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呢?

這種關聯不僅是軼事。雖然全球估計約有0.7%的成年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且終生盛行率通常介於1%至2%之間,研究卻揭示在高度創意職業者中盛行率驚人且不成比例地高。精神科醫師Nancy Andreasen基於對成功作家的嚴謹臨床訪談發現,樣本中有驚人的43%符合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標準。Kay Redfield Jamison的研究進一步顯示,視覺藝術家和詩人中雙相性比例遠高於平均水平,對高度創意藝術家的研究顯示,26%報告曾經歷過欣快(輕躁)情緒期。這並非巧合;它暗示了循環性情緒心靈與創作行為本身之間的深刻聯繫,尤其是在抽象藝術領域,內在狀態常成為主要主題。

然而,科學共識明確指出:雙相情感障礙既非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關鍵在於該疾病的特定階段:
- 躁狂或輕躁發作:情緒高漲、思緒飛快、精力充沛、睡眠需求減少,且關鍵是認知流暢與宏大、擴展的想法。
- 抑鬱發作:壓倒性的悲傷、疲憊、缺乏動力和絕望的時期。

要理解這些藝術家的天才,我們必須誠實看待輕躁症狀態(“高峰”)作為一種強大但危險的神經生物學禮物,尤其是在抽象藝術領域,內在狀態成為主要主題。

神經創意火花:倒U曲線與抽象心靈

突破的神經生物學

輕躁症狀態常被視為藝術突破的配方。其特徵是認知抑制解除:大腦標準過濾器的鬆動,允許大量未經過濾的想法和意想不到的聯結湧現。這是原創性的基石,心靈將破碎的情感與特定色彩連結,或在符號與感覺之間建立即時且非具象的關係。

推動這一切的是多巴胺的激增,這種神經化學物質負責動機和獎勵,帶來無盡的能量、強烈的創作驅動力,以及那種感覺自己作品極具重要性的激動心情。

這種神經狀態特別適合抽象藝術。具象藝術家必須處理外部世界,而抽象藝術家則將純粹的內在體驗轉化到畫布上。躁狂能量成為強烈的筆觸;情緒動盪成為衝突的色彩場;思緒奔馳成為瘋狂、層疊的符號。藝術不僅受情緒影響,它是情緒的直接轉錄。

「倒 U 型」與受控流動

成功駕馭這股強烈能量的關鍵在於臨床醫師所稱的雙相特質與創造力之間的倒 U 型關係。該理論認為,創造力與情緒障礙之間的聯繫遵循特定曲線:

1. 輕度至中度症狀:輕躁狂症狀(如思維快速和高能量)的增加與創造力的有益提升相關。這是「受控流動」的「甜蜜點」。

2. 臨界閾值:如果症狀過度加劇,當輕躁狂惡化為全面、混亂的躁狂時,思緒奔馳變得混亂,個體失去將想法結構化為連貫創作內容的能力。此時,創造力會減弱。

因此,成功的藝術家往往是那些能夠恰好在這一閾值上升曲線上運作的人。正如藝術家和作家的生活所記錄的那樣,在躁狂上升狀態中產生的發散思維和高度原創的語言,通常需要在臨床穩定期(情緒穩定期)進行大量修訂,才能成為連貫且可發表的作品。

抽象典範:雙相氣質的先驅

偉大的抽象表現主義者及其先驅提供了這種強大聯繫的宏大證據,展示了循環性氣質如何成為 20 世紀最激進風格轉變的催化劑。Francis Picabia (1879–1953):循環風格


Caoutchouc (1909) - Francis Picabia - © Public Domain

在抽象表現主義興起之前,Francis Picabia 過著一種不斷破壞風格的藝術生活。他的職業生涯如同驚心動魄的過山車,從印象派到立體主義,再到達達主義,最後回到具象俗氣,展現出一個無法忍受停滯、以輕躁狂般對新奇和顛覆渴望的心靈。

在他的輕躁狂階段,Picabia 是典型的挑釁者,創辦雜誌、撰寫宣言,並以驚人的速度創作作品。這股能量推動了他最具創新性的時期。《Caoutchouc》(1909 年,上圖)被認為是西方繪畫中最早的抽象作品之一。然而,這些高峰期中夾雜著較為陰暗的時刻,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可能出現的嚴重抑鬱發作,表現為退縮並轉向傳統、幾乎是俗氣的意象。他在風格上的不斷劇烈變動,清楚展現了對新奇的進化驅動力被推向藝術極致的例子。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能量的化身


Full Fathom Five (1947) - Jason Pollock - © 2025 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

波洛克的“行動繪畫”是藝術史上對輕躁狂能量最直白的描繪。他的技法是將顏料滴落和甩灑在放置於地板上的畫布上,這是一場心智處於高度、常帶狂喜狀態的身體表演。由此產生的顏料網絡是這種狂熱的凝固記錄。

他在1947年至1950年間的高產期,被稱為他的“滴畫時期”,始於《Full Fathom Five》(1947年,如上所示),這是一段持續的創作爆發,鞏固了他的遺產,這段時期以高度專注和通宵工作為特徵。悲劇的是,這種高峰伴隨著嚴重的抑鬱發作和酗酒,是創作高峰後的典型崩潰。他的作品成為這種進化能量原始、未馴服力量的宏偉範例。

Mark Rothko (1903–1970):情感的建築

黑與灰系列 (1969-70) - Mark Rothko - © F. Berthomier

如果波洛克代表了充滿活力的巔峰,羅斯科則代表了深刻的情感深度。他那發光、懸浮的色彩矩形是崇高人類情感的容器。羅斯科的一生是宏偉野心與深刻絕望之間的記錄性鬥爭,是典型的雙相情感動態,傳記作者認為他可能患有未診斷的雙相情感障礙和嚴重抑鬱症。

在他的輕躁狂階段,他能展現出巨大的遠見驅動力,同時創作多幅大型畫作,被其宏偉計劃所支配。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抑鬱期變得更長。他為休斯頓羅斯科教堂創作的晚期系列,以陰鬱的李子色、棕色和黑色調為主,或是在自殺前繪製的黑與灰系列(如上所示),是深沉且不可動搖的憂鬱的直接視覺表現,吸收光線而非散發光芒。他的悲劇結局凸顯了此病症的最終代價。

Joan Mitchell (1925–1992):大自然的力量

Tilleul (1992) - Joan Mitchell - © Joan Mitchell 遺產。

作為第二代抽象表現主義者,米切爾將一生的激烈情感注入她大幅、充滿動感的畫布中。她的性情傳奇,以敏銳的智慧和強烈的情緒波動聞名。她的輕躁狂期以幾乎暴力的創作力為特徵,通過身體力行的運動過程,創作龐大的多面板畫作。

她的作品色彩爆炸且充滿活力,但她晚期的作品,如上方展示的,常以中央的黑暗空洞或一連串黑色筆觸穿插於鮮豔色彩中,象徵她藝術表面活力下持續存在的憂鬱。她的職業生涯展現了與其多變本性終生的協商,成功將其引導成一個強大且連貫的抽象作品體系。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都市薩滿

Riding With Death (1988) - Jean-Michel Basquiat - ©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雖常被歸類為新表現主義者,巴斯奇亞的作品在其象徵性、碎片化語言中深具抽象性。他的崛起如流星般迅速,產量驚人。巴斯奇亞的潛在輕躁症表現為「書寫狂」,一種強迫性書寫和繪畫的衝動。他的畫布是密集的重寫本,充滿神秘文字、圖表和人物,是思緒飛速連結的視覺等價物。

他在 1981 至 1983 年間的驚人氣產量由突如其來的名聲激發的強烈能量推動。然而,這種超高速的生活方式無法持續。他後期的作品變得更加混亂且充滿陰影,反映出一個努力維持其輝煌但脆弱平衡的心靈。他因藥物過量早逝,是試圖管理自己無法承受的心靈強度的悲劇後果。

上方展示的畫作《Riding with Death》,於他去世前數月繪製,許多歷史學家視其為巴斯奇亞對自己危險道路的預感或反思。標題本身對主題直截了當,極為殘酷。

當代前沿:躁鬱與抽象遺產

引導這種強烈、週期性能量的模式在當代藝術界持續存在,通常得益於現代診斷和治療。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展示了躁鬱氣質塑造突破性作品的持久力量。

抽象延續:Sam Gilliam (1933–2022)

Lattice 1 (1989) - Sam Gilliam - © Estate of Sam Gilliam

Sam Gilliam 是色域畫派和後表現主義抽象的重要人物,是當代關鍵範例,於 2022 年去世。Gilliam 的紀錄證實他曾堅持克服嚴重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包括接受躁鬱症治療。

Gilliam 的作品以不斷實驗為特徵,最著名的是放棄僵硬的畫布結構,創造出垂掛和懸吊的布料。他後期的幾何拼貼作品,如《Back to Lattice》系列,通常由從早期版畫項目中回收的多彩碎片組成。

這個過程完美地符合「受控流程」的概念:

- 首先,輕躁狂創作:大量且快速創作“早期版畫計劃”(原始且充滿能量的素材)。

- 接著,情緒穩定控制:施加幾何結構與組織,形成最終動態拼貼。

Gilliam 自由精神與反抗期待的意願,貫穿其漫長職業生涯,可解讀為將躁狂驅動成功引導至形式創新的表現。

概念軸心:Isa Genzken(1948年生)

無題 - 2018 - Isa Genzken - © Isa Gensken

Isa Genzken 是德國重要的當代概念藝術家,其臨床歷史是公開記錄最詳盡的之一。她的傳記作者與評論家明確指出 Genzken 有雙極性障礙,經歷躁鬱期,並曾住院治療。她的掙扎,包括在與 Gerhard Richter 高調離婚後開始的藥物濫用治療,是其藝術敘事的明確組成部分。

Genzken 主要媒介為雕塑與裝置,非抽象,常直接映射她的內在狀態。她採用廣泛且無所不包的材料,包括混凝土、人體模型、塑膠膠帶,有時甚至是醫院病袍。

她裝置作品(如她的塔樓)混亂的累積、碎片化及常常岌岌可危的結構,是急性期常見的無序且過度反應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現。她的作品將臨床現實轉化為高度充能的後現代藝術素材。

駕馭火焰

藝術的故事不僅是圖像與風格,更是心靈與情緒。透過進化視角看待雙極性氣質,我們能將觀點從純病理轉向潛能。這些藝術家不僅是“病患”;他們是古老神經類型的現代展現,將強大天生生物力量引導入作品。

他們內心燃燒的火焰不是詛咒要被熄滅,而是需要理解與掌控的強大能量。Pollock 和 Rothko 的悲劇是這團火焰若不受控的危險明證。然而,他們不朽的遺產證明了其崇高力量。

Sam Gilliam 的成功與 Isa Genzken 的真誠坦率證明,持久天才的關鍵在於掌握倒U型閾值。能夠利用輕躁狂的速度與靈活性,同時保持足夠結構避免完全混亂,是將強烈生物能量轉化為連貫且持久作品的藝術家的標誌。

對當代藝術家而言,這份遺產不是負擔,而是挑戰:問題不再是是否擁有這團火焰,而是如何以及用它創造什麼。

作者:Francis Berthomier
特色圖片:Boy and Dog in a Johnnypump (1982) - © JM Basquiat 遺產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

閱讀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覺的語言:描繪純粹情感的藝術家們

如果一幅畫能直接對你的靈魂說話,卻不展示任何可辨識的事物會怎樣?如果僅憑色彩與形態就能讓你感受到喜悅、憂鬱或超越感,其力量與任何故事一樣強烈呢? 這是推動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以及持續激勵當代畫家的深刻問題。這些先見之明者發現,情感本身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題,而不僅僅是靈感來源。 超越個人表達:當情感成為主題 藝術界有一個關鍵區別常被忽視。許多藝術家是從情感出發作畫,將個人的掙扎、喜悅或...

閱讀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達米恩·赫斯特:英國最具挑釁性的當代藝術家終極指南

Damien Hirst是當代藝術中最具爭議且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對死亡、科學與商業的革命性詮釋,徹底改變了藝術世界。赫斯特於1965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三十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藝術、美學與死亡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並創下破紀錄價格的作品。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抽象藝術家,但赫斯特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他的斑點畫與旋轉畫——展現了對色彩、形式與偶然性的嚴謹投入,與抽象藝術的核心關...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