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特·蒙德里安的《百老匯布吉舞曲》的節奏
“百老匯布吉舞” (1943) 是皮特·蒙德里安去世前創作的最後幾幅畫作之一。在某些方面它是嚴謹的,在其他方面則是混亂的,這幅畫同時是一幅運動的圖像和一幅靜止的能量畫。蒙德里安認為這是一件傑作——他智力理論的完美表達。幾十年來,他一直試圖創造一種能夠抽象地傳達現代精神的普遍視覺語言。他有條不紊地將藝術的形式元素簡化到顏色、形狀和線條,然後再將這些元素進一步簡化為原色、矩形和正方形,以及水平和垂直線。他的作品既具創造性又具破壞性——其目的是通過創造一種基於更深層真理的風格來摧毀畫家對具象主題的依賴。蒙德里安說過:“我希望盡可能接近真理,因此我將一切抽象化,直到我達到物體的基本特質。”通過“百老匯布吉舞”,他實現了這一目標。他畫出了一幅真實事物的本質——百老匯的燈光、能量和建築——同時也將這一主題提煉成一種完全抽象的情感表現。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勝利。對於許多他的同時代人來說,這是眾多其他概念和理論進步的起點,其中許多至今仍對抽象藝術產生巨大影響。
從頭開始
人們在接觸到 皮特·蒙德里安 所知的成熟風格時,第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蒙德里安一定不會從生活中繪畫。但這與事實相去甚遠。蒙德里安於1872年出生,童年時期由他的父親(業餘畫家)和叔叔(專業畫家)指導。他在20歲時進入藝術學校,對於從模特兒繪畫和臨摹舊大師的技巧非常嫻熟,以至於他能夠在放學後通過臨摹博物館的畫作和製作科學圖畫來謀生。然而,儘管他擁有模仿的天賦,後印象派運動對他來說更具前景,因為它們承諾能為未來創造一些新的東西。他學習了所有他能了解的早期現代主義運動,如分割主義、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在他的30歲時期,他迅速過渡到每一種他接觸到的新興風格的課程中。
蒙德里安認真地做筆記。他不僅練習了後印象派的視覺技術,還深入分析了支撐其理論的思維。作為一個在加爾文主義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在小時候就接觸到了靈性這一概念。通過他的藝術學習,他拒絕了組織宗教的排他性,並開始相信普遍的靈性可以通過塑造藝術來實現。蒙德里安所發展的視覺理論看似簡單,但它們代表了蒙德里安所認為的深刻真理。水平和垂直的線條描繪了自然的對立合作力量——正面和負面、堅硬和柔軟、能量和休息。正方形和矩形代表科學和數學,這些結構是蒙德里安認為具體表達存在之謎的,部分基於荷蘭數學家馬修·休伯特斯·約瑟夫斯·斯科恩梅克斯的思想。有限的色彩調色板是蒙德里安認為傳達關係重要性所需的最少顏色數量。正如他所說:“一切都是通過關係來表達的。顏色只能通過其他顏色存在。”
百老匯的布吉舞
Mondrian所發展的風格的原名是De Stijl。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其提煉理論的專注使他與De Stijl的其他成員疏遠,並開始了一種名為新造型主義的風格。兩者之間唯一真正的區別在於,新造型主義的顏色較少,且沒有對角線。這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對Mondrian來說,純粹性是普遍性的關鍵。儘管他嚴格遵守這些自我施加的限制,Mondrian仍然找到方法不斷使他的畫作更具趣味性。他生命中最具啟發性的時刻之一發生在1940年,當時他68歲,搬到了紐約。對Mondrian來說,紐約象徵著現代城市。他被爵士音樂的能量和在街道上流動的似乎無盡的生命脈動所感動。他還欣賞紐約的佈局,與他曾經生活過的其他城市(如巴黎和倫敦)不同,紐約的佈局呈現出一種詭異地類似於他自己畫作的網格。
在1942年,蒙德里安完成了一幅名為「紐約市」的畫作,其中他過去作品中熟悉的黑色線條被紅色、黃色和藍色線條所取代。這一看似微妙的變化賦予了作品令人振奮的新能量。「百老匯布吉舞」將這一理念進一步發揮,在線條中插入了方形和矩形,並用更小的方形和矩形填充這些方形和矩形。新造型主義的基本元素得以保留,但也得到了擴展。在完成「百老匯布吉舞」的一年後,蒙德里安去世。當他去世時,他正處於創作另一幅傑作的過程中,這幅作品名為「勝利布吉舞」,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他的一些其他畫作一樣,這幅最後的畫布傾斜了90度。在他去世時尚未完成,畫布上仍然留有膠帶的痕跡,顏色也不純淨,線條和形狀的邊緣也不精確。表面相當具畫意。它的不精確提供了對蒙德里安人性的罕見一瞥。這也使得「百老匯布吉舞」成為大師在世時完成的最後一件重要作品,以及他經常聲明的格言的最充分體現,即「誰使事物運動,誰也創造了靜止」,以及「美學上被帶入靜止的事物就是藝術。」
特色圖片:皮特·蒙德里安 - 《百老匯布吉舞》。1942-43年。油畫,畫布。50 x 50英寸(127 x 127厘米)。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現代藝術博物館
僅用於說明目的的圖片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