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藝術的一週 – 結構性表達
如果你這週恰好在紐約,你可能會看到一些罕見的東西:旅行建築。帕爾米拉的紀念拱門的複製品正在市政廳外展出。它高25英尺,重30,000磅,由實心大理石製成,已經在全球巡迴展出,去年曾造訪倫敦,接下來將前往迪拜。通常,當建築物旅行時,距離都很小,例如移動房屋或為了避免海平面上升而移動的建築物。而這些情況引發的抽象聯想不多。但在這種情況下,抽象的表述卻層出不窮。原始的帕爾米拉拱門是在現今的敘利亞建造的,建於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斯時代。它紀念了羅馬對帕提亞的征服,帕提亞是現代伊朗人的古代祖先。伊斯蘇斯去年用炸藥將其摧毀。這一重建得益於數字技術,最終將在當前戰爭結束後重新安裝回敘利亞的原址。這告訴我們什麼,當我們投入如此資源來重建一座為紀念一場戰爭而建造、在另一場戰爭中被摧毀的拱門?將一座重達30,000磅的痛苦紀念碑搬到全球各地讓人們凝視,這意味著什麼?原始拱門所在地方的居民仍然面臨生存威脅。這座結構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結構?和平是一種抽象。正義也是。歷史也是。公平也是。紀念碑也是。希望我們能更深入地探討我們世界的抽象基礎結構,以下是三個當前的抽象藝術展覽,探索結構的語言及其許多引人入勝的表述。
朱莉·梅赫圖:Hoodnyx、Voodoo 和 Stelae,於瑪莉安·古德曼畫廊,紐約
現正展出至2016年10月29日
朱莉·梅赫圖創作的作品居於史詩與日常之間的神聖空間。她的圖像將自然過程的寧靜與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如歷史、建築和全球政治)的戲劇性混合在一起。她的多層畫布包含自身的結構邏輯,從而實現思想與直覺的和諧平衡。
加里·彼得森:在麥肯齊美術館,紐約的太陽背後
現在展出至2016年10月
加里·彼得森的色彩繽紛的幾何畫作包含了自身的內部結構邏輯。他的作品在尋求平衡的過程中活了起來,精心平衡著不規則與具體之間的關係。本次展覽的標題向宇宙中的隱藏結構致敬,喚起了一個隱藏行星的神話,這顆行星在我們的視野之外,繞著太陽運行。
加里·彼得森,《滑流 2》,2015年。
特里·溫特斯:事物的結構,於波士頓美術館
即日起至2017年6月18日展出
在他奇幻且層次豐富的畫作中,特里·溫特斯探討了可見與不可見世界的結構和模式。他的圖像喚起了隱藏的細胞系統、令人焦慮的數位系統以及更大、無處不在的自然系統。本次展覽回顧了溫特斯在1982年至2014年間創作的50多件作品。
特里·溫特斯,《莫魯拉三世》,1984年。
特色圖片:朱莉·梅赫圖,《未來節奏機器的共同演化(根據科德沃·艾申)》,2013年。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