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这5件作品重新审视托尼·史密斯的雕塑
托尼·史密斯 在20世纪艺术的故事中享有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地位。他的雕塑作品难以简单分类,处于建筑、科学实验和艺术之间的某个位置。他的职业轨迹也绝非传统。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建筑师,曾在芝加哥的新包豪斯与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学习,然后跟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实习。在他50多岁时,他的艺术生涯才开始起飞。史密斯故意将他创作的作品视为结构化的美学现象,而非纯粹的美术。他最早的作品之一,为他的宏大构思奠定了概念基础,是一个名为“Die”的钢制立方体。史密斯在1962年制作了“Die”的模型,并在1968年由新泽西州纽瓦克的工业焊接公司制造,原因是他注意到公司外面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您指定;我们制造。”他打电话给公司,指定了一个六英尺的四分之一英寸钢立方体。他选择这个尺寸是因为它在人类尺度上,处于纪念碑和单纯物体之间的中间地带。他称之为“Die”的标题可以指游戏棋子,或铸造生产方法,或死亡。增加了这件作品机智的是,六英尺是人类坟墓的标准深度。他的其他作品也分享了这种智力、艺术性和机智的混合,结合了对自然和人类设计结构的引用,并将预定计划与直觉选择相结合。在艺术史上,他通常被称为极简主义者。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之一在1966年被纳入纽约市犹太博物馆的《初级结构》展览,这帮助引入了极简主义。但史密斯所使用的方法以及他的哲学,实际上并不符合极简主义的意图和目的。更令人困惑的是,史密斯本人曾表示,他所创作的东西甚至可能根本不是艺术,他说:“我的作品的体量与对当代生活的反应有很大关系。我认为它与艺术界的关系不大。”无论你想怎么称呼它们,以下是我们最喜欢的五个托尼·史密斯的创作:
本宁顿结构(1961年,已毁)
在史密斯担任佛蒙特州本宁顿学院的绘画和建筑设计讲师期间建造的“本宁顿结构”,在建筑和雕塑之间占据了一个迷人的位置。该结构由相同的几何模块组成,材料包括胶合板、金属、车床和波特兰水泥,既像一个蜂巢,又像二战时期的机枪阵地的堆叠组合。这些模块的大小适合人类,当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一个似乎是为居住而建的结构,赋予其建筑的存在感,但作为庇护所,它既不具保护性,也不特别实用。
托尼·史密斯 - 本宁顿结构,1961年。胶合板、金属、车床和波特兰水泥。整体长度40英尺,每个单元直径约9英尺。本宁顿学院,佛蒙特州,1961年。© 托尼·史密斯遗产/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月亮狗(1964)
这座17英尺高的黑色铝制雕塑“Moondog”与“Bennington Structure”有着直接的美学血统。它看起来就像前者的两个几何模块的外壳变成了三维的晶体版本,然后堆叠在一起。这个标题俏皮地指代了这件作品的存在,从某些角度看似乎像是一只用三条腿行走的生物,而从其他角度看则像是一艘宇宙飞船。预见性地,这件作品的整体结构暗示了第一艘登月舱,而这艘登月舱要到几年后才会问世。
托尼·史密斯 - 月狗,1964年。铝,涂黑。17'1-1/4" x 13'7-1/4" x 15'8-1/2"。版次 1/3。© 托尼·史密斯遗产/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烟雾(1967)
“烟”高达47英尺,绝对不是人类尺度。这座黑色铝制结构体现了史密斯对模仿自然与人造世界的兴趣。这件作品再次由相同的、制造的模块组装而成,形成一种准建筑结构。从远处看,这件作品像是几何抽象。近距离观察时,它呈现出一种令人恐惧的动物般的存在,类似于路易丝·布尔乔亚在1999年三十年后创作的巨大蜘蛛状雕塑“妈妈”Louise Bourgeois。史密斯解释说,他之所以称这件作品为“烟”,是因为烟的幻觉是它是固体,但实际上它只是消失。这座结构也具有固体的特征,但实际上只包含空虚。
托尼·史密斯- 烟雾,1967年。 铝,涂黑。24'2" x 47' x 33'。版次 1/3。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加州。照片 © 博物馆协会/LACMA
点亮(1971)
由西屋电气公司委托的“点亮”结合了两种几何形状——四面体和八面体。它由钢制成,涂成亮黄色,这一形状让人想起史密斯十年前创作的一件实验作品,名为“香烟”。在那件早期作品中,史密斯从一个模型开始,但随后意识到它变得过于复杂,像是一种纪念碑。他开始将模型简化到最基本的元素,直到他得到了一个简单的脊柱,在他看来,这像是一根“在烟灰缸中被磨灭前吸了一口的香烟”。这个俏皮命名的“点亮”与“香烟”共享美学特质,暗示了对委托其创作的公司的俏皮双重引用,以及其形状似乎源自的早期雕塑。
托尼·史密斯 - 点亮,1971年。钢,涂成黄色。20'9" x 28'7" x 16'6"。版次 1/1。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 托尼·史密斯遗产/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雾霾 (1969-70) 和自满 (1973)
正如之前在“烟”中提到的,史密斯感兴趣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形式与虚无之间的关系,或者固体与虚无之间的联系。他的每一个结构都包含对这一对话的某种参考,因为每个结构都像是某种空白空间的容器。从他在“烟”上的工作中衍生出的相关作品“雾霾”和“自鸣得意”提供了相同基本结构的压缩版本。“雾霾”将结构压缩成交错的四面体图案。“自鸣得意”在结构上增加了一层,暗示这个图案可以从那里无限延续。这些结构中空白空间被压缩的特性改变了它们与观众的关系,因为我们再也无法站在它们的结构下方。虚无变得令人窒息,并且有些神秘,回响着史密斯关于他的方法的最具标志性的名言:“我不制作雕塑,我在形式上进行推测。”
托尼·史密斯 - 自满,1973年。铸铜,黑色铜绿。3' x 16' x 11'8"。版次 1/6。© 托尼·史密斯遗产/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特色图像:托尼·史密斯 - 《烟雾》,1969–70年。铸铜,黑色铜绿。12英寸 x 9英尺5英寸 x 6英尺7英寸。版次 5/6。© 托尼·史密斯遗产/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Phillip Bar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