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奇的動態藝術家和光影藝術家卡洛斯·克魯斯-迪茲於95歲去世
卡洛斯·克魯斯-迪茲(生於1923年),一位人民的藝術家,已經去世。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訃告寫道:“我們懷著深深的悲痛宣布,我們摯愛的父親、祖父和曾祖父卡洛斯·愛德華多·克魯斯-迪茲於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在法國巴黎去世。您的愛、您的喜悅、您的教誨和您的色彩,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IdeelArt 有幸在這些年中與不同的藝術家三次造訪這位迷人藝術家的工作室——最近一次是在上週五,即他去世前的7月26日。對我們來說,他的離去帶來了巨大的震驚和悲傷。克魯斯-迪茲是加布里埃爾·佩雷斯-巴雷羅(第33屆聖保羅雙年展策展人,2018年)曾稱之為委內瑞拉藝術“聖三位一體”的最後一位倖存成員,與亞歷杭德羅·奧特羅(1921 – 1990)和赫蘇斯·拉斐爾·索托(1923 – 2005)一起。這三位開創性的藝術家共同推翻了長期以來的文化假設,即藝術僅僅是為精英所設。 他們創造的藝術旨在公開展示,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並且是可以被握住、觸摸和親身體驗的。克魯斯-迪茲最終創造了100多個公共藝術介入。其中一些,如“加法顏色的斑馬線”(設計於1960年左右,2011年安裝),位於休斯頓美術館前,無縫融入公共空間,利用小的意外色彩爆發提醒路過的人們日常現實不斷變化的本質。其他作品,如2016年在巴黎的耶納宮安裝的紀念性裝置“漂浮的存在”,則徹底改變了建築環境,創造出能夠顛覆公眾對社區空間理解的戲劇性情境。
一位動態藝術先驅
當克魯斯-迪茲於1940年從加拉加斯美術學院獲得學位時,委內瑞拉的藝術界與西方世界大部分隔絕。即使是印象派的消息也花了近半個世紀才傳到他的家鄉。因此,在1955年,克魯斯-迪茲在學校畢業後,作為藝術家和廣告插畫家工作了十多年後,離開了委內瑞拉,搬到了巴塞羅那。在那裡,他經常前往巴黎,拜訪已經移民到那座城市的同胞的工作室。在1955年於丹尼斯·雷內畫廊的“運動”展覽中第一次看到光學和動態藝術後,克魯斯-迪茲知道他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他於1957年返回加拉加斯,創辦了一所視覺藝術學校,然後於1960年永久搬到巴黎。
卡洛斯·克魯茲-迪茲工作室。照片由IdeelArt提供。
他的最早的光學作品是通過將塑料條粘貼到紙板上製作的。它們簡單的結構掩蓋了它們引發的感知現象的複雜性。這些作品並不是為觀眾提供一個單一的圖像,而是要求觀眾在其表面上移動,以體驗整個作品。隨著觀眾位置的變化,作品本身也隨之改變。此外,隨著一天中光照條件的變化,作品中的顏色也會改變,為那些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條件下回來觀看作品的觀眾創造了一個變幻的情緒和感受的宇宙。對於克魯斯-迪茲來說,這類作品的重點在於它是參與式的——觀眾不僅僅是盯著一幅畫或一座雕塑,而是必須與作品進行實際互動,以創造他們想要的任何類型的體驗。隨著他的職業生涯發展,克魯斯-迪茲開始使用更持久的材料,如金屬,並發展出更為精緻的作品。然而,他作品核心的簡單民主概念仍然保持不變:那就是體驗永遠不會重複,沒有兩位觀眾對作品的反應完全相同。
卡洛斯·克魯茲-迪茲工作室。照片由IdeelArt提供。
色彩飽和
儘管藝術家已經95歲,但與克魯斯-迪茲親近的人仍然對他的突然去世感到驚訝,因為他直到最後仍然充滿活力和活躍。他最近的一個裝置實際上也是他最雄心勃勃的作品之一——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巴法羅灣公園水庫內,對他1974年光與色彩投影作品《空間色彩干擾》的驚人重新構想,該展覽於2019年4月7日剛剛結束。1974年的原版是在加拉加斯的一個公用事業倉庫內安裝的,顏色是通過幻燈機投影到空間的表面上。其當代表現是通過26台數字投影儀實現的,這些投影儀能夠實現更純粹的顏色,並將投影包裹在水庫內部極其複雜的特徵上。每位參觀者都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因為投影儀將顏色和光線反射到他們的身體和衣物上。因此,這件作品隨著每一個進入空間的身體的每一個動作而改變——這實現了藝術是為日常人們而存在的觀念,並且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部分。
卡洛斯·克魯茲-迪茲工作室。照片由IdeelArt提供。
Chromosaturations 是 Cruz-Diez 給這類作品的名稱,例如「空間色彩干擾」。並非所有的 Chromosaturations 都如此複雜;有些作品簡單到只是在一個房間裡投射顏色的燈光。其目的僅僅是激發一種情境,使觀眾的感知受到挑戰。起初,觀眾可能只是面對光與色彩是不可分割的事實——這是 Cruz-Diez 在其作品中認為的首要觀念。但接下來,他們可能會意識到,不僅房間因顏色和光線而改變,他們自己的身體和衣服也隨之改變。這種變化既真實又不真實;既完整,又表面。隨著每位新觀眾的通過,Chromosaturation 的具體現實也在改變,作品的意義也根據他們內心的感知而波動。以這種微妙的方式,Cruz-Diez 不斷提醒我們,一切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且任何事物都無法僅從單一視角來理解。
特色圖片:卡洛斯·克魯茲-迪茲工作室。照片來源:IdeelArt。
由 Phillip Bar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