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伯納·維內的《主要拱門》將成為世界最高的公共藝術作品

Bernar Venet's Arc Majeur To Become World's Tallest Work of Public Art

伯納·維內的《主要拱門》將成為世界最高的公共藝術作品

如果你在接下來的幾週內駕駛E411公路穿越比利時的盧森堡和納穆爾,你可能會注意到一個奇幻的形狀從地平線上升起。 “L'Arc Majeur,”法國雕塑家Bernar Venet的最新作品,正在那條孤獨的公路上安裝,從8月10日開始,最終將在高速公路上高達60米。駕駛者將直接穿過這個重達250噸的鋼弧,從3公里外就能看到。這個弧的安裝對於Venet來說是一個驚人的成就,他是當今法國最受尊敬的藝術家之一——這是他四十多年前首次提出的想法的實現。這也是藝術家第三次嘗試完成這個項目。第一次是在1984年,當時沿著A6公路到巴黎的弧的安裝被奧塞爾市市長否決。第二次嘗試,原定於在勃艮第的一條高速公路上進行,則在一位法國高速公路官員試圖說服他將作品漆成紅色後,被Venet本人停止。據說在比利時最終實現這個項目的成本為250萬歐元,這一壯舉得到了約翰·科克里爾基金會的支持,該基金會是總部位於比利時塞朗的機械工程公司約翰·科克里爾的慈善機構。從公共工程的角度來看,無疑令人印象深刻,並且在視覺上無疑引人入勝,“L’Arc Majeur”因為一個完全無關的原因而受到廣泛媒體報導。公眾對這件作品的著迷似乎完全源於Venet聲稱它將是世界上“最高的公共藝術作品”。因為即使對於普通觀察者來說,似乎世界上目前存在著幾件比這更高的公共藝術作品,因此“L'Arc Majeur”也引發了一場複雜的美學辯論——公共藝術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荒誕的故事

當「統一雕像」(2018)最近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豎立,以紀念獨立印度的第一任總理時,媒體將其慶祝為世界上最高的公共紀念碑。其驚人的高度為182米,確實是「大拱門」的三倍多。然而,一些觀察者迅速指出,聖路易斯的「拱門」(1963)在密西西比河上高達192米——比「統一雕像」高出10米。因此,關於這座印度紀念碑的說法迅速轉向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個人紀念碑——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說法,因為「聖路易斯拱門」是作為美國向西擴張的紀念碑而豎立的。但文特似乎希望我們提出的問題超越了這一區別。他在挑戰「統一雕像」、「拱門」或任何其他公共紀念碑是否應被視為藝術作品。

伯納·維內特 大弧

Bernar Venet - L’Arc Majeur. © 2019 約翰·科克里爾基金會。

認為公共紀念碑不應被視為公共藝術的論點似乎與它們作為記憶裝置的功能有關——換句話說,它們的目的特別與記憶和歷史相關。然而,我們當然不會聲稱活人的肖像、真實地點的風景畫或實際物體的寫實雕塑無法被視為藝術。這些東西與公共紀念碑根本不同嗎?特別是考慮到有多少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記憶和歷史,尤其是在去殖民化運動中,這將是一個難以辯護的論點。無論如何,即使你相信這個論點,今天在歐洲仍然至少有三件公共藝術作品不是記憶裝置,它們的規模超過或與“L’Arc Majeur”相匹配:位於都柏林的“尖塔”(2003年),高達120米;位於倫敦的“阿賽洛爾米塔爾軌道”(2014年),高114.5米;以及位於諾丁漢的“渴望”(2008年),與“L’Arc Majeur”相同,高60米。

伯納·維內特 大弧

Bernar Venet - L’Arc Majeur. © 2019 約翰·科克里爾基金會。

目的的意義

另一個關於某物是否應被視為藝術的潛在論點是,藝術只能由藝術家創作。如果你相信這種觀點,那麼「都柏林尖塔」將被取消資格,因為它是由英國建築師伊恩·里奇設計的,而「Aspire」也將被取消資格,因為它是由英國建築師肯·沙特沃斯設計的。(再者,我們也可以長時間辯論建築是否可以被視為藝術。)無論如何,「阿賽洛米塔爾·奧比特」是由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阿尼什·卡普爾設計的。這意味著唯一可能用來取消它作為公共藝術的論點是「阿賽洛米塔爾·奧比特」也是一座觀景塔。(它最近也變成了一個滑梯。)不幸的是,如果超越美學的實用目的可以成為駁回藝術資格的理由,那麼是的,「阿賽洛米塔爾·奧比特」也必須被歸類在內。

伯納·維內特 大弧

Bernar Venet - L’Arc Majeur. © 2019 約翰·科克里爾基金會。

或許對於維內來說,最終的問題是意義和目的:如果一件公共藝術作品有意義,那麼它就是一個紀念碑,因此不是一件藝術作品;如果一件公共藝術作品有明確的目的,那麼它就成為設計的產物,因此也不是一件藝術作品。這使得“L’Arc Majeur”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定義相當狹隘。維內的意思是,它是最大的抽象公共美學現象,沒有明確的實用目的。在這個類別中,他可能是對的。“芝加哥畢卡索”(1967年)僅高16米;位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蘇特耶斯卡國家公園的Tjentište紀念碑(1962年)高19米;亞歷山大·卡爾德的“白色瀑布”(1974年,世界上最高的移動裝置)高30米;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無盡柱”(1937年)大約也是30米;克萊斯·奧爾登堡的“蝙蝠柱”(1977年)高31米。儘管如此,我仍然想知道這樣的宣言為什麼會如此重要。“L’Arc Majeur”承諾將是一個驚人的物體——能夠在觀眾的心靈和心中激發出非凡的體驗。用米來衡量它的偉大似乎顯得微不足道。

特色圖片:Bernar Venet - L’Arc Majeur。照片 © Bernar Venet。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Phillip Barcio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