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Die Brücke)如何庆祝色彩的力量
德国表现主义于1905年在德累斯顿市诞生。那时,四位建筑学生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桥,这是一个旨在启动德国美学革命的艺术运动。"桥"在德语中意为“Die Brücke”。这个短语传达了该团体对自身的看法,认为他们是过渡性人物,将过时的德国艺术传统与现代主义理想连接起来,引领文化走向未来。广义上讲,Die Brücke的美学倾向于情感表达的作品,主导着纯粹、平坦、无渐变的色彩领域,以及用原始笔触简化的形式。Die Brücke的艺术家们寻求传达情感,而不是复制现实。他们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木刻印刷的启发。但该团体还有另一个更早的灵感来源——讽刺的是,这并不是德国的,也不是他们那个世纪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画作,他于1890年去世。Die Brücke的四位创始人——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尔希纳、埃里希·赫克尔、弗里茨·布莱尔和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在1905年参观了在德累斯顿举办的梵高回顾展。那时他们还不是画家,但他们被这位富有远见的艺术家用油画所传达的内容深深吸引。色彩、快速的笔触和简化的形式对他们产生了电击般的效果。他的榜样指引他们找到了一种挖掘生活潜在激情的方式。梵高对Die Brücke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后来加入该团体的一位成员——埃米尔·诺尔德——实际上试图说服他们将名字改为“Van Goghiana”。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接受这样的改变将意味着一个运动的死亡,而这个运动首先是基于原创性。确实,梵高激励了他们,但Die Brücke真正追求的并不是复制他人,而是遵循他们自己的个体本能。这些意图在他们于1906年发布的三句宣言的第三句中得到了总结,宣言以木刻印刷的形式发布,内容是:“谁直接而真实地表现出促使他创造的事物,谁就是我们的一员。”
有序的动乱
对大多数世纪之交的德国人来说, Die Brücke 的艺术家们看起来像是野人。当 弗朗茨·马克 首次看到他们色彩斑斓、原始主义的画作展览时,他称他们为“德国的野兽”,这是对 les Fauves(“野兽”)的引用,后者是同一时期在法国活动的一群艺术家,由安德烈·德兰和亨利·马蒂斯领导,他们也使用明亮、不现实的色调。与 les Fauves 的比较是恰当的。事实上,Die Brücke 值得拥有更狂野的声誉。他们不仅在画作中使用惊人的颜色,他们在每一个意义上都是狂野的。他们在工作室里非法居住,这些工作室并不被划为住宅,白天把床藏在阁楼里以免被发现。他们还在自然中画裸体模特。由于没有尊重的专业模特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他们支付非模特的费用,让他们和自己一起进入森林,远离可能被看到的地方。与他们的业余裸体模特以及其他朋友和爱人一起,他们聚会、绘画和游泳,融入他们最具艺术性、最自由和最原始的本性。
然而,关于《桥》艺术家们失控的形象并不准确。他们是波希米亚人,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有组织和深思熟虑的艺术集体之一。在他们存在的八年里,他们在德国和国外举办了超过70场团体展览。该小组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很有创新性。他们出售订阅,因此希望拥有他们作品但又负担不起购买画作的观众可以收到海报、印刷品和其他短暂物品,如印刷的宣言。该小组在自己的会员要求上非常严格:任何成员都不允许在团体展览之外展示他们的作品。为了成功举办如此多的展览,同时管理会员和订阅所需的巨大组织才能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他们以狂野的形象而闻名,《桥》建立了一个革命性的、极其有效的组织结构——这一结构至今仍被许多艺术集体和艺术家经营的画廊模仿。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尔希纳 - 《桥社艺术家团体宣言》(Programm der Künstlergruppe Brücke),1906年。霍斯特·耶纳:桥社艺术家团体。一个共同体的历史及其代表的生平。E.A.Seemann,莱比锡 2005年。
堕落者
"桥派"在1912年左右开始分裂,当时晚加入的马克斯·佩希斯坦公开违反了他们的会员协议,举办个人展览。致命一击发生在1913年,当时基尔希纳撰写了《桥派编年史》,声称自己是他们的领袖,这使其他成员感到疏远(实际上该团体是一个松散组织、几乎是无政府状态的个人集合)。然而,历史的一个转折是,"桥派"的成员并没有永远保持疏远。当纳粹上台时,"桥派"艺术家的作品被视为堕落。成员们被这些事件所感动,至少在理论上重新声明了他们对彼此的承诺,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理想:艺术家的自由和独立。"
在1937年的堕落艺术展览中,赫克尔的许多作品以及后来加入的奥托·穆勒的作品被销毁。但他们的全部遗产并没有丢失。在他去世前的几年,赫克尔捐赠了他剩下的作品,以帮助建立布吕克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67年在柏林开幕。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也捐赠了大量作品,博物馆此后还从该团体的其他成员那里获得了许多其他作品。今天,博物馆的收藏包括数千幅绘画、雕塑和纸上作品。该团体丰富多彩的遗产在这个收藏中延续,但这并不止于此。它在20世纪无数其他表现主义运动的脉络中回响,并通过当今的当代艺术界,作为色彩表现力和真实性革命潜力的例证。
特色图片: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 - 法利赛人,1912年。油画。29 7/8 x 40 1/2" (75.9 x 102.9 cm)。格特鲁德·A·梅隆基金。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2019 艺术家权利协会 (ARS),纽约 / VG Bild-Kunst,波恩。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菲利普 Bar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