例如,科索沃國立和大學圖書館無疑是我見過的最具視覺衝擊力的建築之一。由克羅地亞建築師安德里亞·穆特尼亞科維奇設計,這座建築充滿了象徵性的形式,並擁有超過90個圓頂。然而,它的大部分藏書在19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中被燒毀,當時這座建築也成為難民的臨時住所。今天,這座建築再次可用,但已經破舊不堪。許多當地人認為它是一個眼中釘。看到這座建築本身的變化,以及支撐其設計和創造的樂觀情緒的消逝,令人感到悲傷。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阿德里亞海酒店 II 是一座仍在運營的烏托邦建築。這家豪華酒店的房間價格並不便宜。這個地方的社會主義烏托邦已經消失,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建築上的烏托邦仍然存在。
安德里亞·穆特尼亞科維奇,科索沃國立與大學圖書館,1971–82,普里什蒂納,科索沃。外觀
視圖。照片:Valentin Jeck,2016年,由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
紀念碑與神話
這次展覽最令人感到希望的方面,體現在散佈於前南斯拉夫土地上的眾多中世紀紀念碑和紀念物的影像和解釋中。由喬丹和伊斯克拉·格拉布爾設計的1903年伊林登起義紀念碑,其存在感如同來自異世界。它的形式特徵喚起了跳動的心臟、一枚地雷和一頂太空頭盔。它標誌著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深刻人類失落的地方。同樣令人驚嘆的是由米奧德拉格·日夫科維奇和喬爾·佐洛科維奇設計的蘇捷斯卡戰役紀念碑。這座紀念碑也被稱為Tjentiste戰爭紀念館,由兩個巨大的、鋸齒狀的分形翅膀組成,向上突起,為觀眾創造了一條通道。它位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蘇捷斯卡國家公園,建造是為了紀念在抵抗納粹入侵中喪生的7000多人。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象徵,表達了痛苦與榮耀的對立情感。在我看來,它無疑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戰爭紀念碑之一。
米奧德拉格·日夫科維奇和喬治·茲洛科維奇,《蘇捷斯卡戰役紀念碑》,1965-71年,捷恩提什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照片:Valentin Jeck,2016年,由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
在這次展覽中,有許多其他的場地讓我幾乎感動得流淚,像是由博格丹·博格丹諾維奇設計的雅塞諾瓦茨紀念館,該館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雅塞諾瓦茨集中營被殘酷屠殺的受害者致敬。然而,最引人深思的圖像之一是革命廣場。由愛德華·拉夫尼卡設計,該地點如今被稱為共和國廣場。它是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最大的公共廣場。這片巨大的平坦混凝土開放空間兩側是成對的、傾斜的幾何塔樓。這裡空曠而又令人毛骨悚然地空蕩蕩。它承載著這次展覽的終極信息,也許還有所有烏托邦式南斯拉夫建築的遺產:建築空間並不包含我們的抱負,也不定義我們的失敗。它們只包含潛力。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將這種潛力變為現實。名為《走向混凝土烏托邦:1948–1980年南斯拉夫的建築》的展覽,將於2019年1月13日在紐約市的MOMA展出。
博格丹·博格丹諾維奇,雅塞諾瓦茨紀念館,1959–66,雅塞諾瓦茨,克羅地亞。照片:瓦倫丁·耶克,2016年,由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
特色圖片:埃德瓦爾德·拉夫尼卡,革命廣場(今日的共和國廣場),1960-74年,盧布爾雅那,斯洛文尼亞。照片:瓦倫丁·耶克,2016年,由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