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體派 - 來自亞洲的手勢抽象運動
1956年撰寫的《具體藝術宣言》部分內容為:“我們決定熱情追求純粹創造力的可能性。我們相信,通過融合人類特質和物質屬性,我們可以具體理解抽象空間。”這個名為具體 集團的前衛藝術集體於1954年在日本大阪成立。在這個集團18年的生命週期中,其藝術家以他們的思想徹底改變了全球現代藝術界。這份由集團創始人吉原治郎撰寫的完整1270字宣言詳細解釋了他們真誠的哲學意圖。它將過去的藝術描述為一種欺詐和幻覺,並堅持認為真正的藝術必須包含生命的精神。“讓我們告別,”它指出,“那些堆積在祭壇和宮殿、客廳和古董店的騙局。把這些屍體鎖在墓地裡。”具體呼籲一種新的藝術:一種充滿精神的、活生生的藝術,對於實現它所使用的材料和藝術家都給予同等的尊重,沒有藝術家的參與,它無法顯現。他們的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定義了日本的藝術身份,並成為日本對自由、個體性和與全球其他地區互聯互通的新興興趣的活生生的示範。
人與泥
物質性對第一代具體藝術家來說是首要關注。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使用材料,使其基本的物理特性成為作品中可見且重要的元素。他們受到觀察的啟發,認為衰敗的建築遺跡常常看起來是活的,因為時間使得用來創造它們的原材料重新顯現其物理本質。這種價值在詞語具體中詩意地表達出來。具體常被翻譯為混凝土,但更應該翻譯為凝聚,正如變得具體的過程。當通過藝術家的促進,物質轉變自身,同時仍然體現其材料特性的真實本質;這就是具體的精神。
對於 具體 的完美示範,請考慮 挑戰泥土,這是由白髮和夫於1955年表演的作品。在這件作品中,白髮和夫跳入一片泥濘的濕粘土中,並開始與之摔鬥。他將全身的部位深深地插入泥土中,製造出坑洞、土堆、壕溝和架子。他將泥土擠壓成形狀,並用他的起伏雕刻出圖案。在表演結束時,白髮和夫與泥土摔鬥的區域被留下作為一件藝術品,以其自身的特質供人欣賞。這場表演體現了吉原治郎的話,他說:“在具體藝術中,人類精神與物質彼此握手,同時保持距離。”
Shiraga Kazuo - BB64, 1962
輕量化
在1956年,村上三郎擴展了白髮和夫的藝術,這次利用合成材料作為他的媒介。在他的表演《紙的撕裂》中,村上將多張大型紙張框起來,然後將它們緊密排列成一行。他助跑後跳進紙框中,發出響亮的爆裂聲。穿過所有紙張後,村上留下了一個遺跡,展示了人類合作可能帶來的創傷性影響,同時生動地表達了紙張的基本物理特性。
在同一年,田中篤子透過創作一件名為電動裙的作品,將合成材料的使用推向了更極端的層次。這件藝術作品由一套可穿戴的服裝組成,使用了上色的燈泡,並以多彩的顯示燈光閃爍。穿著這套服裝的人類藝術家實際上使材料活了起來,賦予它生命,同時也讓它表達出其真正的本質。這套服裝還接上了電線,定期給穿著者施加小電擊。這種電擊表達的不是用於作品的合成材料——燈泡的本質,而是用於作品的自然材料——電力的本質:這是一種不那麼微妙的表達,顯示出人類干預自然界力量時所固有的危險。
Murakami Saburo - Laceration of Paper, 1956
純粹的創造力
除了對物質性的尊重之外,Gutai Group 所持有的下一個最重要的價值觀是對創作自由的尊重。吉原次郎在他於 1956 年創作的作品《請自由繪畫》中簡潔地表達了這一概念。這件作品由一個巨大的空白表面組成,放置在戶外,並配有各種書寫和繪畫工具,還邀請所有人以任何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通過讓所有人有機會進行無限制和不受約束的創作表達,吉原將自由的概念轉化為媒介,並將創作過程變成了藝術作品。
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Gutai Group 無所顧忌地追求每一個想法,懷著真誠的精神。他們用遙控車和噴漆炮作畫,實驗手勢抽象,並測試與物質性融合的多種其他方法。為了將他們的鼓勵傳遞給全世界,他們還熱情地通過郵件與其他國家的藝術家通信,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志同道合的社群。他們的努力與最終創造 Fluxus 運動的藝術家建立了聯繫,並在表演藝術、合作藝術、裝置藝術、公共藝術以及當時仍處於嬰兒期的許多其他流行當代表達方式上取得了突破。
Yoshihara Jiro - Please Draw Freely, 1956, Outdoor Gutai Art Exhibition, Ashiya Park
未來的可能性
在《具體藝術宣言》的結尾,吉原次郎提到他們的一些早期作品被與達達主義者的作品進行比較。在他看來,這意味著具體藝術家的實驗被誤解為荒謬或反藝術。具體藝術家強調超越過去,但也承認藝術本身的重要性,以及他們一些前輩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達達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過去的主動不尊重,以及對所有與藝術相關的機構(無論是實體還是其他)的不尊重。達達極具創造性,但也充滿了玩世不恭,並且常常具有破壞性。具體藝術家只是詢問未來可以想像出什麼新的可能性。
對於被比較為達達派,吉原指出,雖然達達派值得尊重,但具體的意圖卻截然不同,因為他們的重點不在於玩世不恭,而在於真誠。在他的宣言中,他寫道:“具體對於大膽進入未知世界的追求極為重視。當然,我們的作品經常被誤認為達達主義的姿態。我們確實承認達達的成就。但與達達主義不同,具體藝術是從追求可能性中產生的產品。”1972年,吉原次郎去世。由於他在資助他們的活動中負有主要責任,具體組隨後解散。但在他們結束工作之前,他們的精神已經觸動了全世界的藝術家,並激勵了他們及未來的世代。具體至今仍然存在於藝術家對多學科工作室環境的尊重中,存在於實驗藝術集體的作品中,以及在每一個給予時間和資源給追求前所未有想法的藝術家的展覽空間中。
特色圖片:吉良次郎 - 圓圈,1971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