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为空

文章: 艺术物品的非物质化是什么?

What Was The Dematerialization of Art Object?

艺术物品的非物质化是什么?

露西·利帕德——美国艺术批评的巨擘,20多本书的作者,以及《Printed Matter》的联合创始人,这个由艺术家制作书籍的典范卖家——今年迎来了80岁生日。尽管她还有许多其他成就,利帕德最为人知的还是她在1968年与约翰·钱德勒共同撰写的文章《艺术的去物质化》(在线可查阅)。在这篇文章中,利帕德提出了证据,表明艺术可能正在进入一种纯粹的智力主义阶段,其结果可能是传统艺术对象的完全消失。这篇文章源于并帮助了前十年左右的狂野创新概念艺术的背景,这种艺术往往只留下短暂的、非档案性的遗物,或者除了可能的体验录音外,根本没有任何遗物。概念艺术家致力于将思想作为他们作品的中心焦点,许多人有力地辩称,艺术家为了表达他们的思想而创作的物品不过是废物,而思想本身才是唯一值得考虑的东西。这篇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利帕德随后出版了一本名为《六年》的书,广泛分析了这一趋势的证据。但显然,从长远来看,她的预感并不准确,因为艺术对象仍然尚未去物质化。尽管如此,为了庆祝《艺术的去物质化》首次出版50周年的到来,我们想花一点时间深入探讨这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并强调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相关性。

艺术的科学

利帕德在艺术的非物质化中讨论的核心概念基于一本名为艺术的数学基础的书中的一个想法,该书由美国画家约瑟夫·希林格撰写。在那本书中,希林格将整个艺术史分为五类美学现象。他首先解释说,第一类是“前美学”阶段的模仿。接下来是仪式性或宗教艺术。然后是情感艺术。接着是理性、经验基础的艺术。最后,第五类,希林格所描述的“最终”美学阶段是“科学的”,或者他所称的“后美学”。他预测,这一最终阶段将以“思想的解放”告终,并导致“艺术的解体”。

在思考1950年代和60年代艺术的演变时,利帕德相信她所见证的是艺术第五阶段的出现。她对这一概念感到兴奋。她认为去物质化是一个积极而重要的转变。毕竟,如果美学对象可以不再作为艺术的中心焦点,那么艺术就可以摆脱商品化,这种常常令人厌恶的系统对许多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施加了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The Mathematical Basis of the Arts book and series of paintings by Joseph Schillinger约瑟夫·希林格 - 绿色方块,系列作品《艺术的数学基础》,约1934年,蛋彩画纸板,史密森学会,照片来源于rendaan.com

商品科学

作为去物质化已经开始的证据,利帕德引用了诸如光与空间等运动,这些运动在本质上是视觉的,但不是基于物体的,以及极简主义,它大幅削减了美学对象。她认为这些运动削弱了艺术作品视觉方面的重要性,将视觉定义为一种更像是无形、智力体验的起点。但对艺术的去物质化的早期且显而易见的批评之一是,尽管这些短暂的、概念性的概念较少基于物体,但它们仍然会导致物理现象。即使是表演艺术家也创造了一种东西——一种表演——可以作为体验出售,或被记录下来。

无论艺术家创造的遗物多么微小,它都可能被物化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完全避免商品化可能性的唯一方法是永远不分享一个想法:这样或许可以保留知识体验的尊重和神圣性。但只有共享的想法才能真正被称为艺术。一旦一个想法被分享,它就可以被占有、操控,并以其他方式表达,换句话说,就是物化。一旦某物物化,它就可以作为商品被买卖。

Unfinished Study in Rhythm painting by Joseph Schillinger约瑟夫·希林格 - 未完成的节奏研究,系列作品源自《艺术的数学基础》,约1934年,蜡笔和铅笔在插图板上,纸张尺寸:14 7/8 x 19 7/8 英寸(37.78 x 50.48 厘米),收藏于阿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画廊,纽约布法罗

五个阶段

今天重读艺术的非物质化,唯一显而易见的真正错误是它将施林格所解释的艺术五个阶段呈现为线性的。每一代人总是很容易将自己视为现代性的前沿。施林格认为艺术在历史上是通过阶段不断进步的,而利帕德认为她是推动艺术走向其进化顶峰的那一代人之一。但时间并不向前移动;它只是流逝。文化不是线性的;它会自我重复。人类的退化与进化同样迅速。而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的真相,今天依然如此,那就是艺术家们正在以与他人重新发现如何物质化的速度一样快的方式寻找非物质化的途径。

最终,利帕德在讨论去物质化主题时,必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她的文章以一个问题结束:所谓的艺术零点是否可能很快到来。她的回答是:“这几乎不太可能。”即使在今天,艺术家们出售仅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虚拟创作,我们仍然可以争辩说去物质化是一种幻想。任何可以被看到的东西,从定义上来说都是物质的,即使它只能通过虚拟现实眼镜看到。但在我们看来,这只证明了或许实现去物质化从来就不是重点。利帕德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懈地探索如何用更少的东西表达更多。任何朝着去物质化努力的艺术家,也是在朝着简约努力。而简约则引导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不可或缺的,因此也是真正有意义的。这绝对不是艺术的最终阶段。但它确实能够提醒我们艺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特色图像:约瑟夫·希林格 - 红色节奏(细节),系列作品源自《艺术的数学基础》,约1934年,水粉画纸上,图像区域:8 x 11 15/16 英寸(20.32 x 30.32 厘米);纸张:10 1/2 x 13 7/8 英寸(26.67 x 35.24 厘米),收藏于阿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画廊,纽约布法罗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 Barcio 发表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双刃画布:双极性与抽象创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现代艺术的血脉,你会发现它被一种奇特而强烈的火焰照亮。这正是燃烧在文森特·梵高旋转的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杰克逊·波洛克的画笔上,并在马克·罗斯科的色彩领域中跳动的火焰。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称之为“痛苦天才”原型,这一浪漫的观念常被视为传说而被忽视。 但如果这团火焰有一个精确的神经生物学名称呢?如果历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艺术背后的引擎是一种特定的神经生物学气质:双相情感障碍呢? 这种联...

阅读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觉的语言:描绘纯粹情感的艺术家们

如果一幅画能直接与你的灵魂对话,而不展示任何可识别的事物,会怎样?如果仅凭色彩和形式就能让你感受到喜悦、忧郁或超越感,其力量能与任何故事媲美,会怎样? 这是推动历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家,并持续激励当代画家的深刻问题。这些有远见的人发现,情感本身可以成为艺术的主题,而不仅仅是灵感来源。 超越个人表达:当情感成为主题 艺术界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常被忽视。许多艺术家是从情感出发作画,将个人的挣扎、...

阅读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达米恩·赫斯特:英国最具挑衅性的当代艺术家的终极指南

达米恩·赫斯特是当代艺术中最具争议且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对死亡、科学和商业的革命性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世界。赫斯特1965年出生于布里斯托尔,三十多年来不断挑战传统的艺术、美学和死亡观念,创作出一系列持续引发激烈讨论并屡创新高价的作品。虽然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抽象艺术家,但赫斯特的系统性探索——尤其是他的点彩画和旋转画——展现了对色彩、形式和偶然性的严谨投入,与抽象艺术的核心关注点相呼应...

阅读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