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為什麼高更的《講道後的異象》對抽象藝術的重要性

Why Gauguin’s Vision After the Sermon Was Important for Abstract Art

為什麼高更的《講道後的異象》對抽象藝術的重要性

保羅·高更於1888年創作了講道後的異象。這是一幅宗教畫作,其出發點是一個來自基督教聖經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創世紀》第32章,第22至31節。它涉及一個名叫雅各的人,後來被重新命名為以色列,他被認為是以色列人的歷史祖先。經文如下: “當夜,他起來,帶著他的兩個妻子、兩個使女和十一個兒子,過了雅博溪。他把他們送過溪,還有他所有的東西。雅各獨自留下;有一個人和他摔跤,直到黎明破曉。”這個場景的一般詩意或哲學解釋是,這涉及一個人正在與他的惡魔作鬥爭,可以這麼說。這個人,雅各,與顯然是一位天使的存在摔跤,這是神性的代表。雅博河(即約旦河)將雅各與迦南地或應許之地隔開。因此,雅各本質上是在試圖以傳統的方式在他人性中更好與更壞的元素之間達成和解,以便他能夠繼續過上體面的生活。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因為高更選擇了這幅畫作,因為這幅畫本身在藝術史學家中發展出類似的解釋。它被認為是後印象派朝向抽象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合適的主題,因為這幅畫在藝術家們與他們的惡魔作鬥爭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當他們試圖與藝術應該是什麼達成和解,以便他們能夠繼續創作出體面的作品。

消除幻覺

高更是19世紀末一小群畫家的成員,他們相信在成為一幅幻影圖像之前,畫作首先只是顏色塗抹在表面上的東西。將顏料和表面轉變為某種現實的過程,例如某種可識別的圖像,是在事後才發生的。在這些前衛藝術家的心中,這一步驟不再那麼重要,甚至開始顯得不必要。他們開始欣賞顏色和表面本身的價值,而不管它們被用來創造什麼形式、形狀和幻影空間。一般來說,這種心態始於印象派,這是一種專注於圖像中光線質量的風格。但現在被稱為後印象派的時期,這些想法真正開始蓬勃發展。

後印象派運動的列表將繪畫簡化為其形式元素,最終導致純抽象的過程相當漫長。它包括象徵主義、合成主義、彩釉畫法、野獸派、立體主義,以及許多其他 -ism。這些運動在19世紀最後幾十年中相繼出現,每一個都承擔著某種特定的議程,孤立出一個或多個古典藝術的元素,並顛覆它以發現繪畫潛力的新面貌。這些藝術家試圖消除的元素包括透視、顏色的漸變、現實的顏色、可理解的主題,以及形狀和形式必須代表現實世界元素的觀念。講道後的異象的一個關鍵特徵,使其成為這一整體朝向抽象推進的標誌性作品,就是它幾乎同時處理了所有這些元素。

視角與漸變

透視和顏色的漸層是古典繪畫風格中兩個最基本、最具定義性的元素。它們結合在一起,可以賦予畫作強烈的現實感,因為它們在圖像中創造了幻覺空間。透視使畫作具有深度感,並讓人感覺到幻覺空間中的物理形狀對眼睛來說是合理的,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無論一幅畫作在攝影上多麼完美,若沒有現實的透視感,幻覺就會被打破。與此同時,顏色的漸層是賦予畫中物體色調現實特質的原因。膚色不僅僅是一種顏色,而是數百種,甚至數千種顏色逐漸混合在一起。沒有漸層,顏色就會變得不真實,圖像開始看起來不自然甚至荒謬。

講道後的視野幾乎完全消除了透視和顏色的漸變,儘管並非完全如此。高更巧妙地利用宗教題材來混淆這幅畫是否意在真實。畫中顯示了一群看似修女和一位神父聚集在一起,部分站立,部分跪下。這部分的透視使用得相對傳統。但畫的其餘部分則更像是一場夢。顯然曾經有過一次講道,而這些修女正從教堂出來。講道的內容必定是雅各與他的惡魔搏鬥的故事,因為這正是修女們在畫面上方的神秘、幾乎超現實的空間中所看到的畫面。在畫框的那個區域,沒有透視的嘗試,沒有深度的嘗試,幾乎完全消除了顏色的漸變。可以說,這幅畫的形象被壓平了。

保羅·高更《佈道後的幻影》Paul Gauguin - Vision after the Sermon, 1888, Oil on canvas, 72,20 x 91,00 cm

不自然的顏色和形狀

講道後的幻影中,顏色並不完全荒謬,與後來野獸派畫家的作品相比。但在這幅畫中,高更確實朝著那個最終目標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他大膽地將畫面的一大片塗上了他所稱的“純朱紅”。朱紅是一種紅色顏料,曾經在繪畫中被廣泛使用。它源自一種叫做辰砂的礦物,這種礦物含有如此多的汞,以至於早在羅馬時代就已經知道開採這種礦物是死刑。出於這個原因,這種顏料現在不容易找到。它是有毒的。但它為這件作品增添了一種特別不祥的色調。紅色可以被視為一種象徵色,暗示著憤怒、死亡和危險。它將這幅圖像定義為某種不真實的東西,某種夢幻般的東西。

至於這些形狀,很明顯大多數情況下高更打算讓它們稍微現實一些。圖像清楚地顯示出人形、一頭牛、一棵樹,以及一個人正在與天使摔跤。但在畫面中有些時刻暗示高更並不太關心用他的形狀來複製現實,而是他對形狀本身的特質感到著迷。這在修女們所戴的頭飾中最為明顯。從畫面右下角的前景頭飾開始,形狀被簡化到其幾何本質。在整幅圖像中,高更一次又一次地遵循這種趨勢。如果圖像中的面孔被去掉,剩下的顏色區域將失去許多敘事力量,圖像很容易滑入抽象的構圖中。

真誠的意願

在談論後印象派畫家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是,他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然,對於像高更這樣的畫家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他和他的同時代人,如保羅·塞魯西耶、莫里斯·德尼和艾米爾·伯納德,都是熱衷於哲學、寫作和實驗的人。他們全心全意地想要打破對繪畫的定義和藝術的意義。他們不遺餘力地去發現,除了敘事主題之外,藝術是否還有其他任何可以是沉思的、超越的,甚至是精神的東西。

事實上,當談到這些藝術家的實驗意圖時,我個人認為,在講道後的視覺之前的一幅畫作,走得更遠,揭示了隱藏在抽象中的潛力。那幅畫是保羅·塞魯西耶於1887年最後一天創作的護身符。根據傳說,高更鼓勵塞魯西耶創作這幅作品。無論如何,這幅畫確實具有開創性。如果能夠去掉畫面中間的兩條綠線,它將完全抽象。它幾乎完美地類似於漢斯·霍夫曼一代人後創作的作品。這是合成主義的本質,這種風格是高更所歸屬的,因為它綜合了自然形式的外在本質,而不精確地複製它們,並且帶有藝術家對畫中形式的感受以及對顏色、線條和形狀的純粹美學考量。儘管如此,講道後的視覺顯然也很重要,因為它展示了許多相同的理念,使其成為邁向純粹抽象的明確轉折點。

特色圖片:保羅·高更 - 佈道後的幻象(細節),1888年,油畫,72.20 x 91.00 公分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