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为空

文章: 1980年代东村艺术景观简述

A Brief Look at the East Village Art Scene of the 1980s

1980年代东村艺术景观简述

1980年代的东村艺术场景是传奇的素材。该社区由14街、休斯顿街、博华街和第三街以及东河环绕,作为一个现代存在的目的地,最初吸引了贫穷的工人阶级纽约人,主要是欧洲移民。正是出于这个原因,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人开始迁移到这个地区,寻找廉价的租金。随后,作家、音乐家、艺术家以及围绕创意阶层的各种行业——合法的和不合法的——纷纷涌入。最终,这个社区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现在这里是数十个艺术画廊的家园。但这个场景与40年前大相径庭,那时东村被认为是地球上最肮脏和最时髦的地方。如今这里大多安全且商业化,和曼哈顿的其他地方一样昂贵。改变这一切的既有创造力也有商业主义。但东村艺术场景的兴衰,主要是一个好事被自身成功所腐蚀的故事。

东村是新的苏荷

当艺术成为一个场景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画廊进驻,艺术家签署合同,收藏家乘坐豪华轿车出现,记者报道展览,时尚受到关注,机会倍增,每个人都变得富有。这在1980年代的东村发生过。但艺术早在那之前就已经是这个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地下杂志《东村其他》(East Village Other)在1965年在该社区创办,像罗伯特·克拉姆(Robert Crumb)这样的艺术家在这里起步。1966年,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将位于19-25圣马克斯广场的波兰国家之家改造成一个俱乐部——天鹅绒地下乐队(Velvet Underground)是驻场乐队。两年后,推广人比尔·格雷厄姆(Bill Graham)租下了另一个社区剧院,开始预定相对不知名的艺术家,如吉米·亨德里克斯(Jimmy Hendricks)、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和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CBGB于1973年在博华街和第一街开业。然后在1979年,《东村眼》(East Village Eye)这份首次发布“嘻哈”(hip-hop)一词的报纸问世。

回顾过去,60年代和70年代的东村在许多方面都显得令人惊叹。但它也有点像个老鼠洞。那里的居民极其贫穷,街道破旧不堪,充斥着妓女、毒贩、犯罪和各种绝望。这里是艺术家的居住地,但并不是他们展览的地方。那时大多数画廊都在苏荷。但就在一代人之前,在1960年代,苏荷也曾是一片破败的混乱。艺术家和画廊涌入那里,寻找宽敞的空间和便宜的租金。然后租金开始上涨。到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经济衰退结束时,纽约房地产市场繁荣,苏荷变得完全负担不起。艺术经销商们意识到,如果他们想在纽约做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就必须去别的地方。

纽约市中心大道上的艺术作品罗伊·科尔默 - 无题(汽车引擎盖上的倒影),丙烯画布,1968年,照片来源于 igavelauctions.com

玩乐时光

东村在1981年成为新的苏荷区,当时帕蒂·阿斯特尔开设了被广泛认为是该地区第一家艺术画廊的地方。阿斯特尔是几位最热门的地下说唱歌手、朋克摇滚歌手、涂鸦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的密友和频繁合作伙伴。她选择了一栋破旧的东村公寓楼作为她新的实验性展览空间:FUN Gallery。在那里,她帮助街头艺术家如Lady Pink和Futura 2000启动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并为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和基思·哈林举办了重要的早期展览。FUN Gallery开启了东村的土地热潮。画廊每周涌现。几年之内,这个社区成为了美学多样的艺术运动的中心,如新表现主义、新波普和街头艺术。

涌入的巨额现金创造了一个投资循环,导致租金上涨,并为该地区带来了新的开发。这在当地居民中造成了分歧。大多数人仍然非常贫穷。房东停止维护物业,希望居民能离开他们的租金控制公寓。那时的一则报纸剪报报道说,该地区一栋中层公寓楼的整个后墙因疏于管理而倒塌。与此同时,这个社区也是纽约艾滋病疫情的中心。基本上,东村是里根时代美国的缩影:金钱、名人、毒品和死亡,周围是努力生存的普通人。

基思·哈林 艺术 纽约市 市中心 大道 地点基思·哈林 - 无题(趣味画廊展览),1983年,平版印刷,29 × 23 英寸,73.7 × 58.4 厘米,人工画廊,伦敦,© 基思·哈林

一个时代的终结

到1985年,FUN画廊因市场对街头艺术的兴趣下降而关闭。《东村眼》在1987年1月出版了最后一期。不久之后,众所周知的当地居民乔尔·里夫金显然在他的卡车里勒死了多名妓女,而其他人则在吸食可卡因并成名。到1990年代中期,该地区已经完全转变,正好成为百老汇剧作《租赁》中不朽的场景,描绘了在这个永不眠的城市中,挣扎的创意人士生活、爱与死的故事。

今天,所有在1980年代东村辉煌时期生活过的人共同的感受是,无论好坏,这个社区与过去完全不同。这种观点在作家加里·印第安纳(Gary Indiana)2004年在《纽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得到了总结。印第安纳在FUN画廊开业时住在上面的公寓里。他现在仍然住在那里。关于他心爱的社区的演变,他说:“在任何人想到从中榨取现金之前,这个地方就充满了生机。我仍然住在东村,但现在我住在一个豪华社区,这主要得益于艺术史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波动,造成了纽约房地产价值历史上的巨大变化。(当美沙酮诊所搬走时,你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凌晨四点能叫到熟食店的外卖,是这个波动留下的许多快乐改善之一。"

特色图片:詹姆斯·王 - 《金龙研究》,炭笔,混合媒介纸上,1986年,炭笔,丙烯和粉彩纸上,照片来源于 igavelauctions.com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 Barcio 贡献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抽象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历史与当代表现的旅程

极简主义以其清晰、简单和对本质的关注吸引了艺术界。作为对早期运动如抽象表现主义的表现强度的反应,极简主义重新塑造了我们对艺术的看法,通过将其简化为最基本的元素:形式、颜色和空间。但极简主义真的算是一种运动,还是更好地理解为一种风格方法?它的影响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如何共鸣?让我们探讨极简主义的根源、其先驱,以及其原则如何通过IdeelArt所代表的艺术家的抽象创作继续蓬勃发展。 极简主义的...

阅读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罗斯科笔记与反思》 - Dana Gordon

巴黎很冷。但它依然拥有令人满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丽。宏伟的马克·罗斯科展览在雪覆盖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馆——路易·威登基金会举行,这是一座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华丽塑料建筑。它的餐厅叫做Frank。画廊很不错,画作在其他非常昏暗的画廊中通过克制的聚光灯得到了尊重的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适应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闪耀。 你首先看到的房间里展示了罗斯科1950年代的杰作。确实是杰作。在这些年里,罗斯...

阅读更多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Category:Art History

马克·罗斯科:寻找人类戏剧的色彩大师

作为抽象表现主义和色域绘画的关键主角,马克·罗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触及人类的处境,并至今仍然如此。罗斯科被誉为色彩大师,他的画作远非单纯的绘画元素探索。尽管对他作品的形式特征有众多解读,这位艺术家踏上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观众,探讨情感,并通过丰富的颜料、色彩领域以及色调之间建立的关系,在画布上引发一种体验,唤起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刻的人类...

阅读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