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皮特·蒙德里安藝術作品中的風格演變

The Evolution of Style in Piet Mondrian Artwork

皮特·蒙德里安藝術作品中的風格演變

許多藝術家努力表達普遍的事物。但這個普遍的意思是什麼呢?對於皮特·蒙德里安來說,這意味著精神:但不是教條式的或宗教的。相反,蒙德里安使用「精神」這個詞來指代連接所有存在的基本平衡。我們今天可以回顧的皮特·蒙德里安的藝術作品,講述了一位藝術家的故事,他經歷了一次美學的演變,從客觀的具象表現到純粹的抽象。通過追溯這種演變的各個階段,我們可以跟隨蒙德里安走過他個人的哲學和藝術之旅,通過這段旅程,他試圖理解人類的普遍本質,並通過抽象藝術完美地表達出來。

年輕的彼特·蒙德里安

像許多抽象藝術家一樣,皮特·蒙德里安開始他的藝術訓練,學習如何準確地複製自然界。從小他就向父親學習繪畫,並向他的叔叔,一位專業藝術家,學習如何上色。20歲時,蒙德里安入讀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在那裡他繼續接受古典技術的教育。他熟練地複製大師的作品。到他畢業時,他已經成為技術繪圖的專家,並且發展了完美複製現實生活圖像所需的分析技能。

但在畢業後,蒙德里安接觸到了後印象派,他對於通過繪畫所能達到的視野開始演變。他受到這些藝術家以不同方式表達更真實的事物的啟發,例如通過加強光的質量或顏色的體驗,而不是直接模仿。蒙德里安探索了喬治·修拉和保羅·塞尚等藝術家的技術,並開始了一個脫離具象繪畫的過程。通過抽象,他尋求表達自然界潛在真理的方法。

荷蘭現代畫家皮特·蒙德里安在紐約市的《百老匯布吉舞》

皮特·蒙德里安 - 《傍晚:紅樹》,1908-1910年。99 x 70 公分。海牙市立博物館,海牙,荷蘭  

對於本質的反思

首先,蒙德里安消除了使用現實顏色的必要性,並放棄了完美模仿形狀的需求。他傾向於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創作,將同一圖像以多種微妙不同的方式繪製。例如,在他大約於1905年開始的一系列畫作中,他以幾種不同的風格繪製了同一座農舍,改變了顏色,改變了對形狀的描繪,並改變了他對線條的使用。在每幅圖像中都有相似之處,例如農舍在附近的水體中反射出來,但每幅畫的情緒卻各不相同。儘管情緒不同,但每幅作品都擁有自然和諧的平衡感。

透過系列工作的過程,蒙德里安能夠將他的分析技能應用於他所達到的各種結果。他變得擅長理解抽象如何影響他畫作的情感和美學特質的各種方式。他也更加意識到自然界中存在的潛在普遍模式,以及人類如何將其解讀為美學上令人愉悅的方式。正如他所說;“如果普遍是本質,那麼它就是所有生命和藝術的基礎。因此,認識並與普遍相結合,給予我們最大的美學滿足感,最大的美的情感。”

抽象黑色和灰色藝術作品及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

皮特·蒙德里安 -《開花的蘋果樹》,1912年

精神與地方

在1908年,蒙德里安成為神智學會的成員,該組織的成員中還包括瓦西里·康丁斯基和西奧·范·杜斯堡等藝術家。神智學家尋求與宇宙的古老精神智慧建立聯繫和理解的方法。蒙德里安深信藝術與生命的更高問題直接相關,並且通過藝術可以傳達存在的和諧本質。受到神智學家對普遍智慧的精神追求的影響,蒙德里安試圖簡化他的表達,回歸事物的基本本質。這在他的藝術中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例如更簡約的形式和更純粹的色彩使用,如在1908年的黃昏:紅樹中。

他的視覺語言簡化過程在1912年達到了最重要的轉折點,當時蒙德里安搬到了巴黎。在那裡,前衛藝術受到分析立體主義思想的主導。立體主義對表面和平面的對抗方式以及它限制色彩調色板的方式,促使蒙德里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抽象藝術中。儘管他對捕捉運動感或四維性沒有興趣,但他實驗了立體主義對平面的運用,並採用了他們柔和且簡化的色彩使用方式。

《百老匯布吉舞》和荷蘭現代畫家的其他藝術作品

皮特·蒙德里安 - 《灰樹》,1911年。油畫。78.50 cm × 107.5 cm (30.9 in × 42.3 in)。海牙市立博物館,海牙

再次回家

在1914年,蒙德里安離開巴黎,原本打算短暫回家探望他的父親。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他在荷蘭待了接下來的五年。雖然在這段時間裡遠離了巴黎的前衛藝術,但蒙德里安仍然持續追求將他的抽象視覺語言提煉到表達普遍和諧本質的境界。巧合的是,在同一時期,荷蘭還有兩位藝術家,他們相似的美學追求將鞏固蒙德里安最終發展出的標誌性風格。其中一位藝術家巴特·范德萊克說服蒙德里安,他的用色仍然是具象的,並且他應該朝向純粹的原色發展。

另一位藝術家是西奧·范·杜斯堡,他影響了蒙德里安將其圖像扁平化,以消除體積,並消除除了線條和顏色以外的一切。蒙德里安對這一啟示說;“我通過使用平面來達到對體積的破壞。這是我通過線條切割平面來實現的。但仍然,平面保持得太完整。因此,我開始只製作線條,並將顏色放在這些線條內。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通過相互對立來摧毀這些線條。

《紅藍黃的構圖》和《百老匯布吉舞》由彼得·蒙德里安在紐約市創作

皮特·蒙德里安 - 組合,1916年,油畫,木材,47 1/4 x 29 3/4 英寸 (120 x 75.6 公分),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紐約 所羅門·R·古根漢創始收藏,© 2007 蒙德里安/霍茲曼信託

朝向和諧的演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德里安與西奧·范·杜斯堡和巴特·范·德·萊克一起成功地發展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他個性化風格。他們稱這種方法為 De Stijl,荷蘭語意為風格。這種方法成功地實現了純粹的抽象,擺脫了所有具象的參考。蒙德里安甚至消除了對參考標題的使用,將他的 De Stijl 畫作命名為作品,後面僅跟隨著對其顏色的具體描述。

在他早期的《風格派》作品中,蒙德里安使用了多種色調的色彩區域,並使用了水平、垂直和對角線。不過,他很快就淘汰了對角線,偏好僅使用水平和垂直線,因為他認為這代表了自然的平衡力量,例如行動與不行動,或運動與靜止。然而,范·杜斯堡則堅持使用對角線,認為蒙德里安的做法過於限制和教條。這一微小的差異導致兩位藝術家結束了他們的合作,也導致了《風格派》的結束。

皮特·蒙德里安《紅、藍、黃的構成 II》

皮特·蒙德里安 - 《紅、藍、黃的構成 II》,1929年。油畫和紙張在畫布上。59.5 厘米 × 59.5 厘米 (23.4 英寸 × 23.4 英寸)。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國立博物館

表達普遍性

在范·杜斯堡和蒙德里安分開後,他們各自重新命名了對德斯蒂爾的個人詮釋。范·杜斯堡稱他的風格為元素主義,而蒙德里安則稱他的風格為新造型主義。除了僅使用水平和垂直線外,新造型主義還僅包括紅色、藍色和黃色這三種原色,以及黑色、白色和灰色這三種基本色值。新造型主義中的「造型」一詞源於歷史上對所有試圖表現三維現實的藝術的稱呼,即塑造藝術。新造型主義傳達了蒙德里安相信他的完全抽象風格以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式表現出本質、真實和普遍的觀念。

對於通過簡化來進行抽象,有多種觀點。一些人認為這隱藏了真實的事物。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揭示了本質。有些人認為它與概括相同,因此將其解釋為本質上不完整。通過新造型主義,蒙德里安對這一主題提出了自信的觀點。蒙德里安認為,簡化對於人類達到最高存在狀態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複雜性是人性中最基本元素的表現,而瑣碎的細節使我們專注於我們龐大的個體差異,阻礙了我們達成普遍性的感覺。通過尋求最簡單、最本質和最能引起共鳴的事物,他試圖創造一種全新且完全抽象的視覺語言,這種語言能夠讓每一位接觸到它的人都能產生共鳴,並以深刻而普遍的方式將我們所有人聯繫在一起。

特色圖片:皮特·蒙德里安 - 布魯克西德磨坊的截斷視圖,面向西方,1902年。油畫於紙板上。30.2 x 38.1 公分。MOMA 收藏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