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作為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關鍵主角,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人類的處境,至今仍然如此。羅斯科以色彩大師而聞名,他的畫作遠不僅僅是對純粹繪畫元素的探索。儘管基於他作品的形式特質有許多解釋,這位藝術家展開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觀眾,探討情感,並通過豐富的顏料、色域以及色彩之間建立的關係,在畫布上引發一種經驗,喚起與藝術作品之間深刻的人類聯繫,這種聯繫常常超越理性,難以解釋。

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在某種意義上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怪人,他是一位心思複雜的男人和藝術家,反對標籤,特別是對「色彩畫家」這一稱號的挑戰,並且是一位不斷尋求表現人類戲劇脆弱性的畫家。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這位畫家從未採取群體心態,創造出一個獨特的作品體系,遵循著自己的軌跡,受到人類境況悲劇的啟發。從他早期的具象作品和革命性的多形態作品,到標誌性的羅斯科教堂(Rothko Chapel)和黑灰系列,羅斯科的作品常常通過一種進化邏輯來解讀,展現出一條反映他生活的軌跡。

追溯藝術家的作品,正在進行的突破性展覽馬克·羅斯科在路易威登基金會在巴黎按時間順序重新檢視了顏色的角色,顯示出其清除是一種欺騙。畫家的黑暗畫布充滿了梅子和酒紅色調,揭穿了這種幻想,這一點在1960年代末的一系列作品中也得到了體現。“我對顏色不感興趣。我追求的是光,”羅斯科曾這樣說,編織出他所有畫作之間的共同線索,揭示了色調的真正功能。

從羅特科維奇到羅斯科

與色域繪畫同義,並且是抽象藝術的先驅之一,馬克·羅斯科於1903年9月25日出生於一個自由派猶太人家庭,名為馬庫斯·雅科夫列維奇·羅特科維奇,直到後來才採用這個世界聞名的英語化名字。年輕時,這位藝術家被迫逃離故鄉德文斯克(現今的拉脫維亞道加瓦皮爾斯),並於1913年與家人從俄羅斯帝國移民到美國。雖然他在故鄉上過一所宗教學校,但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完成林肯高中之前,羅斯科從來不是特別虔誠的宗教信徒,信仰也並未對他的作品產生太大影響。

在1920年代初,這位畫家獲得獎學金入讀耶魯大學,但在第一年結束後獎學金終止,促使他辭去學業,於1923年搬到紐約,加入藝術學生聯盟,開始上由立體派藝術家馬克斯·韋伯教授的課程。當時,紐約是歐洲藝術家的安全避風港,也是蓬勃發展的創意中心,匯聚了德國表現主義者、法國現代主義者和超現實主義者,他們的作品對年輕的羅斯科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保羅·克利和喬治·魯奧的作品讓他印象深刻。

在1930年代,畫家遇到了同樣的藝術家,如阿道夫·戈特利布, 巴納特·紐曼, 和約翰·格雷厄姆,使他更接近畫家米爾頓·艾弗里,後者在羅斯科選擇追求藝術事業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雖然最初受到艾弗里的影響,羅斯科逐漸開始與他人的風格保持距離,這在他1933年在紐約當代藝術畫廊舉辦的第一次東海岸個展中變得明顯。僅僅兩年後,這位畫家成立了「十人組」,這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家團體,成員包括本·齊翁、伊利亞·博洛托夫斯基、阿道夫·戈特利布、路易斯·哈里斯、揚克爾·庫費爾德、路易斯·香克、約瑟夫·索爾曼和納胡姆·查克巴索夫,從馬庫斯·羅特科維奇轉變為馬克·羅斯科。

馬克·羅斯科 - 黑色與栗色,1958年。油畫,畫布。266.7 x 365.7 公分。倫敦泰特美術館。由藝術家通過美國藝術基金會贈送,1969年。© 1998 凱特·羅斯科·普里澤爾與克里斯托弗·羅斯科 - Adagp,巴黎,2023

神話與多形

無論時代或風格元素如何,馬克·羅斯科似乎逐漸釋放出對描繪人類存在悲劇的興趣,這種悲劇以色彩為象徵。他在紐約的第一次個展主要展出了肖像畫和城市景象,預示著一種由色彩的田野和色調主導的繪畫邏輯。藝術家的過渡時期(1940-1950)仍然依賴於具象,但在這段時間裡,羅斯科開始融入神話參考和超現實主義元素,受到同儕藝術家以及現代心理學先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的影響。羅斯科的畫作,如《鷹的預兆》(1942),是創造“當代神話”的意圖的一部分,作為抽象表現主義的前驅。

去除任何比喻元素或參考後,羅斯科於1946年開始創作他著名的多重形式作品。這些抽象作品的構圖完全簡化為重疊的矩形色彩區域,探索不同色調和色彩滲透所能引發的情感、心理和視覺感受。羅斯科總結道:「一幅畫不是經驗的圖像,而是一種經驗。」他闡明了規模的重要性以及放棄畫框的必要性,這與色調、色彩的鮮豔度一樣,都是他構建多感官體驗而不僅僅是畫作的關鍵。

馬克·羅斯科 - No. 14, 1960。油畫於畫布上。290.83 cm x 268.29 cm。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 海倫·克羅克·羅素基金購買。© 1998 凱特·羅斯科·普里澤爾與克里斯托弗·羅斯科 - Adagp, 巴黎, 2023

沉浸式、親密的體驗

羅斯科希望讓觀眾沉浸在他的作品中,這一意圖在幾個委託和項目中得以實現,包括著名的西格拉姆壁畫(1956-1958),這些作品與建築和諧共存。雖然是為密斯·范·德·羅的西格拉姆大廈構思的,但這九幅畫布最終在泰特美術館找到了它們的家,組成了壯觀的羅斯科房間。在西格拉姆壁畫中,羅斯科的調色板變得更暗;棕色、酒紅色、栗色和紅色的色塊彼此滲透,他的構圖轉向水平和垂直的板塊,暗示著建築形式,門和窗戶融入背景。羅斯科與建築的第一次交匯是為華盛頓特區的菲利普斯收藏館的委託,隨後是哈佛壁畫,最終達到高潮的是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羅斯科教堂。在1970年自殺之前,馬克·羅斯科正在創作黑色與灰色系列,根據一些近期的解讀,這暗示著與極簡主義的聯繫。

在他繪畫實踐中的一個關鍵空白期,羅斯科專心寫作一本書,以闡明他的繪畫視野。這本書於2004年死後出版,《藝術家的現實》提供了對這位20世紀最傑出藝術家之一的心靈和靈魂的珍貴一瞥,他的畫作因其神秘而持續吸引著人們。雖然閱讀羅斯科提供了打開他畫作秘密的鑰匙,但它永遠無法取代當我們遇到一幅畫作時那種親密、情感和難以言喻的感官反應,尤其是如果我們敢於接受羅斯科的邀請:“對我們來說,藝術是一場進入未知世界的冒險,只有那些願意承擔風險的人才能探索。”

特色圖片:羅斯科於路易威登基金會,© Ideelart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