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塔斯馬尼亞的一座博物館聚集了零藝術運動的創始人

A Museum in Tasmania Gathers the Founders of the Zero Art Movement

塔斯馬尼亞的一座博物館聚集了零藝術運動的創始人

澳洲藝術收藏家及賭博大亨大衛·沃爾什(David Walsh)最近在他位於塔斯馬尼亞霍巴特的舊與新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簡稱MONA)開設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展覽,展覽主題為零藝術運動。展覽名為ZERO,展出了來自七個國家的16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幾件作品自半世紀前首次亮相以來,首次在此展出。為了給訪客提供更多的戲劇性,以及更多的動力前往這個偏遠地點,這個宏偉展覽的環境也增添了不少色彩。MONA大部分位於地下。這座建築位於澳洲現代主義建築師羅伊·格朗茲(Roy Grounds)設計的兩座地標性建築物的幾層樓下。與大多數其他博物館不同,這些博物館歡迎自然光並努力讓訪客感受到開放和友好的空間,MONA則顯得相當不自然,有時甚至有些不友好。進入後,訪客會下降到一個有些外星的環境中,建築的力量常常與其所支持的藝術作品相互競爭。然而,這個空間也促使觀眾彼此尋求安慰,並與作品互動。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環境非常適合展示零藝術家的作品,因為它體現了他們兩個基本理念:藝術關於可能性和未知,並且應該涉及人、材料和空間之間的真實體驗。

零拯救

零運動是由海因茨·麥克(Heinz Mack)和奧托·皮內(Otto Piene)於1957年創立的,出於重新開始的願望。與他們的許多同時代人一樣,麥克和皮內努力逃避過去,擺脫已經控制了他們那個時代大部分藝術的自我主義和情感。在杜塞爾多夫,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藝術畫廊寥寥無幾。而在其他地方,市場的品味傾向於表達一種“個體崇拜”的藝術作品,這種作品的美學立場表達了個人情感,例如塗鴉派非形式藝術抽象表現主義。麥克和皮內認為合作比個人主義更重要。他們相信藝術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在創作者、觀眾、材料和環境之間引發的經驗。他們感到傳統的、單一的藝術家創作的物件已經死去,他們希望引發一個新的起點,讓未來能夠扎根。

零藝術展覽 奧托·皮內 古恩特·烏克爾 及其他許多人

奧托·皮內 - 旋轉舞(Pirouettes),1960年代;於2012年重現。更多天空收藏 © 奧托·皮內。VG Bild-Kunst/版權機構,2018年。圖片由舊與新藝術博物館(Mona)提供

麥克和皮內於1957年4月11日在他們的工作室舉辦了他們認為是藝術未來的第一次展覽。這是一個為期一夜的活動,旨在擁抱短暫性。展覽引起了極大的興趣,隨後迅速舉辦了幾個更多的體驗性一夜展覽。但直到1957年9月他們的第四次展覽後,他們才想出了「零」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合作。這個詞旨在傳達過去已正式結束的概念——這是未來的起點。正如皮內所描述的:「我們將這個術語視為一個指示沉默區域和純粹可能性的詞,象徵著新的開始,就像火箭發射時的倒數計時——零是舊狀態轉變為新狀態的不可比擬區域。」

零藝術展覽 阿道夫·盧瑟 古恩特·烏克爾 及其他許多人

阿道夫·盧瑟 - 瓶子破碎室,(Bottle Smashing Room),1961年;於2018年重建。收藏 阿道夫·盧瑟基金會,克雷費爾德。版權:阿道夫·盧瑟基金會。圖片由舊與新藝術博物館(Mona)提供。

零,不是零

儘管這個運動是開放的,麥克和皮內卻有一個奇怪的自負。他們規定,在寫到他們時,創始人應被稱為「Zero」,而其他相關藝術家則應被稱為「ZERO」。這就是為什麼MONA的展覽使用全大寫字母——因為它主要展示了與這一哲學相關的更大國際藝術家網絡的作品。儘管如此,正如MONA的ZERO所表明的,運動中並沒有外人。所有人都受到歡迎。沒有Zero宣言,也沒有官方會員資格。這種態度導致ZERO藝術家創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在本次展覽中體現了如阿道夫·盧瑟的《瓶子破碎室》(1961年)和克里斯蒂安·梅格特的《鏡子環境》(1963年)等標誌性ZERO作品的重現。這個運動的歡迎態度在本次展覽中也得到了體現,展出了來自Zero所啟發的許多其他國際運動的藝術家,例如日本的Gutai Group、巴黎的新現實主義、美國的光與空間運動,以及被稱為Fluxus的國際運動。這些聯繫的例證是馬塞爾·杜尚、羅伊·利希滕斯坦和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稀有作品,這些作品突顯了他們的實踐中與他們大多數人所知的作品截然不同的方面。

零藝術展覽 羅伊·李奇登斯坦 瓦爾特·烏克 和許多其他人

羅伊·李希滕斯坦 - 海景 II, 1965。科恩收藏,格羅斯邁謝德。版權:羅伊·李希滕斯坦遺產/版權代理,2018。圖片由藝術家及舊與新藝術博物館(Mona)提供

這次展覽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它重新聚焦當代對於更新當代藝術的需求。儘管零運動的創始人在1966年正式解散,但他們所開始的運動從未真正結束。而這次展覽也暗示了更重要的事情:或許零藝術運動從未真正開始。它或許不是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發明出來的運動,而是實際上是更大連續體的一部分,這個連續體無限延伸,追溯到人類渴望使用視覺現象超越自我,追求純粹和新穎的第一刻。MONA的ZERo作品如此新鮮,如此充滿活力,即使在現在,它們也激勵我相信ZERO甚至可能在今天繼續,無論何時藝術家們聚在一起合作創作超越預期或已知的美學作品。事實上,此刻,這次展覽及其傳遞的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它提醒我們零藝術的關鍵信條:藝術是關於經驗,以及人們之間、他們的環境和他們合作努力想像更美好未來之間的關係。MONA的ZERO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4月22日。

特色圖片:Gianni Colombo - Spazio elastico, (彈性空間), 1967–68。收藏 Gianni Colombo 檔案,米蘭 © Gianni Colombo 檔案。圖片由舊與新藝術博物館 (Mona) 提供。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