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Gagosian 巴黎聚集創作白色藝術的藝術家

Gagosian Paris Gathers Artists Who Create Art Blanc sur Blanc

Gagosian 巴黎聚集創作白色藝術的藝術家

Gagosian 巴黎舉辦的名為Blanc sur Blanc(白色上的白色)的展覽,再次點燃了關於全白藝術有效性的永恆辯論。這場對話至少可以追溯到1918年,當時俄羅斯藝術家卡齊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首次展示了他的畫作“白色上的白色”——一幅傾斜的白色方形圖像,背景為白色。馬列維奇因三年前在《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0,10》中揭示的“黑色方形”畫作而聲名狼藉。然而,“白色方形”將憤怒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不僅挑戰了藝術中主題的價值,還挑戰了顏色的價值。在馬列維奇之後,無數其他藝術家創作了全白的藝術作品:從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極簡主義作品“白色畫(三面板)”(1951),他曾說過“畫布從來不是空的”;到賽·湯布利(Cy Twombly)粗獷的、準具象的全白雕塑;再到瑪麗·科爾斯(Mary Corse)的“無題(電光)”(2019),一件白色光雕塑,散發著稀疏的後原子光輝。藝術收藏家堅信全白藝術的文化和財務價值,這一點在至少兩個最近的拍賣結果中得到了證明:羅伯特·瑞曼(Robert Ryman)的全白畫作“橋”(1980)在2015年於佳士得拍賣中售出超過2000萬美元(美國),以及亞歷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全白移動裝置“21片白葉”(1953)在2018年以1790萬美元(美國)成交(超過其高估價的兩倍)。然而,對於藝術界以外的人來說,白色上的白色藝術可能令人惱怒。或許當前Gagosian展覽的天才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向公眾展示一件全白藝術作品,也不是單一藝術家的全白作品選集。相反,它匯集了27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了廣泛的時間段、運動、媒介、意圖和個人背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看到如此多的白色藝術作品揭示了許多仇恨者未能承認的微妙真相:確實不存在純白的概念。

白如宣言

Blanc sur Blanc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幅由意大利藝術家Lucio Fontana創作的全白撕裂畫布。在展覽的新聞資料中,Gagosian提到Fontana於1946年發表的一篇名為《Manifesto Blanco》(白色宣言)的文章。儘管這篇文章有些激昂,但它可以為那些懷疑單色畫價值的觀眾提供一些指導。然而,與其標題所暗示的相反,《白色宣言》實際上從未提到白色這個顏色。相反,它談到了對一種“擺脫所有美學技巧”的新藝術的需求。對Fontana來說,白色的純粹象徵著這一新的起點。《白色宣言》呼籲藝術家專注於“顏色,空間的元素;聲音,時間的元素;以及在時間和空間中發展的運動”,Fontana堅持這一策略將導致創作出“比藝術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自然”的作品。

Gagosian 巴黎 2020 年 Blanc sur Blanc 展覽

安裝視圖。藝術作品,從左到右:© 盧西奧·馮塔納基金會,米蘭 / 由 SIAE / ADAGP,巴黎,2020;© 賽·湯布利基金會;© 伊米·克諾貝爾 / ADAGP,巴黎,2020。照片:托馬斯·蘭內斯

《白色宣言》中表達的概念構成了空間主義的基礎,這一運動是方塔納在翌年創立的。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方塔納通過兩個開創性的作品系列闡明了空間主義的核心要素。第一個是他的「環境」系列——15件現在被認為是裝置藝術首例的光雕塑。每個「環境」基本上是一個由單一顏色的光照亮的定制房間。無論是白色、黑色、紅色、藍色、綠色或其他顏色,方塔納認為單一顏色與空曠空間的融合體現了他思想的本質。方塔納為了闡明空間主義概念而創作的第二個作品系列是他現在標誌性的劃破畫布系列——被刀劃破的單色表面。然而,這些劃痕不僅僅是戲劇的表現。它們創造了通往運動、顏色和空間世界的實際入口。每一道劃痕都將觀眾拉入一個主動的角色,通過揭示畫作背後的空間來吸引我們向內。通過將這個前所未有的畫作部分作為其主題的關鍵方面,方塔納創造了某種動態和神秘的東西。回顧他的「環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劃破的畫布表達了相同的思想,只是規模不同。

Gagosian 巴黎 2020 年 Blanc sur Blanc 展覽

讓·阿爾普 - 小指的朋友,1963年。石膏,4 x 9 1/2 x 5 1/8 英寸 (10 x 24 x 13 公分)。© ADAGP,巴黎,2020年

視野的拓展

像方坦那的劃破畫布一樣,《白色上的白色》中每一件作品都比乍看之下更為複雜。希拉·希克斯的三件紗線雕塑展示了純色概念的脆弱,因為質感和質量對光線造成了混亂。與此同時,瑞秋·懷特瑞德的一件雕塑,乍看之下似乎是一堆隨意靠在牆上的白色建材,卻轉變為一個視覺和情感清晰的場景。這類材料在空間中的堆積已成為日常城市環境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但在這種情況下,懷特瑞德不僅展示了她材料固有的美學存在,還擴展了我們對顏色定義的理解。

Gagosian 巴黎 2020 年 Blanc sur Blanc 展覽

安裝視圖。藝術作品,從左到右:© Enrico Castellani / ADAGP,巴黎,2020;© Atelier Sheila Hicks。照片:Thomas Lannes

最終,也許,這就是白色藝術一直以來的意義——擴展視野。我們能否以不被冒犯的心態來看待如此簡單、如此極簡、如此直接的事物,彷彿藝術家只是挑戰我們去說這太簡單了?我們是否能夠像欣賞鐘聲的簡單、蠟燭的微妙閃爍或羽毛的輕柔撫觸一樣,承認白色藝術的魔力?如此微小的事物能否承載強烈的情感?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很多次,而這次展覽不會是結束,因為總會有藝術家知道白色藝術並不平凡,並且總會感到有必要回到它作為藝術的零點。

特色圖片:安裝視圖。藝術作品,從左到右:Archives Simon Hantai / ADAGP,巴黎;© Rachel Whiteread。照片:Thomas Lannes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