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與同理心:威廉·沃林格的基礎著作》
對於任何有興趣了解靈性如何與抽象藝術相關聯的人來說,《抽象與共鳴:風格心理學的論文》(1907年)由威爾海姆·沃林格撰寫,是一本必讀之作。這本書與瓦西里·康丁斯基的《藝術中的靈性問題》(1911年)在同一條線上,後者經常在藝術學校中被引用,作為學生研究抽象發展的基本文本。儘管這兩本書都一般性地涉及藝術與靈性主題,但它們在處理這一主題的方式上有著顯著的不同。康丁斯基在他的書中清楚地闡述了他對音樂與靈性之間關係的看法,並傳達了他希望通過抽象視覺藝術表達這種關係的意圖。沃林格並未寫到視覺藝術與音樂之間的聯繫,但他確實探討了抽象與靈性之間的關係。他還討論了20世紀初人們對抽象藝術的偏見。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抽象藝術不如具象藝術受到尊重。大多數評論家、教師和策展人認為,只有那些無法完美複製自然的藝術家才會轉向抽象藝術。我們現在知道這顯然不是事實。早期抽象藝術中最著名的名字——從康丁斯基到馬列維奇,再到畢卡索,再到蒙德里安,再到喬治亞·奧基夫——在自然主義繪畫方面都非常出色。他們之所以轉向抽象藝術,僅僅是因為他們在尋找不同的、更真實的自我表達方式。通過《抽象與共鳴》,沃林格賦予了抽象藝術家繼續他們前衛追求的信心,成功地論證了抽象藝術在意義和價值上與寫實藝術是平等的。他進一步證明了抽象藝術是人類與靈性世界聯繫的基本表達,並將其確立為人類創造力的基石。
同理心 VS. 抽象
當一位藝術家畫出模仿現實世界中物體的畫作時,可以說這位藝術家表達了同理心。他們通過複製主題來展示與主題之間的同理關係。但在我們學會畫出與周圍實際物體相似的畫作之前,我們首先學會了亂畫。亂畫是一種衝動。亂畫並不那麼模仿現實,而是表達一種感覺;一種衝動;一種能量。即使在我們學會在畫作中複製現實之後,我們仍然保持著那種原始的亂畫衝動。有時我們甚至會欣賞自己的亂畫。我們思考它的特質。我們用手指輕觸筆跡留下的印記;我們聞著墨水的氣味;我們翻過頁面,注意到紙張的半透明性,當從這一面看時,墨水的顏色是如何變化的。無數其他的感覺隨之而來,因為在亂畫的體驗中,內在的認識是我們做了某件事。我們為我們的世界增添了之前不存在的東西。我們創造了。
創造所帶來的快樂是無可否認的。無論我們是畫畫、唱歌、跳舞、建造、雕刻、縫紉、烹飪、打鬥、交談、寫作,還是進行任何其他類型的想像活動,這種快樂都能感受到。在《抽象與同理心》中,沃林格將創造的快樂定義為人類經驗的本質。他追溯其起源至人類手中創造的最古老的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是,他指出這些古代藝術作品中有些模仿現實,但大多數並不如此。大多數是抽象的標記、圖案和形狀。他指出,歷史上一直如此: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並存。古埃及的金字塔並不是由缺乏模仿自然才能的工匠創造的原始形式。我們知道這一點,因為埃及畫作充滿了美學現實主義。金字塔並不現實,因為它們並不是對同理心的嘗試。它們是試圖與未知的事物建立聯繫。它們是對超越的嘗試。沃林格認為,所有的抽象都是對同一衝動的表達,這種衝動是要將我們懼怕的凡人存在與某種不可知的事物調和:靈魂。
放棄有機生命
人類似乎永遠不願面對的痛苦事實是,一切都會死亡。人類知道我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卻被迫放棄它,因為它與我們對持久、安全和控制的需求相悖。在《抽象與同理心》中,沃林格指出,這種對我們有機本性的接受與否認之間的爭執,是我們在歷史上同時在藝術中運用同理心和抽象的原因。他說:“同理心的需求和抽象的需求是人類藝術經驗的兩個極端。”當我們創作出類似於我們所知的客觀生命的藝術時,我們是在向宇宙投射一種物理上的依附。相反,當我們創作抽象藝術時,我們則是在向宇宙投射“一種心理態度。”
沃林格在撰寫《抽象與同感》時所建立的哲學框架,已被依賴超過一個世紀,以幫助提升抽象藝術的公共地位。沃林格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有一種基本的需求,去表達我們內心相信靈魂存在的那一部分。他給了我們語言,幫助我們談論我們的直覺,即這個生命和宇宙中有一些無法解開的謎團。這些謎團驅使一些藝術家試圖理解每一個物體、每一種材料和每一個過程中可能潛藏的隱藏意義。《抽象與同感》及其哲學可能無法幫助懷疑者解釋任何一件特定的抽象藝術作品的意義,但它可以幫助解釋人類對抽象的意志來源,將其框架化為以更具靈性方式表現客觀世界的一種方法。
特色圖片:抽象與同理心:風格心理學論文,威廉·沃林格著。書籍封面。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