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在蓬皮杜中心的印度開創藝術五十年 - Nalini Malani

Fifty Years of Pioneering Art in India - Nalini Malani at Centre Pompidou

在蓬皮杜中心的印度開創藝術五十年 - Nalini Malani

在蓬皮杜中心舉辦的新展覽,納莉尼·馬拉尼:死者的叛逆,1969-2018年回顧展, 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她或許比地球上任何其他人都更具知識、智慧和美學才能,能幫助我們應對當前時代的獨特挑戰。人類在其目標和議程上一直存在分歧。但今天,人類不僅在語言、居住地、穿著和飲食等問題上分裂,還在存在的基本問題上分裂——關於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現實的、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倫理的,以及什麼是可能的。我們講述著相互競爭的過去版本,並懷有相互競爭的未來願景。但我們中的一些人希望有一條替代的道路:一條統一、公平和自由的道路。納莉尼·馬拉尼的作品正是這樣的進入點。這位印度藝術家在當代藝術界佔據著獨特的空間。和我們所有人一樣,她也存在著分裂。她的家族根源分布在現代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她受益於歷史,但又感到有責任揭示並清除其罪孽。她受到政府的尊重,但也被許多人視為革命者而感到恐懼和厭惡。她受到藝術機構的喜愛,但也反對大多數機構的隱蔽做法。她在美學上也存在著分裂。她使用充滿形象和敘事參考的視覺語言,然而她作品中的抽象元素——音調、顏色、節奏、氛圍、運動和光線——賦予了作品戲劇性,並使其開放於無數的解釋。簡而言之,馬拉尼是複雜的、卓越的且見多識廣的。使她如此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原因在於,她也勇敢地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案。她堅信,過去的父權方式已將人類推向崩潰的邊緣,而如果我們想要生存,就必須嘗試一些新的事物。

出生時就被分開

納莉尼·馬拉尼於1946年2月出生在卡拉奇的印度教家庭。她的家庭信仰的宗教很重要,因為大約一年半後,印度分治發生了,將印度共和國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分開。分治的根本在於,所有伊斯蘭居民都被鼓勵離開他們的家園,搬到即將成為巴基斯坦的領土,而所有非伊斯蘭居民則被期望離開他們的家園,搬到即將成為印度的領土。卡拉奇位於巴基斯坦一側。因此,當馬拉尼只有一歲時,她的父母放棄了所有的財物,像大約1200萬名同胞一樣,成為難民,重新開始時失業且生活在完全的貧困中。

理論上,分治是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它是《印度獨立法案》的組成部分,該法案使國家擺脫了英國統治。但它加劇了宗教團體之間長期積壓的怨恨。根據宗教信仰將印度和巴基斯坦分開的想法,未能考慮到全國各地有許多民族群體代表著多元的宗教觀點,其中許多人講不同的語言。暴力困擾著分治,影響了所有宗教團體、民族群體和文化。根據一些估計,這場暴力奪去了超過兩百萬人的生命。

納莉尼·馬拉尼 藝術家肖像Portrait of Nalini Malani in her Bombay studio, Photo © Rafeeq Ellias

外部暴露

在新家經歷了多年的掙扎後,馬拉尼一家重建了他們的生活,並且多虧了她父親在印度航空公司獲得的工作,納莉尼得以免費前往其他國家旅行。她回憶起東京特別令人難忘,巴黎的偉大博物館之行也同樣讓她印象深刻。18歲時,她能夠入讀被尊敬的藝術學院——賽爾·J.J. 藝術學校,這所學院以19世紀在中國鴉片貿易中致富的爭議商人詹姆斯·吉吉博伊命名。在那裡學習期間,馬拉尼還在校外的多學科藝術環境中獲得了一個工作室空間,這個地方叫做布拉巴伊紀念學院,以有影響力且具爭議的政治活動家布拉巴伊·德賽命名。

在布拉巴伊紀念學院,馬拉尼學會了合作的價值,因為她能夠與歌手、舞者、演員、劇作家、攝影師和電影製作人一起工作。這段經歷讓她明白,戲劇和電影是最全面的媒介,因為它們融合了許多其他美學方法,如繪畫、設計、雕塑和表演。這一認識改變了她的個人藝術實踐,擴展了她的作品超越畫布的界限。正如她目前的回顧展所展示的,她在結合多種元素以創造美學洪流方面變得極具創新性,觀眾在其中實際上變得沉浸其中。

納利尼·馬拉尼的藝術在巴黎Nalini Malani - Onanism, 1969, Black and white 16 mm film transferred on digital medium, 03:52 min. Centre Pompido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Paris, Photo © Nalini Malani

複雜的過去

馬拉尼所處理的內容大多是以比喻的方式來解釋的。她的藝術被稱為女性主義,因為它以暗示賦權的方式呈現女性形象。它被稱為反戰,因為它以喚起恐怖和死亡的方式呈現暴力的意象。它被稱為反殖民,因為它經常包含針對第一世界強權對第三世界剝削的文字。事實上,當前在蓬皮杜中心的回顧展的副標題死者的反叛,其標題來自海納·穆勒的劇作秩序。在那部劇中,角色薩斯波塔斯,作為第三世界的隱喻代表,發表了一篇預示被壓迫者即將革命的演講,具體而言,“當活著的人無法再戰鬥時,死者將會。隨著革命的每一次心跳,肉體在他們的骨頭上重新生長,血液在他們的靜脈中流動,生命在他們的死亡中。死者的反叛將是風景的戰爭,我們的武器是世界的森林、山脈、海洋和沙漠。我將是森林、山脈、海洋沙漠。我——那就是非洲。我——那就是亞洲。兩個美洲——那就是我。

Malani 經常引用那句話的片段,例如在她於 2015 年創作的一系列版畫中。這句話背後的情感是,過去的統治者只帶來死亡,這造成了對復仇的渴望,而這又將導致更多的暴力和更多的死亡。這是 Malani 非常了解的情感。她出生在一個充滿暴力和矛盾的世界中,並在其中接受了藝術家的訓練。她意識到過去的罪孽以及它們在當下為我們提供的機會。她的作品將這種複雜的現實轉化為想像的素材。但這並不是明確的,而是暗示性的。例如,在所有以上述引述命名的圖像的背景中,懸浮著充滿靈魂、賦權和同理心的女性面孔。其意義是 抽象,但這些面孔似乎是新一天的預兆。

納利尼·馬拉尼的傳記與藝術展覽Nalini Malani - Utopia, 1969-1976, 16 mm black and white film and 8 mm colour stop-motion animation film, transferred on digital medium, double video projection, 3:49 min, Centre Pompido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Paris, Photo © Nalini Malani

女性化的未來

納莉尼·馬拉尼所追求的新一天,是一個女性特質將變得更具影響力的時代。正如她在與蓬皮杜中心策展人索菲·杜普萊的訪談中所說:「多年來,女性在選擇性社會中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平等,但至今仍有太多的不足。對我來說,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理解世界是實現更美好未來的必要工具,如果我們想要達成某種人類進步的話。顯然,我們已經過於長期地遵循一種線性父權制,這種父權制正走向終結,但卻固執地想要聲稱,‘這仍然是唯一的道路。’或者,如果我想更戲劇性地表達,我認為如果人類想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我們迫切需要用母權社會取代阿爾法男性。"

馬拉尼是這種希望的活生生的代表。她是第一位獲得福岡亞洲藝術獎的女性藝術家,並且她還在印度組織了第一場全女性藝術展覽。但也許她最具希望的行動是在1970年代,當時她在巴黎學習藝術三年。她獲得了留在歐洲並建立成功職業生涯的機會,但她拒絕了。儘管在新國度印度的生活中充滿了痛苦和複雜,她仍然全心投入於這個國家的未來。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積極變革的力量,從那時起,她通過行動實踐了這一信念。她的決定所產生的作品,成為所有渴望一個更少分裂的世界和更公平未來的人的燈塔,不僅是為了印度,也是為了整個人類。納莉尼·馬拉尼:死者的叛逆,回顧展1969-2018正在蓬皮杜中心里沃利城堡,位於意大利都靈附近,展期為2018年3月27日至7月22日。

納利尼·馬拉尼藝術展覽於蓬皮杜中心Nalini Malani - Remembering Mad Meg, 2007-2011, Three-channel video/shadow play, sixteen light projections, eight reverse painted rotating Lexan cylinders, sound, Variable dimensions for the installation, Exhibition view of Paris-Delhi-Bombay, Centre Pompidou, 2011, Centre Pompido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Paris, Photo © Payal Kapadia

特色圖片:Nalini Malani - 我們所想像的一切如光,2016年,六幅反向繪製的圓形畫(細節:我就是你失去的一切,2016年),直徑122公分,阿拉里奧博物館,首爾,照片:© Anil Rane

所有圖片由巴黎蓬皮杜中心提供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Auguste Herbin: The Architect of Abstraction and His Lasting Legacy
Category:Art History

奧古斯特·赫爾賓:抽象藝術的建築師及其持久的遺產

奧古斯特·赫爾賓(Auguste Herbin),於1882年4月29日出生於法國奎維(Quievy),是抽象藝術運動中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在20世紀的前半段。他以發展非具象藝術的角色而聞名,並創立了*Abstraction-Création*集體,這成為法國及其他地區抽象藝術家的重要平台。 早期生活與藝術起步 (1882-1920年代) 赫爾賓的藝術之旅始於年輕時。他離開故鄉前往里爾,在美術...

閱讀更多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has captivated the art world with its clarity, simplicity, and focus on the essentials. Emerging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like Abstract Expres...

閱讀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羅斯科:達娜·戈登的筆記與反思》

巴黎很冷。但它仍然擁有令人滿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麗。宏偉的馬克·羅斯科展覽在雪覆蓋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這是一座由弗蘭克·蓋瑞設計的華麗塑膠建築。它的餐廳叫做Frank。畫廊很不錯,畫作在非常昏暗的畫廊中以克制的聚光燈尊重地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適應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閃耀。 你首先會看到的房間裡展示了羅斯科1950年代的傑作。這些確實是傑作。在這些年裡,羅斯科建立了他持久...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