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莫內 - 米契爾。走向抽象印象派。》

Monet - Mitchell. Toward an Abstract Impressionism.

《莫內 - 米契爾。走向抽象印象派。》

不僅僅是對圖像語言的視覺比較:在2022年秋季,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會將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1840-1926)和美國抽象藝術家瓊·米切爾(1925-1992)置於對話之中,揭示出引人深思且感人的相似之處。展覽由藝術總監蘇珊娜·帕熱策劃,並與馬爾莫坦·莫奈博物館特別合作,這是一場穿越莫奈晚期作品和米切爾在20世紀下半葉於美國創作的親密抽象表現主義傑作的詩意旅程。觀眾將會驚訝於這次相遇的深刻親和力。他們將發現,即使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時期中,這種態度和意圖的凝視也有著如此相似之處。

我們將看到什麼傑作

莫奈-米契爾 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展示了兩位藝術家職業生涯中的60件重要作品。36件由著名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創作的作品,包括宏偉的睡蓮系列,終於完整地重聚,以及24幅喬安·米契爾的抽象畫作,將在由明星建築師弗蘭克·蓋瑞設計的建築中進行對話。這兩組作品在主題和視覺語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也講述了法國與美國之間富有成效的藝術交流故事。事實上,非洲百合三聯畫(約1915-1926)的存在具有象徵意義,這件近13米長的藝術作品使克勞德·莫奈在美國廣為人知,現在被三個不同的美國博物館所收藏。另一方面,喬安·米契爾的大山谷系列也格外突出,這一系列目前收藏於蓬皮杜中心,代表了美國行動繪畫的能量與歐洲傳統的深思熟慮之間的獨特綜合。

莫內-米契爾的對話,此外,還因一個專門致力於這位美國畫家的回顧展而深化。這是一個更新版的專題展覽,首次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和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BMA)展出,旨在重新思考米契爾的獨特職業生涯。這位女性藝術家,傾向於戰後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根據她的法國經歷重新評估。她的風格與歐洲大師有關,從莫內開始,但也包括塞尚和梵谷。

克勞德·莫奈《非洲菊》1916-1919

克勞德·莫奈,《非洲百合》,1916-1919。油畫,200 x 150 公分。巴黎馬爾莫坦·莫奈博物館。

驚人的對應

然而,克勞德·莫奈的風景與瓊·米切爾的強烈手勢畫作有什麼共同之處?這些作品的選擇即使對於未受過訓練的眼睛來說也顯而易見。對話在幾個層面上建立,發現了驚人的接觸點。事實上,這次展覽拍攝了兩位藝術家創作的兩個原始時刻:莫奈的晚期作品,他在吉維尼的花園中隱退,並且視力問題日益嚴重,特徵是模糊的輪廓和閃爍的明亮光線;以及瓊·米切爾在從美國搬到法國小村莊維特伊後的作品,該村莊距離莫奈居住的地方不遠。因此,第一個對應是字面上的:展出的畫作講述了相同的地方,即塞納河岸和法蘭西島的鄉村,這兩位藝術家都沉浸其中。共享的風景引發了不同的情感和藝術反應,但同樣的衝動是以特別沉浸和感性的方式描繪周圍的自然。

喬安·米切爾《第二四重奏:獻給貝琪·喬拉斯》

喬安·米切爾,《為貝琪·喬拉斯的四重奏 II》,1976年。油畫,279.4 × 680.7 公分。巴黎,蓬皮杜中心,暫存於格勒諾布爾博物館。© 喬安·米切爾遺產。

在視覺層面上也存在相關的對應。兩位藝術家似乎在具象與抽象形式之間來回移動。莫奈在他的晚期,逐漸接近對風景的抽象表現,缺乏透視參考和清晰度;而米切爾儘管傾向於抽象表現主義運動,卻為了獨特性而脫離:她的抽象作品揭示了與法國所採納的風景之間的聯繫,以及捕捉其不斷變化的瞬間的渴望,就像印象派畫家所做的那樣。這些畫布也展現了相似的敏感性:兩位藝術家都以極大的注意力來描繪光線和顏色,試圖捕捉即使是最微小的變化。策展的選擇提升了這種美學對話,將莫奈的睡蓮系列以暗示性未框架的方式呈現。這兩個作品的大型格式也彼此呼應。於是,觀眾的目光在這些宏偉的畫布中迷失,發現自然與記憶的風景。

這次展覽似乎幾乎在探討超越畫風的相互關係,抵達一個更人性的基礎。藝術家們對藝術的看法相似,他們也用相關的術語來定義:對莫內來說是由「感覺」驅動,而對米切爾來說則是由「情感」和「記憶」驅動。生活的景觀在他們的畫布上被轉化,通過他們個人的感知經驗過濾。正如形式主義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所指出的,莫內可以被視為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驅,因為他的睡蓮探討的遠不止單純的風景,試圖捕捉其綜合原則、自然的本質及其抽象性。同樣,米切爾的語言根植於手勢抽象,但由自然元素所喚起的情感驅動,首先是密歇根湖的元素,然後是塞納河岸的樹葉和水。

喬安·米切爾藝術展覽於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

喬安·米切爾,《大谷 XIV(暫時一小會)》,1983年。油畫,280 × 600 公分。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龐畢度中心。© 喬安·米切爾遺產

這種相互親和力對後來的抽象畫家所做的貢獻及其持續的影響是無價的:它揭示了一種可以稱之為抽象印象派的方法。莫奈和米切爾在他們的多畫布作品中捕捉了自然和人類感受的變化面貌。他們自發、快速、手勢化的繪畫方法體現了其短暫性。因此,這次展覽是一個重新思考兩位歷史藝術家在當代視角下的機會,並持續提出關於抽象繪畫視覺語言的問題:在抽象畫中有多少是真實的?藝術家如何塑造特定時刻或風景的感受、印象和記憶?抽象與具象之間的界線是什麼?"我隨身攜帶著我的風景,"喬安·米切爾常常這樣宣稱,越來越模糊了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之間的界限。

特色圖片: 克勞德·莫奈,《藝術家的房子從玫瑰花園看》,1922-1924年。油畫,81 x 92 公分。巴黎馬爾莫坦·莫奈博物館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