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我們可以把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視為一位抽象攝影師嗎?

Can We Consider Andreas Gursky an.. Abstract Photographer?

我們可以把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視為一位抽象攝影師嗎?

物理世界常常看起來像是一個廣闊而冷漠的地方;這一事實德國攝影師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不會讓我們忘記。有些人稱古爾斯基為紀實攝影師,因為他捕捉到的現實影像展現了我們的世界。他的照片乍看之下似乎僅僅是記錄自然和人造環境,以及偶然棲息於其中的人類和動物。這些影像並不感傷;它們是直截了當的。但從拍攝的視角以及呈現給我們的風景規模來看,卻邀請我們對其組成部分進行更深層的解讀。古爾斯基擅長識別那些瞬間,當我們宇宙的隱藏結構變得可見。他的照片不僅展示了明顯的主題——物理世界;它們還向我們揭示了支配那個世界的美學元素與我們之間存在的關係的模式、對稱和和諧。

新類型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擁有直覺的攝影眼光,這並不令人驚訝。他一生都沉浸在這門技藝中。他的父母在古爾斯基還是小孩的時候,在西德經營著一家商業攝影業務。但直到他20多歲時,古爾斯基才開始認真考慮成為專業攝影師的想法。他在23歲時進入埃森的福爾克旺藝術大學,打算成為一名新聞攝影師。但三年後,他搬到了杜塞爾多夫,重新專注於成為一名攝影藝術家。

古爾斯基於1981年入學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經過一年的基礎學習後,有幸被接受進入伯恩德和希拉·貝赫爾的課程。即使在今天,貝赫爾夫婦因其對他們所稱的類型學的探索而成為傳奇:即對形式類別的攝影研究。他們將類似的建築物體(如水塔)的照片組合在一起,並將其呈現為幾乎是人類學的研究。其效果是將這些物體轉化為簡化視覺景觀的抽象符號。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於1955年出生於德國的藝術作品Andreas Gursky - James Bond Island III, Inkjet print, 120 9/10 × 87 9/10 in, 2007, White Cube, © 2019 Andreas Gursky

人類類型關係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擁抱了貝赫爾的類型學研究,並在三個基本方面擴展了他們的工作。首先,貝赫爾以黑白攝影為主,這進一步簡化了他們的類型學,增強了他們影像的抽象性。然而,古爾斯基迅速採用了彩色攝影。其次,貝赫爾避免在照片中包含人類或動物,將他們的影像轉變為純粹的學術研究,專注於形狀和形式。然而,古爾斯基則擁抱了他作品中人類和動物的存在,這一選擇為他作品的類型學元素帶來了新的背景層次。

最後,也許最重要的是,Bechers 和 Gursky 在處理自然環境方面出現了差異。自然元素在 Bechers 的照片中確實存在。但他們選擇了一種視角,使建築世界在自然之上佔據主導地位。他們從低角度拍攝主題,並且只有在自然元素的存在下,這些元素似乎被周圍的建築所淹沒。Gursky 則採取了相反的方式。他選擇了一個高點的視角,這種視角展示了自然的真正巨大規模。Gursky 作品中出現的類型模式和形式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與人類創造的之間的混合。他的視角更重視自然的宏大規模,而非人類建造世界的微小規模。

德國現代攝影師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Andreas Gursky - Ocean II, Chromogenic Print, 136 1/2 × 98 in, 2010, Gagosian Gallery, © 2019 Andreas Gursky

圖案與形式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拍攝的照片中,最令人不安的地方在於它們對人類主體的處理方式。這些人類似乎本身就是類型學的元素,缺乏內在的深度。古爾斯基一些最著名的照片展示了大量的人群,無論是在海灘、游泳池、股票交易所的地板上、音樂會上,還是在工廠的工作場所。這些人似乎根本不是人。他們融入了圖案和形狀中:成為周圍圖案、形狀、顏色和線條的美學對比。

Gursky 對其人類主題所採取的非個人化、無情感的方式,容易被解讀為一種反社會的聲明。這些圖片確實暗示了「人性」這個詞與個體的性格和情感關係不大,而更多地與重複和從眾有關。但僅僅向我們展示我們世界的視覺組成部分,並不應該暗示評判。Gursky 可能並沒有對他圖片中的人們提出任何具體的看法。他可能只是注意到,人性及其建造的世界往往遵循與整個宇宙相同的美學結構。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的攝影作品Andreas Gursky - Pyongyang I, C-print, 120 9/10 × 84 4/5 in, 2007, White Cube, © 2019 Andreas Gursky

數位操控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是否可以被視為一位抽象攝影師的問題,與我們選擇專注於他照片的哪個元素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圖像的細節並進行分析,他可以被簡單地視為一位現實主義的紀實攝影師。但至少有一個證據表明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在1990年代,古爾斯基開始數位操控他的照片。他最初是通過消除他不想在圖片中出現的元素來開始的,現在則隨心所欲地使用數位技術。

他選擇使用數位科技的方式,使他的作品中抽象元素的強調更加明顯。古爾斯基最大化了圖案、顏色、線條和形式的重複分組的視覺重量。他似乎希望我們在這些照片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現實中顯而易見的東西。他似乎希望我們與他一起,從周圍環境中退後一步。他希望我們不僅思考那些阻止我們看到更大畫面的瑣碎細節,還要思考我們的建築環境以及我們如何融入更大計劃的無數方式。

德國藝術家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展覽Andreas Gursky - Paris, Montparnasse, C-print, 73 3/5 × 168 2/5 × 2 2/5 in, 1993, White Cube, © 2019 Andreas Gursky

特色圖片: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 - 巴林 I,2005年,照片來源於 PinchukArtCentre,基輔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Henri Matisse’s The Snail and the Key Qualities of Abstract Art
Category:Art History

亨利·馬蒂斯的《蝸牛》與抽象藝術的關鍵特質

“蝸牛” (1953) 是在馬蒂斯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它被認為是他最後一件重要的“剪貼作品”,同時也是一件傑作。然而對於馬蒂斯來說,他在創作上不知疲倦,這或許只是另一件藝術品,是他在完成後便忘記的東西,以便能夠繼續進行下一件作品。然而對於那些親眼見過“蝸牛”的人來說,這是一幅令人難忘的影像,體現了現代主義抽象藝術的巔峰。這件作品的面積約為三平方米,幾乎是大多數觀眾的兩倍高。它由粘貼在白色背景...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