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瑪麗·海爾曼一起看圖片
看圖片,是瑪麗·海爾曼作品的回顧展,目前在倫敦的懷特查佩爾畫廊展出,展覽氛圍輕鬆、玩味且深刻。海爾曼的作品不僅僅佔據空間;它還賦予空間生命。它將畫廊轉變為一個家。抽象幾何畫;夜晚道路上波浪和線條的具象描繪;在牆上擴展的陶瓷球體;隨意散落的粉彩海灘椅。當你走進展覽的那一刻,你會意識到故事正在被講述。這感覺不再像是你走進了一個藝術展,而更像是你爬進了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的寬敞樹屋,現在你被邀請去探索她的回憶和夢想。
瑪麗·海爾曼藝術中的敘事與想像
海爾曼的作品關於對話。思想在作品之間、在海爾曼與她的過去和未來之間、在所有這些事物與每一位進入這個空間的觀眾之間進行交流。看圖橫跨了海爾曼職業生涯的五十年。她出生並成長於加利福尼亞,於1967年在伯克利獲得碩士學位。1968年,她搬到紐約市,受到同業藝術家的歡迎,與理查德·塞拉及其他傳奇人物交朋友,並在同樣傳奇的聚集地Max’s Kansas City閒逛。對女性雕塑家的厭女情緒激勵海爾曼開始畫畫。她回憶道:“我並沒有學習油畫的技藝;我是在過程中學會的。”
瑪麗·海爾曼 - 中華街,1976年,油畫
瑪麗·海爾曼 - JJ, 1986, 壓克力和水彩畫於畫布上
瑪麗·海爾曼,白教堂展覽 2016,展覽視圖
採取更多敘事氛圍
這個深思熟慮的展覽探討了海爾曼作為藝術家的整個演變。它以抽象的後畫派作品開始,如北冕座(1970年)和唐人街(1976年),這些作品參考了極簡主義和約瑟夫·阿爾伯斯的色彩研究。隨著海爾曼作為畫家的信心增強,我們看到她的作品開始呈現出更具敘事感的氛圍。她的標題變得更加個人化,具象元素開始在抽象圖像中出現。這種演變在鬼椅(1989年)中被深刻捕捉。從遠處看,這幅寧靜的白色畫布上有著大塊紅色和黃色,似乎像是對皮特·蒙德里安幾何網格的朋克搖滾改編。但當近距離觀察時,幾乎透明的白色椅子的微妙形象出現在鮮豔的紅色和黃色矩形之間,這是對海爾曼因艾滋病而失去的朋友的致敬。
瑪麗·海爾曼 - 法蘭茲·韋斯特,1995年,油畫
瑪麗·海爾曼 - 藍白方格,1997年,油畫在畫布上
瑪麗·海爾曼 - 生命線,1990-94,油畫在畫布上
在瘋狂與數學之間
海爾曼的真誠和範圍最終為她帶來了足夠的認可,使她享有更多自由去創作和展出她想要的任何類型的作品。她回到了她的雕塑背景,創作了陶瓷作品,如《鋼琴》(1983),交織了形狀畫布,如《生命線》(1990-94),以及那種極具加州風情、夢幻般的沙灘椅,既作為美學物件,又作為觀眾可以放鬆並考慮其他作品的休憩之地。到目前為止,在一個地方共同體驗海爾曼的作品,其影響就像是聽到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分段講述一個史詩般的故事,雖然順序錯亂,但卻以某種方式讓人感到奇異的合理。
海爾曼在2013年接受《Hyperallergic》訪問時親自提到了這種感覺,說道:「……這就像沒有數字的數學,或是符號邏輯。我想,瘋狂可能就像有人在看這個世界,將其拆解再重新組合,而從未用言語交流……但然後像你這樣的人過來,我們開始對話,我就能弄清楚如何讓一切有意義。」
瑪麗·海爾曼:看圖畫 現在展出至2016年8月21日,地點在倫敦的懷特查佩爾畫廊。
特色圖片:瑪麗·海爾曼 - 蓮尼的波浪幾何,2011年,油畫於木板上
所有照片由 IdeelArt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