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為什麼穆罕默德·梅萊希對後殖民摩洛哥藝術至關重要

Why Mohamed Melehi Was Crucial for Postcolonial Moroccan Art

為什麼穆罕默德·梅萊希對後殖民摩洛哥藝術至關重要

一個名為《新波浪:穆罕默德·梅萊希與卡薩布蘭卡藝術學校》的新展覽在倫敦的馬賽克房間舉行,突顯了穆罕默德·梅萊希(生於1936年)這位摩洛哥現代主義的影響力先驅的藝術成就。梅萊希在1955年國王與人民的革命爆發時仍是一名年輕的大學生,這場革命促使摩洛哥從19世紀的歐洲殖民地轉變為一個自由、現代、民主的20世紀摩洛哥國家。在他的祖國經歷這場深刻的內部鬥爭時,梅萊希則專注於自己的個人轉變,在摩洛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美術學院接受國際藝術教育。1962年,梅萊希的教育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他獲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獎學金,前往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在紐約期間,梅萊希有幸租用與吉姆·戴恩同一棟樓的工作室,並與硬邊抽象畫家弗蘭克·斯特拉成為朋友。美國硬邊抽象的視覺語言對梅萊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因其現代主義特質而接受它,還迅速意識到它回溯到他自己過去的某種古老事物——伊斯蘭藝術的歷史美學遺產。這一啟示激勵他創造出一種基於色彩鮮豔、邊緣銳利、平坦、波浪形線條的新風格,這種風格同時呼應了阿拉伯歷史和當代抽象。他充滿活力和自信的作品迅速吸引了同時代人的注意,以及策展人的關注。1963年,梅萊希甚至有一些作品參加了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硬邊與幾何繪畫及雕塑》展覽。然而,他對硬邊抽象所發現的熱情激勵他不留在美國,而是返回摩洛哥,從此他一直留在那裡,發掘摩洛哥的現代主義根源,並幫助在他迅速變化的家鄉建立新的藝術前衛。

梅萊希造型

梅萊希所知名的獨特視覺語言在《新波:穆罕默德·梅萊希與卡薩布蘭卡藝術學校》中充分展現。他的風格在他的畫作中尤為明顯,其中硬邊的波浪與圓形、對角線和實色平面交織在一起。這些構圖在視覺上以和諧的方式加重,儘管拒絕傳統的平衡規則。梅萊希擅長將混沌與結構融合在一起。彷彿他在描繪宇宙隨機性的畫面,這些隨機性經過人類之手的紀律提煉而成。除了獨特的構圖策略外,他的畫作在色彩的明亮度上也格外突出,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梅萊希所選擇的媒介。1960年代回到摩洛哥後,他轉向使用汽車漆等媒介,這表達了他與工人階級的聯繫。這些畫作至今依然充滿活力和流行感,正如它們首次創作時的樣子。

穆罕默德·梅萊希的構成畫

穆罕默德·梅萊希 - 創作,1976年。纖維素漆於面板上。110 x 100 公分。© 穆罕默德·梅萊希

獨特的梅萊希風格不僅限於繪畫。在這次展覽中,我們還看到它在多種其他媒介中表現出來。一個大型波浪形的雕塑隨著三個相連的白色形狀起伏,而建築模型則表達了梅萊希所擁抱的包豪斯啟發的哲學,即藝術、建築和設計應該是日常生活每個方面的一部分。然而,他標誌性風格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則體現在展出的期刊、海報和書籍的收藏中,梅萊希為此貢獻了平面設計。他在這些設計中展現了秩序與即興的絕妙綜合,將20世紀歐洲的平面感性,如風格派和構成主義,與流暢的視覺自由相結合,讓我們想起梅萊希曾經也是一名爵士鼓手。

穆罕默德·梅萊希 火焰畫

穆罕默德·梅萊希 - 火焰,1976年。纖維素漆於木材上。123 x 119 公分。© 穆罕默德·梅萊希

掀起波瀾

梅萊希故事的視覺面向並不是《新潮流:穆罕默德·梅萊希與卡薩布蘭卡藝術學校》所揭示的唯一內容。這個展覽擁有龐大的資料收藏,還講述了一個更大的故事,說明這位藝術家的努力如何深刻影響了他的同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當代藝術家,以及整個摩洛哥文化。當梅萊希從紐約回到摩洛哥時,他遇到了一個正在努力保持其身份的國家。君主制對放棄權力持保留態度,而人民則在努力尋找勇氣以要求自己的民主權利。在這場鬥爭的中心是現代摩洛哥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現代主義和民主是否意味著完全放棄歷史和傳統?考慮到他最近對硬邊抽象的伊斯蘭根源的啟示,梅萊希是幫助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人選。

穆罕默德·梅萊希 時代廣場畫作

穆罕默德·梅萊希- 時代廣場,1963年。油畫。50 x 41 3/8 吋 (127 x 105 公分)。© 穆罕默德·梅萊希

他在卡薩布蘭卡的美術學院擔任教職。在那裡,他教導學生觀察摩洛哥的建築和設計,以尋找現代主義的視覺線索。他幫助他們看到抽象的根源就在他們周圍,並指導他們創造一種當代摩洛哥抽象美學,這種美學根植於歷史和傳統,同時又朝向某種新的事物。他與藝術家法里德·貝爾卡希亞和穆罕默德·查巴亞合作,形成了一個名為卡薩布蘭卡藝術學校的非正式團體,這次展覽正是以此命名。他們不僅為當代摩洛哥抽象美學奠定了基礎,還建立了藝術作為一種固有獨立且固有政治性的概念。他們的態度在1969年舉辦的一次展覽中得到了完美體現,該展覽是為了反對同時期的一個正式沙龍。他們將抽象畫懸掛在城市的牆上,讓它們在外面暴露幾天,接受天氣的考驗——這證明了他們持久的信念,即藝術應該直接接觸人民,而不是精英的專屬領域。新潮流:穆罕默德·梅萊希與卡薩布蘭卡藝術學校將於2019年6月22日在倫敦的馬賽克房間展出。

特色圖片:穆罕默德·梅萊希 - 紐約,1963年。壓克力畫布。153 x 127 公分。© 穆罕默德·梅萊希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Phillip Barcio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