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與純真:重新發現卡雷爾·阿佩爾
IdeelArt 最近有機會參觀目前在 喬治·蓬皮杜中心 展出的卡雷爾·阿佩爾展覽。這是我們重新發現這位重要荷蘭抽象藝術家的作品的好機會。(點擊 這裡 查看我們的 Facebook 相簿)
每當抽象藝術的討論出現時,最終會響起一種重複的說法,即這些作品是開放於解釋的。的確,根據定義,許多(如果不是全部的)抽象作品都無法被觀者以簡單、普遍的方式解釋。但或許需要提出的問題是,解釋是否根本可能,或者這是否甚至是重點。
卡雷爾·阿佩爾(Karel Appel)花了一生的時間從事一種實驗,故意試圖使解釋性說明變得困難。他不遺餘力地尋找保證自己表達自由的方法。在超過七十年的時間裡,他創造了純粹基於想像的意象。他特意不去解釋自己的作品。這讓我們不禁思考: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自由表達的生活
阿佩爾在1935年14歲時首次在畫布上創作。他於2006年去世,享年71歲,創作了71年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在過去25年中沒有舉辦過大型展覽。目前,他的紙上作品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展出。阿佩爾的紙上作品充滿了令人振奮的動感和色彩。它們因其玩樂性、無評判的氣息和童趣而立即可辨識。
蓬皮杜中心的回顧展包括了阿佩爾84件紙上作品。這個收藏涵蓋了1947年到2006年之間的作品,並且包括了大量從未在公共場合展出過的作品。一次性看到這些作品的展示,讓人不禁感受到這些作品傳達出阿佩爾不懈追求的自由感。
我們知道,表達自由對於阿佩爾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他與CoBrA運動的關聯。CoBrA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佔領荷蘭時扎根。它的名字源自創始成員的家鄉,分別是哥本哈根、布魯塞爾和阿姆斯特丹。這個運動是對當時其他主要藝術運動的反應,如超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的阿佩爾,從孩子的創意表達中尋找靈感。他們團體的宣言在支持不受限制的形式和顏色使用的論點中喚起了孩童般的自由。
CoBrA 只持續了幾年,但該團體的成員帶著他們對藝術自由的渴望和對實驗的熱情。尤其是阿佩爾不斷推動他作品的界限。他廣泛旅行,經常是持續不斷,並花了大量時間與許多著名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者一起生活、工作和展覽。在他生命的幾十年中,無論藝術界的品味如何變化,阿佩爾始終探索著他孩童般的自由,逐漸演變為使用玻璃、陶瓷、雕塑、繪畫、素描以及任何他覺得有啟發性的媒介。他挑戰潮流,創作出一個深具生產力和統一性的作品體系,直到2006年以85歲的高齡去世,仍然積極創作。
CoBrA的復興
CoBrA 團體的作品在策展人、經銷商和收藏家中已經不受歡迎很長一段時間。但阿佩爾在龐畢度中心的回顧展已經在藝術界重新引起了對這一運動的興趣。阿佩爾的紙上作品反映出一種不滅的現代感。它們跨越數十年,連接多個運動,並將它們與當下相連。
當我們在IdeelArt參觀展覽時,我們收集了作品的照片,以便創建可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查看的相冊。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作品聚集在一起時,最令人興奮的是這些作品同時展現出天真與成熟的能力。整個系列的作品有著不可否認的分量,許多作品個別也同樣如此。然而,許多作品在其輕盈的精神中,似乎幾乎要從紙上升起。
我們希望這次對阿佩爾的紙上作品的回顧能在不久的將來促成更多他的作品展覽。在此之前,請考慮這個關於阿佩爾的轶事,特別是在最近收藏家對他作品重新產生興趣的背景下。在阿佩爾去世之前,他成立了一個專門致力於保護他作品的基金會。一大批作品在運送到基金會的途中消失了。那批失踪的作品在十年後被重新發現,並歸還給基金會。誰拿走了這些作品的謎團至今仍未解開。但現在藝術界對阿佩爾的作品重新審視,竊賊們有了新的理由後悔他們的冒險。
照片來源:Tom Haartsen Ouderkerk © Karel Appel 基金會 / Adagp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