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丹·科倫,後波普紐約的壞男孩,將在達米恩·赫斯特的畫廊展出

Dan Colen, Bad Boy of Post-Pop New York, To Exhibit at Damien Hirst’s Gallery

丹·科倫,後波普紐約的壞男孩,將在達米恩·赫斯特的畫廊展出

自從《紐約雜誌》發表了一篇廣泛被認為確立了Dan Colen作為藝術市場明星的文章,已經大約十年了。這篇名為追逐Dash Snow的文章,為一群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藝術家創造了“沃霍爾的孩子們”這個稱號,他們的藝術和個性對紐約市的藝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正如標題所示,文章的主要焦點是藝術家Dash Snow。作為法國貴族多米尼克和約翰·德·梅尼爾的孫子,他們創立了位於休斯頓的梅尼爾收藏,Dash Snow本有機會繼承一筆字面上的王室財富。他的美學聲譽部分是由他選擇自己的精液作為藝術媒介所建立的。Snow在文章發表後僅兩年便不幸去世,享年27歲。但在文章中同樣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兩位摯友:攝影師瑞安·麥金利和他的室友,畫家Dan Colen。這篇文章不僅記錄了這些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或他們顯而易見的才華,還記錄了一個紐約藝術市場渴望新血的時刻;當時剛從學校畢業的藝術家們被授予在主要博物館舉辦個展的機會,而他們的作品在一兩年前在小畫廊售出,卻在頂級拍賣行以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價格成交。文章中將Dan Colen描繪為一種典型的粗魯、虛無主義、甚至是諷刺的角色,這種角色似乎可以直接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本科課程走向全球的名聲,並相信自己理應如此。他的作品無疑引人入勝,但那種所謂的個性——一種看似被寵壞、諷刺的、自我中心的角色——使許多評論家將他視為自戀一代的最新代表。這種評價過於草率,或許同樣是市場力量的症狀——不是在藝術界,而是在批評界。如今,Colen由一些在全球藝術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畫廊代理:Gagosian、Massimo De Carlo和Lévy Gorvy。而在今年十月,他的作品將在倫敦舉辦一場重要的中期回顧展。儘管或是為了反擊評論家,Colen仍然堅持著許多人認為的愚蠢之舉,那些曾經低估他的人或許現在終於會明白過來。

神聖訊息

丹·科倫所創作的作品持續地處於一種中間地帶,這種地帶介於那些以他人創作的事物為生的人所偏好的易於描述的類別之間。因此,他是一位難以談論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往往直白,但有時又難以解釋。有時它是卡通式的具象,而其他時候則純粹是抽象。有時它顯然是敘事性的,例如他在2006年為他的朋友達什·斯諾所做的致敬作品,他細緻地重現了當時懸掛在斯諾居住的實際牆壁上的每一件物品。其他時候,它則關注形式上的問題,如顏色、顏料和空間,例如他最近創作的《煉獄》系列畫作。但這並不是說他的作品無法被描述。這只是說它是多維的,最好一次考慮一個作品集。

他獲得關注的最早作品之一是一系列油畫,記錄看似平凡的日常室內場景。但在這些原本無趣的場景中,Colen 會插入一些奇幻、神秘或神聖的元素。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的畫作《我、耶穌和孩子們》,這是一幅引人注目的自畫像,Colen 穿著格子襯衫,胸前開到一半。四個卡通小天使在空中盤旋,其中一個在卡通對話框中問道:“你說了什麼?”而一個掛在他滿是坑疤、瘀傷、稍微瘦弱的胸膛上的耶穌項鍊吊墜在另一個卡通對話框中回答:“你知道我說了什麼。”就像他許多作品一樣,這幅畫可以被解讀為 Colen 只是個文化精神分裂者,重複從多種來源攝取的短暫事物的層次。或者它可能意味著更多。這幅畫既有趣又開玩笑,但在執行上卻是認真的,似乎要求我們更深入地去看它。但另一方面,像同年創作的《聖屌》這幅畫,似乎要求我們承認這位所謂的藝術家在欺騙我們,並嘲笑任何深入研究他作品的人。

丹·科倫的藝術作品在紐約的Gagosian展出丹·科倫 - 我、耶穌與孩子們,2003年,油畫於塑膠上,186 x 153 公分。(左)和聖屎,2003年,木板上的琺瑯和模具膏,48 × 35 吋。(右),照片由克里斯多福·伯克提供,感謝布蘭特基金會,格林威治

實質歧義

在2006年,Colen 開始擺脫這種潛在容易閱讀和容易批評的意象,轉而深入探討物質性。他開始探索不尋常的材料,如咀嚼過的口香糖、花朵和垃圾。他用這些日常材料創作的作品,常常被拿來與過去幾十年 Arte Povera 藝術家的作品相比較——這些藝術家將日常材料視為對資產階級對藝術市場影響的拒絕。但 Colen 似乎對資產階級並沒有太多負面的看法。相反,他似乎已經接受並從中受益,並且驚人地沒有因此而改變。

他用日常材料創作的作品,實際上可以簡單地被解讀為對口香糖、花朵、草和垃圾的美學特性的探索。這些作品並不是對任何事物的評論。它們只是由一位技藝高超的藝術家操控的材料和過程所產生的美學結果。在許多情況下,尤其是當作品呈現出雕塑的存在感時,它們似乎幾乎是具象的,像是城市區域主義,彷彿它們是從幾乎任何當代城市的視覺環境中撕扯出來的。關於這些作品,Colen 曾表示,他喜歡在向材料的需求屈服時所感受到的失控感。他將這種經歷比作感覺自己在促進“不可避免的形式——幾乎像是注定的形式”的具現化。

丹·科倫新展覽丹·科倫 - 女性運動 / 瘋狂媽媽,2011年,垃圾和油漆在畫布上 111 3/8 × 85 13/16 × 17 11/16 英寸(左)以及這幅畫將適合你的沙發,2006年,口香糖在畫布上,24 × 18 英寸(右),© 丹·科倫,感謝 Gagosian 畫廊,攝影:喬治·本尼

下一章

目前代表丹·科倫的各個經銷商正在展開一場運動,旨在重新定義他作為一位值得認真、廣泛、學術考量的藝術家——一位有望持久的藝術家。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倫的首個大型個展即將在倫敦展出。展覽在紐波特街畫廊舉行似乎特別合適。紐波特街畫廊於2015年10月開幕,為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所擁有。他構思這個畫廊作為展示他個人藝術收藏的地方,該收藏被稱為Murderme Collection,包含超過3000件物品。

《Murderme 收藏》由許多過去一個世紀中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的作品組成,這是一個嚴肅且範圍廣泛的作品集合。但許多評論家會迅速將達米恩·赫斯特排除在嚴肅或重要的行列之外,儘管很少有人能合理地辯稱他沒有影響力。在許多方面,赫斯特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遭受了與科倫相同類型的批評:他被認為是嘲諷的、憤世嫉俗的、諷刺的,或以某種方式不值得被認真對待。因此,在他的畫廊展出丹·科倫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搭配。由於這次展覽不僅承諾展示赫斯特所收藏的科倫過去的作品,還包括科倫的新作品和新鮮的現場裝置,這次展覽也提供了一個難得而獨特的機會來檢視這位引人入勝的中期藝術家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的作品。

丹·科倫 新作品丹·科倫 - 讓我們開戰,2016年,漂白比利時亞麻上的花卉,93 × 74 英寸(左)和《今夜女王》,2015年,漂白比利時亞麻上的花卉,88 × 66 × 1 1/2 英寸,圖片 © 丹·科倫。攝影:克里斯托弗·伯克。由 Gagosian 當代藝術畫廊提供

Dan Colen 在紐波特街畫廊 於英國倫敦開幕,開展日期為2017年10月4日,持續至2018年1月21日。

特色圖片:Dan Colen - 秘密與鈸,煙與剪刀 - 我朋友Dash未來的牆(細節),2004-06,聚苯乙烯泡沫,油漆,紙張,金屬,106 × 113 × 6 英寸,照片由Christopher Burke拍攝,感謝Brant基金會,格林威治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has captivated the art world with its clarity, simplicity, and focus on the essentials. Emerging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like Abstract Expres...

閱讀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羅斯科:達娜·戈登的筆記與反思》

巴黎很冷。但它仍然擁有令人滿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麗。宏偉的馬克·羅斯科展覽在雪覆蓋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這是一座由弗蘭克·蓋瑞設計的華麗塑膠建築。它的餐廳叫做Frank。畫廊很不錯,畫作在非常昏暗的畫廊中以克制的聚光燈尊重地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適應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閃耀。 你首先會看到的房間裡展示了羅斯科1950年代的傑作。這些確實是傑作。在這些年裡,羅斯科建立了他持久...

閱讀更多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Category:Art History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作為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關鍵主角,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人類的處境,至今仍然如此。羅斯科以色彩大師而聞名,他的畫作遠不僅僅是對純粹繪畫元素的探索。儘管基於他作品的形式特質有許多解釋,這位藝術家展開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觀眾,探討情感,並通過豐富的顏料、色域以及色彩之間建立的關係,在畫布上引發一種經驗,喚起與藝術作品之間深刻...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