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几何抽象:不是另一个关于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英雄故事

几何抽象:不是另一个关于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英雄故事
为什么直线依然重要
几何抽象是那种人人自以为了解的艺术史。Malevich的几个方块,Mondrian的原色作品,一些让你眼睛疼的Op Art,然后故事似乎就结束了。在大多数博物馆标签和通俗书籍中,它呈现为线性、英雄式且有些严肃的叙事:一小群先驱者取得一系列突破,每个突破都整齐地引向下一个,直到章节结束。
然而,直线、网格和编码结构在当代绘画、雕塑和数字作品中的持续存在表明了另一种可能。几何不是一个封闭的章节;它是一种活生生的语言,艺术家们不断重新学习、争论并将其用于新的目的。本文不打算重述那条线性的英雄叙事,而是追踪贯穿20世纪初至今几何抽象中的一系列张力:精神与理性、乌托邦与讽刺、手工与代码。
(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几何抽象的基础且坦白说有些无聊的故事的朋友们,可以直接滚动到本页底部的常见问题解答:那里完美涵盖了教科书版本!)
精神方块与非客观信仰
20世纪初,几何学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种干净、世俗的设计工具。它非常奇异。对于像Wassily Kandinsky和Kazimir Malevich这样的艺术家来说,几何是通往神秘学的载体。深受神智学和“思想形态”可见这一理念的影响,他们将三角形和圆形视为力量的浓缩戏剧,而非单纯的形状。
当Malevich画他的《黑方块》时,这不是形式主义的练习;他称其为新宗教的“裸露、无框图标”。他的承诺是完全的:1935年他去世时,一块黑方块被安置在运送他棺材的卡车引擎盖上,像一面团旗。这种血脉相承,硬边服务于柔软精神的传统依然存在。这不是数学,而是呼吸。

C63 由Elizabeth Gourlay创作(2022)
我们在已故Elizabeth Gourlay(1961–2024)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一遗产。她的创作从不拘泥于线条的刚性,而是关注其共鸣。就像早期寻求视觉音乐的先驱者一样,Gourlay的构图如同乐谱。然而,Malevich追求激进的零点,而Gourlay则发现了一种冥想的积累,利用细微的色彩和色调变化创造出一种感觉是生长而非建造的几何形态,是“心境图”而非蓝图。
原色与Concrete Art中的乌托邦
随着De Stijl和构成主义的出现,后来是Concrete Art,出现了不同的信仰。在这里,网格不是通向灵魂的窗口,而是更好社会的模型。决定性时刻是在1930年Theo van Doesburg发表《Concrete Art宣言》时,他宣称“没有什么比线条、颜色、表面更真实”。这个理念是激进的:抽象画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如简化的树),而具体画则是它自身的现实。它不说谎。
这种对绝对清晰艺术的追求,摆脱了情感的混乱,创造了一种特定的宁静强度。这种氛围在Mouans-Sartoux的Musée d’Art Concret中触手可及,我们在IdeelArt经常造访那里。它提醒我们,这种特定形式的抽象艺术提供了一种和平的身体体验,是混乱世界中的逻辑避难所。
XXIV 33 212 (双联画)由Pierre Muckenstürm创作(2024)
那种“具体”稳定感是Pierre Muckensturm作品的核心。他并不是试图表达一时的感受;他是在构建一个对象。通过围绕精心校准的间隔和重量来组织他的画布,他创造了一种不可避免的静止感。这是Concrete承诺的当代延续:一个完美平衡的图像或许能引发一个平衡的心灵。
网格、城市与符号
随着世纪的推进,网格从乌托邦蓝图转变为更模棱两可的东西。它开始看起来像监狱的栏杆,或电子表格的布局。1980年代,由Peter Halley等艺术家领导的新几何运动,将方形重新诠释为“细胞”——既指生物细胞,也指监狱牢房,通过现代基础设施的“导管”连接。

Large Test Pattern 3 by Tom McGlynn (2002)
今天的几何艺术家常常充当这座城市景观的解码者。我们被说明性图形、地铁地图和警示标志包围。Tom McGlynn 在这种方言中运作。他将城市的视觉噪音——店面、标牌、标志——视为原始数据,剥离商业信息,只留下城市环境的骨架语法。

Enchantment Hurdu by Philippe Halaburda (2020)
同样,Philippe Halaburda 绘制了另一种领域。他的“心理地理”看起来像疯狂的交通地图或爆炸的电路板,捕捉定义我们生活的无形数据和运动流。Mondrian绘制了纽约网格的布吉伍吉节奏,当代艺术家则描绘了服务器农场的过载。
感知:当眼睛出现故障
如果早期抽象艺术是严肃的,那么中世纪带来了对人类操作系统的“破解”:视错觉艺术。当MoMA于1965年举办“响应之眼”展览时,反应是本能的:一些观众实际上晕倒或报告恶心!艺术品不仅仅是静止在那里;它在对你产生影响。像Bridget Riley这样的艺术家证明,静态表面可以产生运动,这不是魔法,而是视觉生理学的结果。

Mareas by Christina Ghetti (2024)
当代艺术家已从对视网膜的激烈“冲击”转向更微妙的震动。Cristina Ghetti 利用摩尔纹效应,即重叠网格产生的干涉图案,但她放慢了节奏。她的作品不像60年代那种令人眩晕的眩晕感,而是一种触觉的嗡鸣,一种视觉频率,邀请观众调整焦点。这不仅仅是欺骗眼睛,而是测试其极限,创造一个数字故障与绘画画布相遇的空间。
几何和谐:计算机之前的算法
早在生成式 AI 出现之前,几何艺术家就已使用算法。Sol LeWitt 著名地写道:“理念成为制造艺术的机器。”艺术家的工作是编写代码(规则);执行则是次要的。这与文学中的 Oulipo 组织相呼应:作家们相信严格的限制(如写一部不含字母“e”的小说)能激发更大的创造力。

Dawn Light Skew 2 by Debra Ramsay (2023)
如今,这种“算法”方法已成常态,无论是否使用计算机。Debra Ramsay充当人类数据记录者。她追踪自然环境的变化——一年中特定树木颜色的变换——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严谨的线条系统。结果是一幅看似抽象,实则是时间与光线的具体数据集的画作。

Untitled 2023 (Black-Purple) (Left) & Untitled 2023 (Red-White) by Jasper van der Graaf (2023)
我们在Jasper van der Graaf的作品中看到类似的严谨,他的作品解构了图案的概念。通过移动和重新组合几何模块,他创造出一种视觉节奏,仿佛是一种我们几乎能理解的语言。这是系统的美:看到数学运算成功的满足感,即使方程式仍然隐藏。
严谨与顽皮:打破网格
人们误以为几何艺术缺乏幽默感。但“古怪抽象”有着悠久的传统。想想 François Morellet,他用圆周率的数字决定画作的曲线,或 Heimo Zobernig,他以故意且讽刺的随意态度使用网格。几何可以是一场游戏,一种为了打破规则而设定规则的乐趣。

12 Shapes by Dana Gordon (2024)
Dana Gordon Dana Gordon 活跃于这种有序的热情区域。他的画作由密集、有节奏的形状簇构成,暗示出一种网格结构,却不被其束缚。这是一种几何即兴创作——就像爵士乐一样——结构提供节拍,而色彩和笔触则自由即兴发挥。结果是一种“松散的几何”,感觉生动且始终充满趣味,而非刻意计算。

Red Frames 由 Daniel Göttin 创作(2019,阿姆斯特丹,永久装置)
在三维领域,Daniel Göttin 将这种玩味带入现实世界。他使用工业材料、胶带、木材、金属介入建筑空间。他遵循严格规则,但结果由房间的不规则性决定:通风口、角落、窗户。这是理想的正方形与展墙混乱现实之间的对话。
超越平面:激烈的几何
"你所见即所见," Frank Stella 说,坚持认为绘画只是一个物体,而非窗户。这促使艺术家们彻底打破矩形。现代艺术家 Angela de la Cruz 著名地将几何单色画打破画框,将画作揉成雕塑般的废墟。

Bulge 由 Holly Miller 创作(2007)
虽然不那么激烈,许多当代艺术家同样致力于让几何逃离平面。Holly Miller 用实物线代替绘画线条,直接在画布上缝制。“线”不再是表现,而是一种投射真实阴影的物理张力。

Brand New Day 由 Tom Henderson 创作(2018)
同样,Tom Henderson 进入工业质感领域,使用有机玻璃和油画材料创作墙面雕塑,捕捉光线和反射,随着观者移动而变化。Louise Blyton 则用她的异形画布和原麻布挑战传统的四角画面,通过天然材质的纹理软化了硬边。它们提醒我们,几何不仅是一个思维概念;它是世界中的实体,具有重量、质感和影响。

Inside and Outside 由 Louise Blyton 创作(2020)
结论:与系统共生
我们生活在未曾选择的几何环境中:城市规划、界面、物流网络。几何抽象不仅仅是这些系统的镜像;它提供了一个空间来审视它们、放慢它们,或想象替代方案。
无论是通过 Elizabeth Gourlay 的冥想乐谱,还是 Tom McGlynn 的城市解码,这些艺术家都证明了几何不是牢笼。它是一种语言。现在的挑战不是重复经典,而是看看这些形式如何在几何既是我们栖息地又是限制的世界中依然能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