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迪布费与回归本质
艺术是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我们如何识别它?创造冲动的起源是什么?创作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于1940年代末期前往撒哈拉沙漠。在经历了十年的间歇后,他刚刚重新致力于创作艺术,杜布菲希望这次旅行能帮助他摆脱他认为抑制了他艺术视野的文化影响。他在旅行中带了几本日记,素描了他所遇到的风景、生物和场景。在他认为这将帮助他重新连接原始创造冲动的理论下,他模仿了阿拉伯撒哈拉土著的风格,他认为他们的艺术是纯粹和原始的,没有受到文化偏见的影响。在这次旅行的某个时刻,他向一个在沙漠中遇到的阿拉伯土著提供了铅笔和纸,并鼓励他画画。那个人模仿了杜布菲在日记中所做的画作风格。但这是一种双重模仿:一个当地人模仿一个外国人对当地风格的模仿。在这个轶事中潜藏着关于文化如何创造的深刻思考,关于人类为何创作艺术的原因,以及风格如何受到影响的方式。而在其中,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
让·迪布费与对粗犷艺术的探索
在年轻时展现出卓越的绘画天赋后,杜布菲特在艺术学校只待了六个月便离开了,因其知识限制和机构傲慢而感到沮丧。他完全放弃了绘画,尝试了各种其他兴趣和职业。但在他四十多岁时,杜布菲特突然重新找回了他的创造本能,发现了他最终称之为原始艺术的新灵感。原始艺术的翻译是“原始艺术”。杜布菲特意识到,正式艺术界之外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创造现象世界,那里的非专业艺术家,包括儿童和精神病患者,正在创造本能和真诚的杰作。
杜布菲尊重这些未经训练的艺术家缺乏文化包袱。他们是自由的。他们的作品与学术分析或历史潮流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创作艺术并不是为了被认可、获得优势或参与市场。他们创作艺术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并且参与的过程与专业艺术家所参与的过程截然不同。他被他们的原始性所启发,致力于再次变得不专业;通过忘却他所学到的东西,他说:“在艺术家中,就像在牌手或情人中,专业人士有点像骗子。”
原始与文化
他回归到一种孩童般的原始绘画风格,通过这种风格他试图与自己最基本的创造本能建立联系。他开始收集和展出未经训练的艺术家的作品。为了配合他第一次展出艺术粗野(Art Brut)艺术家的展览,他发表了一份宣言,愤怒地抨击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以及他们围绕艺术构建的虚假文化。在他的宣言中,他指出:“艺术讨厌被认出并以其名字打招呼;它会立刻逃跑。只要一被揭穿,只要有人指着它,它就会逃跑。它留下的只是一个穿着背上挂着‘艺术’大牌的傻瓜,大家立刻用香槟淋它,而讲师们则牵着它从城镇到城镇,鼻子上挂着一个环。”
但这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必须是孩子才能像孩子一样创作艺术?一个人是否必须狂野才能狂野地绘画?还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能力去忘却,回到一种孩子般的狂野状态?杜布菲决定,如果他要学习如何掌握原始艺术,首要任务就是完全摆脱观念,他认为观念是文化的产物,是阻碍他创作真正艺术的毒药。
让·迪布费 - 机械音乐,1966年。125厘米 x 200厘米。©照片 劳伦特·苏利-乔梅斯/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狼嚎
到1960年代,杜布菲通过他的流动艺术粗糙展览和他那种儿童般、原始风格的画作,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他仍然感到自己与原始艺术冲动没有联系。然后在1962年的一天,当他在涂鸦时,他有了一个突破。这个涂鸦,一个简单、无意识、不受限制的画作,不知怎么地传达了他的艺术真理。他将其作为他新风格的基础,这种美学他称之为Hourloupe,源自“hurler”意为咆哮和“loup”意为狼。
杜布菲的Hourloupe时期是他最富有成效的时期。他不仅创作了定义他特立独行个人风格的标志性画作,还跨越了其他美学领域。他制作了宏伟的公共雕塑,因其能够让人们融入其中,成为艺术体验的一部分而受到赞誉。他还创作了Coucou Bazar,这是一个以他的一幅画作为模型的舞台制作,演员们为三维作品的某些元素赋予生命,使艺术作品栩栩如生。
让·杜布菲 - 纽约摩根大通广场的雕塑
野蛮艺术
让·杜布菲的原始艺术中最引人入胜的元素之一是它与美学毫无关系。事实上,杜布菲认为美学特质应该完全被忽视,而应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特质。他主张完全拒绝风格,以支持艺术家的个人视野。正如他在《原始艺术宣言》中所写的:“艺术家从他们内心的存在中获取一切(主题、材料选择、转化方式、节奏、写作风格),而不是从古典或时尚艺术的规范中。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纯粹、基本的艺术事业;在所有阶段完全由创作者自身的冲动引导。”
在这些话中,我们发现了杜布菲最大的遗产。在他试图描述和体现艺术粗糙的精神时,他回答了关于艺术的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他回答了艺术是什么的问题:艺术是视觉。他回答了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艺术的问题: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而不仅仅是在被认可的场所和机构中。他回答了如何识别艺术的问题:我们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它,而不仅仅是在我们预测它会出现的地方。他回答了创造冲动的起源的问题:它源于一个清晰的时刻。他告诉我们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什么:超越界限。通过追随他的榜样,我们可以希望回归艺术的本质,这与国籍、政治、经济、智力和历史无关,并且拒绝诸如年轻或年老、理智或疯狂、健康或生病、受过训练或未受过训练等虚假标签。艺术粗糙教会我们,真正的艺术将我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冲动中,这是所有人共享的。
特色图像:让·杜布菲 - 穿着褶皱裤子的普吕姆先生(亨利·米肖肖像),1947年。油画和砂砾在画布上。支持:1302 x 965 毫米,框架:1369 x 1035 x 72 毫米。© ADAGP,巴黎和DACS,伦敦 2018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 Barcio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