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奧托·弗洛因德 - 抽象的啟示

Otto Freundlich - A Revelation of Abstraction

奧托·弗洛因德 - 抽象的啟示

那一年是1912年。34歲的仍然相對年輕的奧托·弗洛因德利希,剛剛決定成為一名藝術家,值得慶祝。他剛剛將一件重要的新作品賣給了一位私人收藏家:一座大型的石膏雕塑,名為「大頭」,讓人聯想到復活節島的古老石頭摩艾,但以獨特的現代主義線條進行了更新。這件作品顯示出弗洛因德利希自四年前離開普魯士故鄉,搬到巴黎的蒙馬特區以來所受到的影響,在那裡他結識了許多其他年輕藝術家,他們在美好時代的末期生活在那裡,如巴勃羅·畢卡索、喬治·布拉克、阿梅德奧·莫迪利亞尼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大頭」典型地體現了這些藝術家對非洲、波利尼西亞和加勒比地區土著藝術的興趣。兩年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們的興趣將徹底改變,美好時代也隨之結束。弗洛因德利希在他的同代人中開創了一個獨特的位置,毫不掩飾地倡導抽象作為一種建設性的、精神的工具,以改善人類的生活。1930年,那位在漢堡的收藏家試圖通過將「大頭」捐贈給漢堡工藝美術博物館來鞏固弗洛因德利希的遺產。然而,弗洛因德利希和他的藝術的命運很快發生了變化。納粹上台,並在1937年舉辦了所謂的「退化藝術」或「Entartete Kunst」展覽,嘲弄所有與納粹美學品味相悖的藝術形式。「大頭」被納粹重新命名為「德·新·人(Der Neue Mensch)」,並在展覽目錄的封面上展示。這件作品在展覽巡迴後顯然被毀壞,與許多其他弗洛因德利希的作品一同消失。1943年,納粹還成功地摧毀了弗洛因德利希本人,他是猶太人,在波蘭的索比堡滅絕營被謀殺。然而,正如目前在弗洛因德利希曾經居住的蒙馬特博物館展出的專題調查《奧托·弗洛因德利希(1878-1943),抽象的啟示》所證明的,弗洛因德利希所創造的美好遺產確實仍然存在。

烏托邦觀點

在當今的動盪政治時期,聽到懷疑者質疑抽象藝術的價值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對於像弗洛因德利希這樣的藝術家來說,這種言論聽起來是荒謬的。除了是一位公開的抽象主義者外,他還是他那一代幾個最具影響力的政治藝術集體的成員。他是十一月小組的成員,該小組以德國革命的月份命名,該革命開創了自由的魏瑪共和國。與包豪斯創始人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一起,他還是藝術工人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倡導藝術中的新思想,同時也是抽象創造(Abstraction-Création)的成員,這是一個致力於削弱主要以具象為主的超現實主義者影響的抽象藝術家集體。弗洛因德利希不僅在政治上活躍,他還能同時在腦海中容納許多看似矛盾的觀念,例如作為一名公開的共產主義者,同時又完全相信人類固有的精神狀態。

奧托·弗洛因德作品畫

奧托·弗洛因德利希 - 組合,1930年。油畫,畫布貼在膠合板上,147 x 113 公分。弗洛因德利希捐贈 – 蓬圖瓦茲博物館。



弗倫德利希最珍視的價值是人類自由。他建議,具象藝術建立了一種文化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社會開始感覺自己擁有藝術家創作的圖像,因為每個人都能以相同的方式識別這些圖像。這可能為社會和機構相信自己擁有其他事物(如公民)或公民相信彼此擁有對方創造了一個基礎。抽象藝術通過保持對解釋的開放性來混淆這種文化擁有權的系統。如果藝術是自由的,那麼它的觀眾也是自由的,並且由此延伸到他們的社會。弗倫德利希在他的畫作中使用的某些形式策略重申了他的社會主義信念:他的構圖挑戰邊界,延伸超出畫布的邊緣;他的形狀不是被線條分隔,而是融入彼此,在模糊的顏色邊界中交融;他的形狀、形式和色彩區域密集地層疊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表面下脈動,從下面支撐著這些圖像的感覺。

奧托·弗倫德利希 團體畫作

奧托·弗洛因德利希 - 團體,1911年。黑色鉛筆於紙上,48 × 62.5 公分。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統一形象

除了繪畫和雕塑,弗洛因德利希在彩繪玻璃媒介方面也非常出色。他對這種形式的欣賞可以追溯到1914年,當時他首次參觀了沙特爾大教堂,該教堂擁有無與倫比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彩繪玻璃窗。玻璃的半透明特性幫助弗洛因德利希理解了二維平面表達輕盈和深度的潛力。與此同時,鈷藍色的超然力量使弗洛因德利希充滿了對藝術精神力量的信念。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幾件彩繪玻璃作品。其中三件作品在當前的蒙馬特博物館展覽中展出,另外兩件則在附近的聖心大教堂展出。其中一件作品的標題為「向所有顏色的人致敬」,再次表明了弗洛因德利希將他的技法與意義結合的自豪感,因為無數的形狀和顏色共同創造出一個統一的美與光的視野。

奧托·弗洛因德《玫瑰 II》畫作

奧托·弗洛因德利希 - 玫瑰花 II, 1941年。水粉畫於紙板上,65 x 50 公分。弗洛因德利希捐贈 – 蓬圖瓦茲博物館。



在1940年,弗洛因德利希寫道:「作為我們所有藝術努力基礎的真理是永恆的,並將繼續對人類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他在寫下這句話時已經意識到他的作品正被納粹摧毀,而他的遺產和生命也面臨著致命的危險。很少有藝術家能夠在自己的努力被字面上抹去的同時,展現出如此無私的堅韌和優雅。當前在蒙馬特博物館展出的80件作品,不僅提醒我們這位藝術家的成就,也提醒我們,試圖隱藏這些成就的邪惡力量在今天的世界中仍然存在。抽象藝術是政治性的嗎?當然是。尤其是當我們像弗洛因德利希一樣,勇於建立在其普遍的人文主義思想之上時。

特色圖片:奧托·弗洛因德利希 - 組合,1911年。油畫,200 x 200 公分。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

閱讀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覺的語言:描繪純粹情感的藝術家們

如果一幅畫能直接對你的靈魂說話,卻不展示任何可辨識的事物會怎樣?如果僅憑色彩與形態就能讓你感受到喜悅、憂鬱或超越感,其力量與任何故事一樣強烈呢? 這是推動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以及持續激勵當代畫家的深刻問題。這些先見之明者發現,情感本身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題,而不僅僅是靈感來源。 超越個人表達:當情感成為主題 藝術界有一個關鍵區別常被忽視。許多藝術家是從情感出發作畫,將個人的掙扎、喜悅或...

閱讀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達米恩·赫斯特:英國最具挑釁性的當代藝術家終極指南

Damien Hirst是當代藝術中最具爭議且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對死亡、科學與商業的革命性詮釋,徹底改變了藝術世界。赫斯特於1965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三十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藝術、美學與死亡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並創下破紀錄價格的作品。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抽象藝術家,但赫斯特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他的斑點畫與旋轉畫——展現了對色彩、形式與偶然性的嚴謹投入,與抽象藝術的核心關...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