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硬邊畫與抽象秩序的美學》

Hard-Edge Painting and the Aesthetics of Abstract Order

《硬邊畫與抽象秩序的美學》

你想爬進一幅硬邊畫裡嗎?下次你在拉斯維加斯時,去一下大都會酒店和賭場。在街道層有一家星巴克咖啡館。走進去,抬頭看看牆壁。你會注意到在各種表面和裝置上畫著明亮的原色斑塊。在其中一面牆上,你會看到畫這些顏色斑塊的人的簽名:法國藝術家和攝影師喬治·魯斯。

如果你走到房間的最遠端,你會看到地板上標記的一個點,邀請觀眾站在上面。只有從那個點,魯索的願景才能實現。那些被畫的表面是幻覺的一部分,是一幅佔據建築空間的幾何抽象畫的三維實現。

現代硬邊畫風格 艾爾斯沃斯·凱利 法蘭克·史特拉

現代硬邊畫風格

約翰·麥克勞夫林 - 無題,1951年,油畫於梅森板,23 ¾ × 27 ¾ 吋,由范多倫·瓦克特提供

什麼是硬邊畫?

「硬邊畫」這個詞是在1950年代末由《洛杉磯時報》的藝術作家朱爾斯·朗斯納(Jules Langsner)創造的。這個術語是指一種古老的趨勢,這種趨勢開始在各種不同的抽象藝術風格中重新出現,但在當時的加利福尼亞特別盛行。這種趨勢涉及使用幾何形狀,以大膽、飽滿的顏色繪製,並以堅硬、實心的邊緣清晰地將它們分開。朗斯納創造這個術語時提到的兩位主要硬邊畫家是約翰·麥克勞克林(John McLaughlin)和海倫·倫德伯格(Helen Lundeberg)。

這種繪畫風格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在許多不同的文化中都留下了痕跡。即使在西方抽象藝術的領域中,這種使用大膽顏色、明確形狀和銳利邊緣的傾向也曾出現過,例如在卡齊米爾·馬列維奇彼得·蒙德里安的作品中。

硬邊畫的美學在1940年代和50年代已經過時,部分原因是抽象表現主義者所創作的情感豐富、具手勢的作品日益受到歡迎。當今所使用的硬邊畫這個術語,並不僅僅指某一特定的風格或運動,而是指現代藝術家在許多不同風格中所應用並持續應用於其美學的一種趨勢。

現代硬邊繪畫風格 艾爾斯沃斯·凱利 藝術家

海倫·倫德伯格 - 藍色星球,1965年,壓克力畫布,60 x 60 吋,瑪莉琳和卡爾·托馬收藏。© 菲特爾森藝術基金會,感謝路易斯·斯特恩美術館提供

現代畫廊風格的硬邊畫

卡齊米爾·馬列維奇 - 紅方塊,1915年,油畫,21 × 21 英寸俄羅斯博物館,聖彼得堡

美的哲學

對許多人來說,抽象藝術最令人困惑的元素之一是它不符合任何客觀的美的定義。至少在西方世界,幾個世紀以來,繪畫中的美學之美是由自然和具象主題定義的,例如肖像畫和風景畫。在抽象興起之前,藝術作品被認為具有美學之美,通常期望它能夠複製在客觀世界中被認為美麗的東西,例如天使、歷史人物或草地。

當藝術家開始剖析繪畫的元素時,他們挑戰了美的概念。光的特質單獨來看是否可以被視為美麗?印象派藝術家認為可以。顏色單獨來看是否可以被視為美學上的美麗?奧爾菲斯派藝術家認為可以。許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甚至挑戰了美學美是否相關的觀念。藝術是否應該與美有任何關聯?

現代硬邊畫風格

皮特·蒙德里安 - 紅、藍、黃的構成 II,1930年,油畫,46 x 46 公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秩序之美

無論藝術家、評論家和學者之間玩什麼哲學遊戲,事實是美對觀眾來說是重要的。藝術觀眾希望能夠接觸到能讓他們感覺良好的物品。他們希望藝術能夠與他們一起參與尋求滿足的過程,無論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即使世界上每位藝術評論家都認為某幅畫作具有巨大的歷史重要性,如果沒有觀眾想要圍繞它,那麼它的價值就會正當地減少。人類喜歡圍繞著美學上令人愉悅的事物這一基本真理,是許多抽象藝術運動所掙扎的,而這也是硬邊畫作幫助許多觀眾面對的問題。

有序中有美。理性中有美。色彩中有美。線條中有美。在某些純淨、未受污染、乾淨且合乎理性的事物中有美。儘管許多觀眾即使在今天,最初仍然難以看到立體派作品或瓦西里·康丁斯基的抽象畫的美,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畫作吸引人,或至少在心理上令人滿意,因為它們迎合了我們對結構的渴望。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畫作和蒙德里安的風格派畫作的硬邊幾何抽象之美,因為它是對混亂的美學解藥。

硬邊藝術畫家法蘭克·史特拉

傑克遜·波洛克 - 藍色極柱,或編號11,1952年,琺瑯和鋁漆與玻璃在畫布上,83.5英寸 × 192.5英寸,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堪培拉

品味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類型的抽象藝術就不美。美是一個品味的問題。例如,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能力去解開複雜性。對一組眼睛來說,看起來像混亂的東西對另一組眼睛來說卻看起來如詩如畫。顯然,像傑克遜·波洛克和威廉·德·庫寧這樣的行動畫家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有那麼多觀眾覺得他們的作品易於理解、引人共鳴且美麗。雖然確實有些觀眾認為波洛克的藍色極是一團糟,但更多的觀眾認為這是一種人類普遍性和原始個人真理的表達。

在1950年代,硬邊畫風之所以重新流行,或許是因為抽象表現主義實在是太情感化了。畢竟,它是在全人類歷史上最暴力、最災難和最恐懼的時期中出現的,緊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核戰爭的興起。可以理解的是,面對每日在夜間新聞中對自己滅絕的直面,觀眾最終會渴望回到一些更有助於內心平靜和某種秩序感的事物上。

1950年代和60年代的硬邊畫正是提供了這一點。它回歸了幾何抽象的形式和經典特質。與其直面我們心靈的恐懼和原始情感中固有的混亂,硬邊抽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沉思、冥想的空間,在那裡,形式、顏色、線條和表面才是唯一重要的。在那裡,我們可以冥想於事物的基本構成要素,或許能暫時將自己轉變為其他的存在。

畫作與現代硬邊風格的紐約畫廊法蘭克·史特拉

唐納德·賈德 - 15件無題混凝土作品,1980-1984年,馬爾法,德克薩斯州, 馬爾法的奇納提基金會

極簡主義等等

回歸正式的、硬邊緣的美學,幫助在20世紀中期激發了抽象藝術的巨大創意演變。它啟發了色域畫家(Color Field painters)的興起,例如肯尼斯·諾蘭,他們使用平坦的表面和大面積的顏色創作冥想畫作,讓觀眾能夠體驗超越的感覺。它啟發了後畫家抽象(Post-Painterly abstraction),這是一個致力於掩飾藝術家手法並突顯形式主義特質(如顏色、線條、形狀和表面)的運動。它還幫助啟發了像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那些與極簡主義相關的藝術家的思考,他們通過擁抱美學形式主義達到了無情感表達的巔峰。

現代風格的硬邊法蘭克·斯特拉 艾爾斯沃斯·凱利

詹姆斯·特瑞爾 - Raethro Pink (角落投影), 1968, © 詹姆斯·特瑞爾

更大的遺產

硬邊畫派也啟發了光與空間運動的藝術家。任何曾經進入詹姆斯·圖雷爾的沉浸式作品,或遇到他利用「孔徑」的作品——在表面上切割出來的硬邊洞口,讓光線透過——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這些作品與硬邊畫派之間的聯繫。

即使是裝置藝術家詹姆斯·歐文也因其光作品而與硬邊畫家的遺產相聯繫。最著名的例子是歐文的壓克力裝置,其中一塊清晰、彎曲、圓形的壓克力從牆壁向外延伸,然後被光照射,創造出線條、幾何圖案以及光影在周圍表面上的相互作用。這些作品將硬邊繪畫的原則延伸到三維空間,使觀眾能夠進入其中。

油漆與硬邊藝術畫作 法蘭克·史特拉

羅伯特·厄爾溫 - 無題,1969年,壓克力顏料在鑄造壓克力上,直徑137公分,© 2017 羅伯特·厄爾溫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觀點的問題

無論硬邊畫比更具情感的畫風更美,或反之,純粹是個人意見的問題。而意見會改變。回到那家位於拉斯維加斯的星巴克,我們可以看到這正是喬治·魯斯(Georges Rousse)可能試圖通過他的作品傳達的真正本質。一幅幾何形狀的硬邊畫可以給我們秩序和清晰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在秩序和清晰中找到幸福。我們中的一些人喜歡事物的隨意。我們中的一些人享受混亂。魯斯的硬邊作品的真正美在於,只需朝任何方向邁出一步,邊緣就會變得柔和和變化。它們證明了視角確實是一切。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has captivated the art world with its clarity, simplicity, and focus on the essentials. Emerging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like Abstract Expres...

閱讀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羅斯科:達娜·戈登的筆記與反思》

巴黎很冷。但它仍然擁有令人滿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麗。宏偉的馬克·羅斯科展覽在雪覆蓋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這是一座由弗蘭克·蓋瑞設計的華麗塑膠建築。它的餐廳叫做Frank。畫廊很不錯,畫作在非常昏暗的畫廊中以克制的聚光燈尊重地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適應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閃耀。 你首先會看到的房間裡展示了羅斯科1950年代的傑作。這些確實是傑作。在這些年裡,羅斯科建立了他持久...

閱讀更多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Category:Art History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作為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關鍵主角,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人類的處境,至今仍然如此。羅斯科以色彩大師而聞名,他的畫作遠不僅僅是對純粹繪畫元素的探索。儘管基於他作品的形式特質有許多解釋,這位藝術家展開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觀眾,探討情感,並通過豐富的顏料、色域以及色彩之間建立的關係,在畫布上引發一種經驗,喚起與藝術作品之間深刻...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