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什麼是抽象?前往南極的旅程 - 皮埃爾·奧維爾

What is Abstraction? A Journey to Antarctica - by Pierre Auville

什麼是抽象?前往南極的旅程 - 皮埃爾·奧維爾

隨著20世紀的來臨,探險家揭示了兩個新大陸:南極洲抽象藝術。巧合的是,這兩個術語似乎彼此相關 - Ante Artica:藝術之前的土地,一片永遠不受人類存在影響的廣袤白色;抽象藝術:一種擺脫任何物體、形象、形式和顏色的藝術。

什麼是抽象?前往南極的旅程

在這些發現的幾十年前,一些先驅者已經融入了抽象技術。JWM Turner 的幾幅傑作實際上是抽象的。他在藝術中運用了模糊性,但最終添加了一些可識別的物體,以使他的作品在當時對公眾來說是可接受的。Whistler 也觸及了抽象,但他並不接受公眾和評論家在他的作品中發現了「虛無」。與此同時,幾位探險者——Weddell、Bellinghausen 和 Dumont d’Urville——曾經航行接近南極,但對他們所偶然發現的東西知之甚少。

在1910年代初期,瓦西里·康丁斯基被認為創造了第一幅真正的抽象畫,儘管許多其他畫家同樣可以獲得這一榮譽。與此同時,在1911年,阿蒙森抵達南極;然後在1918年,馬列維奇創作了《白色上的白色》,被認為是藝術史上第一幅單色畫。人們可以質疑,對於生活在被白軍和紅軍的內戰撕裂的雪地景觀中的俄羅斯畫家來說,白色是否真的算是一種抽象。

然而,這一代抽象畫家的緊迫感在於繪製他們自己藝術「發現」的地圖:克利的方形,蒙德里安的線條,以及德拉奈的極圈。通過以這種方式使用簡單的形狀,他們促使其他傳統藝術家、公眾和評論家得出結論:抽象既不是一種風格,也不是一種運動,而是一種新的語言或一段旅程——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皮埃爾·奧維爾 Z 畫作

皮埃爾·奧維爾 - Z,2014年。顏色水泥在泡沫板上。100 x 100 x 7 公分。

在這個時期,許多藝術家選擇了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巴黎學派及其眾多後裔。有些人支持這樣的觀點:在抽象藝術之上,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東西,探索「荒謬藝術」,儘管這個名稱尚未被廣泛接受。

人們必須等到1940年代中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盪結束,才能重返南極洲和抽象藝術的領域。傑克遜·波洛克體現了藝術的拓荒者,而理查德·伯德海軍少將則代表了冰雪的拓荒者。兩者都建立了穩固的基地營,這些基地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成為探索這兩個新大陸的起點。然而,兩者之間有一個主要的區別:伯德知道他在探索什麼,而波洛克在去世時可能仍在思考抽象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聰明的學術定義;最簡短、最有效(雖然是負面的)定義是「抽象藝術是非具象藝術」。

哲學家伊曼紐·康德(1724-1804)在抽象藝術出現的百年前預言了其可能性,並指出:「存在即行動」 - 因此IdeelArt也這樣做,通過展示一系列藝術家來體現他們對當代抽象創作的視野。

特色圖片:皮埃爾·奧維爾 - 布朗(醒),2014年。
皮埃爾·奧維爾

關於作者:Pierre Auville 是一位 F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Henri Matisse’s The Snail and the Key Qualities of Abstract Art
Category:Art History

亨利·馬蒂斯的《蝸牛》與抽象藝術的關鍵特質

“蝸牛” (1953) 是在馬蒂斯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它被認為是他最後一件重要的“剪貼作品”,同時也是一件傑作。然而對於馬蒂斯來說,他在創作上不知疲倦,這或許只是另一件藝術品,是他在完成後便忘記的東西,以便能夠繼續進行下一件作品。然而對於那些親眼見過“蝸牛”的人來說,這是一幅令人難忘的影像,體現了現代主義抽象藝術的巔峰。這件作品的面積約為三平方米,幾乎是大多數觀眾的兩倍高。它由粘貼在白色背景...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