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當皮耶羅·曼佐尼用無色畫創作抽象藝術時

When Piero Manzoni Made Abstract Art with Achromes

當皮耶羅·曼佐尼用無色畫創作抽象藝術時

在2019年2月14日,Hauser & Wirth 洛杉磯將開展一個以皮耶羅·曼佐尼的“無色畫”為主題的展覽。展覽名為皮耶羅·曼佐尼:他時代的材料,由米蘭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的主任羅莎莉亞·帕斯夸利諾·迪·馬里內奧策劃,這次展覽為美國觀眾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他們面對一個傳奇的概念藝術體系。無色畫始於1957年,對於所謂的“意大利經濟奇蹟”期間的意大利前衛藝術起到了激勵作用,這是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的時期,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水平變化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劇烈。那是一個數百萬經濟移民從鄉村流向城市的時期,對建築、交通流、飲食習慣以及當然還有藝術和文化造成了不可逆轉的變化。曼佐尼於1933年出生,在這個時期成為了一名藝術家。他破碎的世界充滿了創傷、不確定性,以及對核戰爭的持續恐懼。他的第一次展覽於1956年舉行,展出了令人難忘的日常物品的具象畫作,這些物品被簡化為陰影,背景則是火紅的放射性光芒。然而,他的方法在1957年發生了變化,當時伊夫·克萊因的藍色單色畫展在米蘭舉行。曼佐尼將這次展覽視為號召。他放棄了對繪畫形象的追求,轉而專注於尋找可以被視為真正藝術的東西,或是體現自然的獨創性和永恆性的藝術。他的無色畫是邁向完全原創的第一步。它們引導曼佐尼走向他創作的每一個其他作品體系,並使他走上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的道路。

無色表面

曼佐尼在1959年之前已經製作並展出固體白色藝術作品——我們現在稱之為他的「無色」系列,長達兩年之久,最終他想出了「超無色表面」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中有諷刺意味。科學家認為顏色的缺失是黑暗,而不是白色,因為顏色需要光才能被感知,而黑色則吸收所有光。曼佐尼製作的最早所謂的無色表面是通過簡單地用白色石膏覆蓋畫布來創造的,這是一種通常由畫家用來準備繪畫表面的粉狀白色顏料。通過簡單地將石膏塗抹在畫布上並稱其為完成,曼佐尼超越了伊夫·克萊因,後者通過將繪畫簡化為單一色調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留有簡化的空間。

皮耶羅·曼佐尼 無色

皮耶羅·曼佐尼 - 無色,1961年。合成纖維。42 x 33 公分 / 16 1/2 x 13 吋。赫爾寧當代藝術博物館 (HEART)。照片:索倫·克羅赫。© 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米蘭

然而,即使完全消除了色調,曼佐尼發現他的手跡仍然在作品中可見,因為他已經將石膏塗抹在表面上。他渴望一些無法重複的、真正原創的東西,這意味著他必須將自己從作品中抽離,讓自然自由地表達自己,而不受他的干擾。對於他的下一個無色作品,他將液態高嶺土(一種白色的類似粘土的物質)倒在生畫布上,然後讓媒介的重量隨意地操控表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使表面以類似於河流水沖刷的河床或沙漠中風吹拂的脊線的方式折疊和變形。但即使這種干預對曼佐尼來說似乎也太過了。在尋找一種完全隱藏他存在證據的無色作品時,他用高嶺土覆蓋麵包卷,將聚苯乙烯板塗上發光油漆,並將白色畫布的部分縫合成網格。他最成功的嘗試或許是那些利用已經是白色的材料的無色作品,例如棉花、玻璃纖維和兔毛。對於這些,他只是組織了構圖,然後讓材料自己發聲。

皮耶羅·曼佐尼的無色畫

皮耶羅·曼佐尼 - 無色,1961年。方形棉花填充物和氯化鈷。56.2 x 47.2 公分 / 22 1/8 x 18 5/8 吋。赫爾寧當代藝術博物館 (HEART)。照片:索倫·克羅赫。© 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米蘭

千真萬確

曼佐尼希望通過他的「無色表面」達成的,是一種真正的真實:同義反復的藝術表達——一種如此原創的東西,以至於無論任何人如何反應,它都會不斷地表達其固有的真理。重力是同義反復的,時間的流逝也是如此。這是不可否認的、真實的,並且完全獨特。一些藝術家認為創造同義反復的藝術是一個徒勞無功、不可能的目標。他們相信,一旦人類的思想在物理世界中顯現,它就會揭示其人為性,成為自然和真理的諷刺,而不是其代表。然而,曼佐尼並不這麼悲觀。他相信可以創造出無法模仿的藝術作品,除了他的無色表面之外,他還努力通過其他幾個作品集來實現這一目標。

皮耶羅·曼佐尼的無色作品

皮耶羅·曼佐尼 - 無色,約1960年。棉花。31 x 25 公分 / 12 1/4 x 9 7/8 吋。由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米蘭)和豪瑟與維斯提供。照片:珍妮維夫·漢森。© 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米蘭

在一個名為「Fiato d'Artista」(藝術家的呼吸)的系列中,他出售了氣球,這些氣球可以由買家吹起,也可以由藝術家吹起,第二種情況下價格相應上漲。每個氣球內部所困住的呼吸是無法重複的,每個氣球的確切大小和形狀都是獨一無二的。最棒的是,這些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最終通過自然的自我毀滅過程釋放出它們珍貴的商品。在另一個名為「消費藝術的藝術吞噬公眾」的系列中,曼佐尼將自己的指紋印在雞蛋上,然後邀請觀眾與他一起消費這些雞蛋。對於他的「Sculture viventi」(活雕塑),他招募人類讓他在他們的身體上簽名。而在他最臭名昭著的系列「Merda d’Artista」(藝術家的糞便)中,曼佐尼乾燥並包裝了90罐自己的排泄物,然後以當前的黃金價格出售它們。然而,曼佐尼最接近實現他無法模仿的目標的時候,可能是當他創造了「Socle du Monde」(世界的基座),這是一個倒置的基座,設置在丹麥的一片田野中。通過將整個世界呈現為一件藝術作品,這件作品暗示只有接受自然的最終權威,藝術家才能真正表達其真理。

皮耶羅·曼佐尼 他的時代的材料 將於2019年2月14日至4月7日在洛杉磯的Hauser & Wirth展出。

特色圖片:皮耶羅·曼佐尼 - 無色,1961年。稻草、反射粉和高嶺土,燒製木基座。68.3 x 45.8 x 44.5 公分 / 26 7/8 x 18 x 17 1/2 吋。赫爾寧當代藝術博物館(HEART)。照片:索倫·克羅赫。© 皮耶羅·曼佐尼基金會,米蘭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