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海倫·弗蘭肯塔勒畫作在雙重回顧展中受到讚譽

Helen Frankenthaler Paintings Celebrated in Dual Retrospectives

海倫·弗蘭肯塔勒畫作在雙重回顧展中受到讚譽

海倫·弗蘭肯塔勒的畫作 是世界上許多最佳博物館的常見景象,也出現在許多著名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博覽會及拍賣會上。但能夠親身體驗海倫·弗蘭肯塔勒的木刻作品的人卻少之又少。她的木刻作品不如她的畫作受到重視,這或許並不令人驚訝。弗蘭肯塔勒最初以畫家的身份成名,她在這一領域的成就至今仍然顯得激進。她在僅24歲時就創作了她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儘管她在30多歲時開始嘗試版畫,但直到她40多歲時才開始製作木刻作品。感謝本月早些時候在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的克拉克藝術學院同時開幕的兩場弗蘭肯塔勒展覽,這位非凡藝術家的粉絲們現在有了難得的機會,來體驗她作品的兩個方面中一些最優秀的可用範例。展覽 如同自然 展出了十二幅大型海倫·弗蘭肯塔勒的畫作,追溯她的職業生涯,從她發明突破性的“浸染”技術之前的早期階段,到她在1990年代創作的更具畫意和實驗性的作品。同時,在克拉克的另一個畫廊中,展覽 無規則 展出了十二幅海倫·弗蘭肯塔勒的木刻作品。這兩場展覽共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人們窺見促使弗蘭肯塔勒成為過去一個世紀最具影響力藝術家的多樣才能。

如同自然:海倫·弗蘭肯塔勒畫作

傳說 海倫·弗蘭肯塔勒 在1952年發明了使她成名的技術。這種技術被稱為「浸染」技術,它涉及在地板上水平作業,並將用松節油稀釋的顏料直接塗抹在未上底漆的畫布上。這樣,顏料便滲透進畫布的纖維中,將圖像和表面轉變為一個整體。她以這種技術創作的第一幅畫作名為山與海。弗蘭肯塔勒講述這幅畫創作的故事時說,她剛從新斯科舍省旅行回來。她說她將那裡美麗的風景帶回了記憶中,並感覺自己也將它們帶在了懷中。她想要畫出這些風景,但並不想僅僅複製它們的圖像。相反,她希望通過抽象的方式來傳達它們的本質和精神。關於她希望達成的目標,弗蘭肯塔勒說:「我認為,這與自然或圖像無關,而是與可以通過某種抽象投射來表達的精神或感覺有關。」

透過將畫布鋪在地上,她找到了一種與作品進行身體互動的方法,讓她懷抱的影像能像農夫在田地裡工作時流出的汗水一樣直接展現出來。通過稀釋顏料,她能夠用油畫和壓克力達到以前只能用水彩實現的同樣透明度。這種透明度提供了一種方式來傳達她現在僅存在於記憶中的風景的短暫性。通過不對畫布進行底漆處理,她讓顏料自行決定其軌跡,雖然受到她的建議和操控的指引,但並不完全由此決定。這是一種革命性的做法。它迅速被其他畫家採納,並被評論家譽為一種激進的變革,自那時以來,這種變革在相當學術的術語中被廣泛討論。但這種技術的根源並不在於學術界。它與潮流或藝術史毫無關係。它們僅僅是直覺的。

美國畫家海倫·弗蘭肯塔勒在紐約的作品海倫·弗蘭肯塔勒 - 《山與海》,1952年,油畫和木炭於未上漆畫布上,86 3/8 × 117 1/4 吋

感受勝於解釋

如同自然中展出的作品選擇證明了Frankenthaler遠不是一位試圖推進繪畫歷史的學者,而更像是一位沉思的藝術家:一位在尋找某種東西的人,正在播種、種植、工作和懷抱希望。完美的例子是畫作牛奶林拱廊,這是一幅驚人的、不對稱的形式組合,凍結在和諧與混亂之間的變形中。像她的許多作品一樣,這幅畫渴望被深深地凝視,不是為了構思出一個解釋,而是為了讓人能夠體驗到一種感覺。

而且如果還有任何懷疑認為 Frankenthaler 更注重情感而非學術,那麼 如同自然 透過包含如此多巨大規模的畫作來消除這種懷疑。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必須是宏偉的 白色方形。它的高度超過兩米,長度達六米半,這更像是一種環境而非一幅圖像。站在其中,顏色轉化為情感。在顏料層相互滲透的空間中,原始的可能性感覺展現出來。這明確證明,儘管她最著名的技術是開創性的,但對於 Frankenthaler 來說,這僅僅是 抽象投射精神和自然感受的手段。

海倫·弗蘭肯塔勒的作品 紐約畫廊海倫·弗蘭肯塔勒 - 牛奶林拱廊,1963年,壓克力畫布,86 1/2 x 80 3/4 英寸,219.7 x 205.1 厘米

無規則:海倫·弗蘭肯塔勒木刻

無規則,是海倫·弗蘭肯塔勒木刻的聯合展覽,其靈感來自於海倫·弗蘭肯塔勒最著名的名言之一:“沒有規則……這就是藝術誕生的方式,這就是突破發生的方式。違反規則或忽視規則,這就是發明的本質。”正是這種發明的精神促使弗蘭肯塔勒徹底重塑了木刻印刷的技藝,以達到她所追求的特定美學特質。傳統上,木刻印刷的外觀是由白色線條和銳利的形狀所定義。但弗蘭肯塔勒希望在她的木刻印刷中實現一種柔和感,能夠傳達出她從畫作中引導出的那種空靈之美。為了實現她的目標,她創造了一個個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耗時且複雜。結果是壯觀的,並在本次展覽中全面展出。

無規則東方及其以外開始,這是Frankenthaler完成的第一幅木刻版畫。感性的形狀以柔和、有機的方式相互融化。豐富而鮮豔的顏色幾乎看起來像是畫上去的。它看起來與之前的任何木刻版畫都截然不同。接下來展出的是Frankenthaler與兩位日本工藝大師合作的木刻作品,木雕師Reizo Monjyu和印刷師Tadashi Toda。與他們合作傳統技術時,Frankenthaler接受了讓木材紋理在最終版畫中顯現的想法。接下來,展覽提供了Frankenthaler在1990年代實驗的處理紙張的瞥見,這些作品包括自由落體半徑。最後,展覽以Frankenthaler創作的一些最終和最精美的木刻作品作結,包括宏偉的蝴蝶夫人,這是一幅長達兩米、102色的木刻版畫三聯畫,使用了46個獨立的木塊和手工製作的紙張印刷而成。

美國藝術家在紐約海倫·弗蘭肯塔勒 - 蝴蝶夫人,2000年,來自46個木塊的102色木刻,41 3/4 x 79 1/2 英寸,106 x 201.9 公分

紀念一位傳奇

自海倫·弗蘭肯塔勒去世以來,已經快六年了。儘管她是過去一個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之一,但她的遺產,諷刺的是,常常因為幫助啟動她職業生涯的突破而被貶低。1952年,她完成了第一幅「浸染」畫作的那一年,恰好是美國藝術界各種力量在尋找下一個大事件的時候。像傑克遜·波洛克這樣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因其激進、厚塗、充滿焦慮的創作方式,享受了近十年的關注。像山與海這樣的畫作,其崇高、扁平、沉思的特質,使弗蘭肯塔勒成為完美的對立面。但這一單一成就實際上只是她職業生涯的開始,這段職業生涯經歷了多次大小不一的演變,並產出了值得比弗蘭肯塔勒迄今所獲得的更多考量的作品。

透過舉辦這兩個同時展出的展覽,如同自然無規則,克拉克藝術研究所優雅地邁出了擴展海倫·弗蘭肯塔勒傳奇的一步。首先,這兩個展覽展示的作品來自兩個主要是私人收藏的機構——威廉·路易斯-德雷福斯基金會和海倫·弗蘭肯塔勒基金會——因此大多數作品之前從未在公共場合一起展出過。其次,通過選擇如此大規模的作品,這些展覽展示了創作過程中所投入的巨大體力勞動,這在博物館中觀看單幅畫作時常常會被忽略,尤其是在網上查看圖像時。第三,這些展覽為未來的回顧展打開了大門,這可能最終有助於將海倫·弗蘭肯塔勒定位為她那樣的多產且多面向的藝術家。如同自然:海倫·弗蘭肯塔勒的畫作將在克拉克藝術研究所展出至2017年10月9日,而 無規則:海倫·弗蘭肯塔勒的木刻版畫則在同一建築的另一個展區展出至2017年9月24日。入場費為20美元,對於會員、持有效證件的學生、18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克拉克圖書館通行證計劃的會員免費。

美國海倫·弗蘭肯塔勒 紐約 繪畫海倫·弗蘭肯塔勒 - 內部風景,1964年,壓克力畫布,104 3/4 x 92 3/4 吋,266 x 236 公分,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特色圖片:海倫·弗蘭肯塔勒 -

所有照片 © 2017 海倫·弗蘭肯塔勒基金會,Inc./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紐約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