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夏洛特·帕克,一位值得了解的抽象藝術家

Charlotte Park, An Abstract Artist To Know

夏洛特·帕克,一位值得了解的抽象藝術家

我在夏洛特·帕克的作品中發現了熟悉的事物。我在她的畫作中看到幾乎無邊的焦慮和探索,在某些時刻被寧靜或靜止所取代,但始終充滿信心。帕克今天並不是一位特別知名的藝術家,儘管她最親近的同事卻是過去一個世紀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她曾與詹姆斯·布魯克斯結婚,布魯克斯的作品在泰特、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史密森學會等多個機構收藏中都有展出。帕克和布魯克斯住在紐約市的傑克遜·波洛克和李·克拉斯納的隔壁。當波洛克和克拉斯納搬到漢普頓時,帕克和布魯克斯接管了他們的公寓,然後又跟隨他們來到長島。儘管社交上被數十位其他才華橫溢的畫家包圍,帕克卻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視覺聲音,對我來說是瞬間可以產生共鳴的。也許她今天相對於她的同代人較不為人知,因為他們都快樂地與抽象表現主義相關聯。儘管許多當代藝術作家和經銷商已經明顯試圖“重新發現”帕克,並將她的作品強行納入同樣的歷史背景中,但我並不想將帕克寫作為那個運動、趨勢或現象的一部分,無論它是什麼。對我來說,帕克似乎一直在進行一場個人的藝術旅程,這是一種獨特的演變。與許多同伴不同,他們在獲得批評成功後便僵化,帕克在她的職業生涯晚期達到了巔峰,就像一位智慧的智者終於登上山頂,看到一切,最終在最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了所有。儘管抽象表現主義在我看來總是關於某種“自我”,但帕克創造的作品更像是關於“全體”。她的畫作不僅描繪了她的個性,還描繪了她的人性——她從探索者到內心平靜的演變。

孤立中的身影

帕克於1918年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並於1939年獲得耶魯大學的藝術學位。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戰略服務辦公室(OSS)工作,該辦公室後來成為中央情報局(CIA),戰後與布魯克斯一起搬到紐約。在戰後的曼哈頓,她和布魯克斯發現自己身處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藝術前衛之一。然而,似乎只有那個時期的作品中滲透出對抽象的關注。她的畫作對於她的當代藝術家所關心的主要議題,如潛意識、自動繪畫、超驗主義或神話創造,幾乎沒有表現出興趣。帕克似乎並不認為自己像波洛克那樣是自然的化身。相反,她的繪畫方式更像是一位對於繪畫本質及其是否真的適合表達人類經驗的整體性提出根本性問題的藝術家。

夏洛特·帕克的新作品在紐約展出

夏洛特·帕克 - 《太陽》,1950年。油畫於紙上,裱於畫布。18 x 24 吋(45.7 x 61 公分)。© Berry Campbell Gallery


早期的畫作如《面具》(1950年)、《太陽》(1950年)和《出發》(1955年),暗示著某人似乎在試圖描繪人群——擠在一起的、生物形狀在推拉的遊戲中。這些畫作中的形狀本身並不是主要的題材。相反,它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才是重要的。在她於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大多數黑色畫作的延伸系列中,朴似乎在試圖撕裂塑膠現實,以發現表面背後的某些東西。憤怒和挫折感似乎嵌入這些粗糙的視覺爆發中。情感、寓言和隱喻試圖表達自己,但這些畫作似乎幾乎無法承載它們的訊息。這些畫作不斷成功傳達的一個宣言是,無論是誰畫的它們,都感到孤獨。

美國藝術家夏洛特·帕克的新無標題作品在紐約展出

夏洛特·帕克 - 無題,1985年。壓克力畫於紙上。28.6 x 28.6 公分。© 詹姆斯·布魯克斯和夏洛特·帕克基金會。由貝瑞·坎貝爾畫廊提供

尋找網格

一些作家抵抗講述故事的召喚,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他們只是想寫作,沒有結構,沒有期望。故事可能是一個囚籠,剝奪了作家許多創作自由。一些畫家對於網格也有同樣的感受。必須創作所謂的作品,遵循現有的視覺格式,對於一位只想畫畫的藝術家來說,這是一種真正的挫折。她的作品在她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所表現出的焦慮,表明朴對這種掙扎非常熟悉。在1950年代和60年代,以及進入70年代初期,她的作品對畫框的界限進行了激烈的反抗,削弱了網格的影響,拒絕了傳統的和諧與平衡的觀念,並忽視了許多同時代藝術家所接受的“全覆蓋”構圖策略。她在職業生涯前半段創作的許多畫作對我來說根本不算是畫作——它們更像是鬥爭:與空間的鬥爭;與光線的鬥爭;與物質性的鬥爭;與波利尼西亞人所稱的mana的鬥爭:存在於所有事物中的能量。

美國藝術家夏洛特·帕克的新黑白作品在紐約展出

夏洛特·帕克 - Pereshia, 1976。壓克力畫布。18 x 18 吋(45.7 x 45.7 公分)。© Berry Campbell Gallery



帕克將能量投入她的畫作中。她將某種生動的東西從自己身上轉移到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一幅畫中。然而,這場鬥爭在1970年代中期突然結束,當時帕克進入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美學旁支——彼得·蒙德里安及其新造型主義的遺產。像《蓮花草》(1975)、《黑心蘭》(1975-77)和《佩雷希亞》(1976-78)這些畫作正好接續了蒙德里安簡化的新造型色彩調色板和網格結構的結束。不同的是,帕克全是自由手繪,並且心態自由。她的新造型網格畫階段雖然短暫,但網格的概念在她的作品中貫穿了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似乎帕克並不是在與框架的限制和構圖結構的反自由主義掙扎,而是意外地在擁抱這些參數中找到了某種秘密的自由。她的畫作總是充滿自信,但網格在她的畫中出現得較晚,使它們顯得安靜而靜止。在她的作品中,我個人最不認同這些平靜的畫作,但我敢打賭我的意見對帕克來說毫無意義,因為她是一位主要為自己創作的稀有藝術家。

特色圖片:夏洛特·帕克 - 無題,1960年。油畫,34 x 34 英寸(86.4 x 86.4 厘米)。© Berry Campbell Gallery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