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瓦西里·康丁斯基的《第七號作品》背後的故事

The Story Behind Wassily Kandinsky's Composition VII

瓦西里·康丁斯基的《第七號作品》背後的故事

Composition VII” (1913) 由 瓦西里·康丁斯基 創作,被許多抽象藝術愛好者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畫作——甚至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抽象畫。然而,當有人第一次看到它時,經常會產生負面反應,表達憤怒、沮喪甚至厭惡。不可否認,這是一幅困難的畫作,尤其對於那些對抽象藝術不熟悉的人來說。首先,它的尺寸巨大,達到200 x 300厘米。其次,畫面完全被無數重疊的無定形形狀、看似隨機的線條和一片色彩的雷區所覆蓋,有些色彩鮮豔,有些則模糊不清。沒有任何東西參照已知的自然世界。只有深度的幻覺是可感知的,但它所退去的空間與現實毫無相似之處。對於那些不願意努力解開其奧秘的人來說,這幅畫很容易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對於那些願意以開放的心態研究它的人來說,“Composition VII” 可以帶來足夠的智力、視覺甚至精神上的回報,足以持續一生。我並不是在誇大其詞。這幅畫對某些人來說確實如此重要——不僅因為它的視覺、物理或形式特質,還因為對於康丁斯基和欣賞他的人來說,“Composition VII” 已經被理解為藝術中精神純粹的具體體現。

通往七的階梯

在1910年至1939年間,康丁斯基創作了10幅畫作,並將其命名為「構成」。如今,只有七幅畫作得以保存,前三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毀壞。但前三幅構成的照片仍然存在。雖然它們缺乏顏色信息,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康丁斯基創作每一幅作品時所經歷的視覺旅程的線索。這段旅程最初涉及將傳統的風景和人物轉化為簡化的、生物形狀的質量,然後將這些質量引導成越來越抽象的形狀和形式。例如,在「構成 III」中,人類和動物的形狀仍然可辨認,或許在遊玩,或許在打鬥,或兩者兼而有之,置身於一種田園環境中。但在「構成 IV」(1911年)中,形狀幾乎無法辨認。康丁斯基告訴我們,在這幅圖像中,右下角有幾個人物躺著,右上角有兩座塔樓矗立在山丘上,他形容這一場景為同時存在的戰爭與和平。但如果沒有他的解釋,我很難得出這個結論。

瓦西里·康丁斯基《第六號作品》

瓦西里·康丁斯基 - 《第六號構圖》,1913年。油畫,畫布。195 x 300 公分。國家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作品 V」(1911年)更加抽象,然而它所表達的情感卻比早期的作品更為強烈。在這幅畫中,畫中的形狀仍然與自然界有些關聯,因為稍微類人形的圖案和準自然的特徵雖然被簡化,卻仍然散佈在整個畫面中。然而,幾乎完全抽象的是「作品 VI」,這是康丁斯基在「作品 V」兩年後創作的。它最顯著的特徵是其線條,例如畫面中間的六條平行線,類似吉他的頸部。根據康丁斯基的說法,這幅畫所代表的是「洪水」,即聖經中的諾亞故事。他試圖將這個故事的情感、心理和精神本質——毀滅與創造;恐懼與希望——提煉成一種對平衡與和諧的視覺探索。關於「作品 VI」,他寫道:「這幅畫的原始動機(洪水)被溶解並轉移到內部,純粹的圖像、獨立和客觀的存在。」儘管如此,這幅畫仍然明顯包含一些具象元素,將其視覺語言與外部世界聯繫起來。

內心感受的表達

「第七號作品」被認為是如此重要,因為這是康丁斯基第一次感覺到他達到了為其作品系列命名的理想。在他於1910年出版的開創性著作《藝術中的精神性》的最後一章的最後幾段中,他描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藝術靈感。第一種,他稱之為「印象」,他描述為對外在自然的直接藝術印象。第二種,他稱之為「即興創作」,他描述為「無意識的、自發的表達」,類似於後來超現實主義的自動繪畫實踐。第三種,他稱之為「構圖」,他描述為「一種緩慢形成的內心感受的表達,只有在長時間的成熟後才會表達出來。」當談到「第七號作品」時,「長時間的成熟」這個短語是關鍵。當他創作「第七號作品」時,康丁斯基住在慕尼黑。根據他當時所保留的歷史記錄,我們知道他為「第七號作品」計劃了幾個月,並為此創作了30多幅不同媒介的初步草圖。每幅初步草圖都朝著一個完全缺乏「印象」和「即興創作」的圖像發展。

瓦西里·康丁斯基《第七號構成》畫作

瓦西里·康丁斯基 - 《第七號作品》,1913年。油畫。79 x 119 英寸 (200.6 x 302.2 公分)。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在完成這個里程碑不久後,康丁斯基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被迫返回俄國。因為對戰爭感到沮喪,他幾乎在多年內都沒有畫畫。直到十年後,他才重新開始他的《構成》系列。"構成 VIII"(1923)將其前作的抽象意象轉化為純粹的幾何視覺語言。"構成 IX",直到1936年才完成,並不是純粹的抽象,而是通過添加花卉形狀和其他自然意象重新引入了“印象”的概念。"構成 X"(1939),在康丁斯基去世前五年完成,具有高度的象徵性,甚至現在看來也令人震驚地現代。然而,儘管這些後來的《構成》以及之前的六幅作品都可以被視為有遠見的,但使得"構成 VII"脫穎而出的事實在於,通過實現深思熟慮、系統化、成熟和完全的抽象,它實現了康丁斯基試圖達成的終極理想,不僅是這個系列,還有他所有的20世紀作品。這是康丁斯基第一次通過繪畫實現他認為音樂家通過音樂所達成的:將情感純粹轉化為能夠表達人類精神的形式抽象元素。

特色圖片:瓦西里·康丁斯基 - 《組合 V》,1911年。油畫。74.8 x 108.2 英寸 (190 x 275 公分)。私人收藏。
所有圖片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

閱讀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覺的語言:描繪純粹情感的藝術家們

如果一幅畫能直接對你的靈魂說話,卻不展示任何可辨識的事物會怎樣?如果僅憑色彩與形態就能讓你感受到喜悅、憂鬱或超越感,其力量與任何故事一樣強烈呢? 這是推動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以及持續激勵當代畫家的深刻問題。這些先見之明者發現,情感本身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題,而不僅僅是靈感來源。 超越個人表達:當情感成為主題 藝術界有一個關鍵區別常被忽視。許多藝術家是從情感出發作畫,將個人的掙扎、喜悅或...

閱讀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達米恩·赫斯特:英國最具挑釁性的當代藝術家終極指南

Damien Hirst是當代藝術中最具爭議且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對死亡、科學與商業的革命性詮釋,徹底改變了藝術世界。赫斯特於1965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三十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藝術、美學與死亡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並創下破紀錄價格的作品。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抽象藝術家,但赫斯特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他的斑點畫與旋轉畫——展現了對色彩、形式與偶然性的嚴謹投入,與抽象藝術的核心關...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