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如何創造了立方未來主義

How Alexander Bogomazov Created the Cubo-Futurism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如何創造了立方未來主義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是現代藝術中一位被低估的英雄。他於1880年出生在烏克蘭基輔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那時該地區仍屬於俄羅斯帝國。儘管在遠離俄羅斯文化中心的地方長大,博戈馬佐夫在30多歲時已成為俄羅斯前衛藝術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成員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是在一種獨特的俄羅斯繪畫風格——立體未來主義的領域,該風格將立體主義的理論與意大利未來主義的理論相結合。博戈馬佐夫並不是立體未來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畫家。這一榮譽屬於像柳博夫·波波娃和卡齊米爾·馬列維奇等藝術家。相反,他的貢獻來自於他對藝術理論的著作。1914年,博戈馬佐夫發表了《繪畫與元素》,這篇論文現在被認為是20世紀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論著之一。在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繪畫的本質,並解釋了他認為前衛藝術家應如何接近他們的作品,以便成為新興的“新藝術”的一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理論相當簡單。他指出,例如,所有藝術都是基於主要的圖像元素:點;解釋說,點然後擴展成一條線,線擴展成一個平面,平面擴展成一個質量,而質量則在空間和時間中移動。他的突破性觀點在於,他相信這些塑性現實本身就值得在藝術中捕捉。

未來的邏輯

在他的青年時期,博戈馬佐夫保持著日記,寫詩,並自學成為偉大藝術家的原則。但他也寫到感到被周圍的單調所窒息。當他意識到必須拒絕過去的邏輯,並採納對未來的進步觀點時,他的態度才有所改善。他擁抱機器、工業時代和城市的興起,並說服自己可以創造出一種新藝術,不僅傳達現代時代的視覺特徵,還包括其情感的複雜性。這些相同的思想在他那一代的許多其他成員中也很普遍,不僅在俄羅斯,還遍及整個歐洲。這些思想導致了許多起義——文化和軍事上的——包括烏克蘭獨立的革命。這些思想也使許多藝術家逃離基輔,前往其他首都,如巴黎和維也納。然而,博戈馬佐夫一生都堅持對故鄉人民和文化的承諾。除了在高加索短暫的教學時間外,他一直留在基輔教學和繪畫,直到1930年去世,享年50歲。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城市風景 基輔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 城市風景。基輔。約1913年。油畫。45.5 x 40 公分。私人收藏

儘管他熱愛自己的家,但他也迫切渴望改變它。大約在1911年,他在給未來妻子的信中表達了他的感受,寫道:“基輔在其塑形體量方面,充滿了奇妙、多樣和深刻的動態。街道向天空擠壓,形狀強烈,線條充滿活力;它們崩潰、破碎、歌唱和遊玩。”但他對藝術家們變得如此缺乏想像力感到沮喪。在《繪畫與元素》中,他寫道:“一些畫家因為持續的現實潮流而變得‘失明’,並聲稱我們被死寂所包圍,而不是被真實、動盪和激動的生活所環繞。”他決定通過借用立體派的基本繪畫元素來從個人視角描繪基輔。畢竟,立體派是展示世界如何“破碎成碎片”的完美風格,通過改變輪廓和空間平面,他可以從多個同時的視角展示世界,讓他的畫作“歌唱和遊玩”。他從意大利的未來主義者那裡找到了展示“多樣和深刻動態”的方法,借用他們尖銳的角度線條來捕捉城市的壯麗運動和能量。博戈馬佐夫在《基輔城市景觀》(1914年)和《電車》(1914年)等畫作中完美地綜合了這些技術。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電車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 電車,1914年。油畫,142 x 74 公分。私人收藏

更困難的藝術

博戈馬佐夫進一步鼓舞了他的同時代人,直接攻擊了長久以來的精英主義對於技藝的信仰。舊一代的主流觀念認為,最困難,因此最值得讚揚的畫作是對現實的精湛再現。博戈馬佐夫則持相反的觀點。他主張,成為畫家和成為創作者之間是有區別的。複製現實世界是容易的,因為這只需要能夠重現已經顯而易見的事物。成為創作者則要困難得多。創作要求藝術家從完全個人主義的角度面對世界。他寫道:“畫家要成為創作者,必須在與自然的關係中獲得自由;否則,他將永遠屈從於自然,順從地記錄進入他視野的一切。這樣的畫家……將不可避免地傾向於攝影,作為揭示現實‘如其所是’的理念手段。”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樵夫

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 樵夫,約1913年。水彩畫於紙上。24.6 x 28.7 公分。私人收藏

博戈馬佐夫讚揚洞察力勝於模仿,他寫道:“我所說的是藝術家的無限力量……基於親密的洞察力,以及對圖像價值的徹底了解和理解。”他珍視藝術家對所見事物的無意識感受,這種觀點啟發了像瓦西里·康丁斯基這樣的藝術家,他擁抱抽象藝術的精神追求。此外,他對圖像價值獨立價值的關注是朝向抽象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它教導人們單一塑形元素如圓形或方形的表現本身可以被視為有效的藝術作品。最深刻的是,他在一幅名為《高加索的回憶》(1916)的畫作中融合了他所有的信念。這幅畫呈現出有機形狀的旋轉排列、破碎的平面、傾斜的線條和表現主義的色彩,為超現實主義及隨後出現的許多其他運動奠定了基礎。雖然他的畫作今天可能不再被視為立體未來主義的典範,但他的理論確實使立體未來主義者擺脫了對敘事內容的束縛,並主張他們優先考慮個人的藝術視野,慶祝顏料的內在價值。

特色圖片:亞歷山大·博戈馬佐夫 - 抽象構圖,約1915年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

閱讀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覺的語言:描繪純粹情感的藝術家們

如果一幅畫能直接對你的靈魂說話,卻不展示任何可辨識的事物會怎樣?如果僅憑色彩與形態就能讓你感受到喜悅、憂鬱或超越感,其力量與任何故事一樣強烈呢? 這是推動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以及持續激勵當代畫家的深刻問題。這些先見之明者發現,情感本身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題,而不僅僅是靈感來源。 超越個人表達:當情感成為主題 藝術界有一個關鍵區別常被忽視。許多藝術家是從情感出發作畫,將個人的掙扎、喜悅或...

閱讀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達米恩·赫斯特:英國最具挑釁性的當代藝術家終極指南

Damien Hirst是當代藝術中最具爭議且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對死亡、科學與商業的革命性詮釋,徹底改變了藝術世界。赫斯特於1965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三十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藝術、美學與死亡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並創下破紀錄價格的作品。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抽象藝術家,但赫斯特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他的斑點畫與旋轉畫——展現了對色彩、形式與偶然性的嚴謹投入,與抽象藝術的核心關...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