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海利奧·奧伊提卡的空間浮雕》

The Spatial Reliefs of Hélio Oiticica

《海利奧·奧伊提卡的空間浮雕》

在紐約的Galerie Lelong & Co.舉辦的Hélio Oiticica早期作品展值得一遊,因為它提供了這位迷人藝術家的作品基礎——純粹的塑料美學的瞥見。隨著他的職業生涯發展,Oiticica受到的啟發不再是形式主義,而是更多來自於感性和與觀眾的社會互動。這位藝術家最終因其“Penetrables”而聞名於世,這些結構讓觀眾可以通過走進去來進入;他的“parangolés”,可穿戴的藝術作品,觀眾可以在跳舞時穿上;以及他的環境作品,例如大型的“Tropicália”,這是一個位於畫廊內的沙石島嶼,上面建有多個“Penetrables”,看起來像是任何曾經造訪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人都熟悉的貧民窟。所有這些後期作品都基於一個概念,即公眾與藝術的互動經歷如果是參與性的,則會更加難忘和充滿活力。然而,這些參與性藝術作品所依據的視覺語言仍然根植於某種純粹的塑料性。它源於Oiticica在努力發現他所選擇媒介的本質時進行的多年早期研究。這項研究是“Hélio Oiticica: Spatial Relief and Drawings, 1955–59”在Galerie Lelong的基礎。展覽展示了三個不同的作品系列。首先是來自“Grupo Frente”或“Front Group”系列的例子,這些是從具象藝術運動的殘餘中產生的水粉畫在紙板上的作品,彷彿在檢視幾何抽象藝術的基本視覺結構。接下來是幾個來自“Metaesquemas”或“Meta Schemes”系列的例子。在這些水粉畫在紙板上的作品中,Oiticica將他的視覺語言簡化到最簡單、最自我指涉的元素——以非常規網格排列的彩色方塊。最後,展覽讓觀眾欣賞來自“Relevo Espacial”或空間浮雕系列的一件作品。這個系列標誌著一個關鍵時刻,Oiticica在他的畫作中發展的形狀和顏色跳入了三維空間,成為與觀眾共同生活在平等參與區域的物體。

非物體的崛起

赫利奧·奧伊提卡於1937年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南美洲前衛藝術界正蔓延著一種強烈的樂觀主義。在阿根廷,1945年由藝術家們創立的具體藝術發明(Arte Concreto Invención)相信,幾何抽象藝術的烏托邦、普遍主義思想能夠幫助改變他們國家的腐敗政治體系。與此同時,在巴西,從歐洲回來的藝術家們帶回了許多相同的理想主義思想。他們堅信可以動員幾何抽象藝術的形式哲學,以某種方式改變傳統的巴西社會,從而導致一種更公平、進步的文化。他們的樂觀熱情在巴西新現代首都巴西利亞的創建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達——這是一座未來主義的大都市,擁有閃亮的白色現代主義建築,由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精心規劃。

海利奧·奧伊提卡展覽視圖

《海利奧·奧伊提卡:空間浮雕與繪畫,1955–59》於2018年在Lelong畫廊展出。照片由Lelong畫廊提供。

巴西利亞於1960年正式成立,但對於像奧伊提卡這樣的年輕藝術家來說,失敗的殘酷現實立刻顯現出來。儘管那些昂貴而美麗的建築令人驚嘆,但貧困的人們和他們的孩子仍在街頭乞討。啟發這一烏托邦願景在巴西扎根的具體藝術運動,最終只成為精英階層的最新文化福利。這一時代的失望促使奧伊提卡與莉吉亞·克拉克及莉吉亞·帕佩共同創立了新具體運動。他們的新運動旨在改善巴西普通公民的生活。這一運動受到費雷拉·古拉所寫的《非物體理論》一文中表達的思想啟發。該文章主張,像藝術作品這樣的物質對象本身對於尋求意義的人類並不具價值。它們的價值僅在於其作為非物體的地位——允許「感官和心理體驗……發生」的物質對象——能夠被理解。

赫利奧·奧伊提卡傳記

《海利奧·奧伊提卡:空間浮雕與繪畫,1955–59》於2018年在Lelong畫廊展出。照片由Lelong畫廊提供。

一種克制的希望

通過專注於創造「非物件」,而不是傳統藝術作品,奧伊提卡和其他新具體藝術家希望激發一種新的、雖然克制的希望,關於藝術如何與日常人們的需求和價值觀交集。奧伊提卡特意將他的作品展出於博物館以外的場所。在他生前,他只在傳統博物館舉辦過一次展覽。其餘的展覽則在更隨意、對觀眾來說不那麼令人生畏的畫廊空間舉行。他鼓勵人們觸摸他的作品。觀眾們在穿著他的「parangolés」時跳舞和大笑。他們聚集在他的「可穿透空間」中,吃喝,甚至做愛。但即使這段樂觀的時期對奧伊提卡來說也很快結束。他搬到了紐約市,再次改變了他的作品,在自己的公寓裡創造了私密的環境,邀請小團體的人進行親密的體驗,在這期間他們會吸食可卡因並觀看奧伊提卡製作的視頻投影。

巴西藝術家海利奧·奧伊提卡(Helio Oiticica)於1937年出生於里約熱內盧的作品展覽

《海利奧·奧伊提卡:空間浮雕與繪畫,1955–59》於2018年在Lelong畫廊展出。照片由Lelong畫廊提供。

當奧伊提卡離開紐約回到巴西時,他對自己所推進的概念的極限感到失望。他停止了吸毒,重新擁抱形式主義,這在他晚期的作品如《魔方第3號》(1979)中得到了證明。然而,正如這件特定作品所顯示的,奧伊提卡仍然決心創作人們可以互動和參與的作品。想像如果他沒有在1980年因高血壓中風去世,年僅42歲,奧伊提卡會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這是令人心動的。他的遺產的另一大悲劇是,2009年奧伊提卡留下的許多作品和個人物品在他兄弟的家中被火災摧毀。因此,當有機會看到他作品的真實範例時,這就顯得更加珍貴。這些作品讓人窺見一位真正理解藝術與日常生活交集重要性的卓越心靈。"赫利奧·奧伊提卡:空間浮雕與繪畫,1955–59"在紐約的Galerie Lelong & Co.展出至2019年1月26日。

特色圖片:海利奧·奧提西卡:空間浮雕與繪畫,1955–59 於勒隆畫廊,2018年。照片由勒隆畫廊提供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