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與藝術中不同類型線條的運用
線是藝術的正式元素之一。與顏色、形狀、質地和空間等元素一起,它是除了藝術作品的主觀、詮釋性成分之外,值得沉思的美學事物。討論 藝術中的線 大致相當於討論葡萄酒中的香氣或食物中的味道。它是更大美學體驗的一部分。客觀上,畫家使用線條來勾勒形狀並創造透視,還有其他用途。但也有一種理論認為,不同類型的線條可以激發各種情感狀態。例如,水平線據說傳達安靜,因為它模仿了身體休息的姿勢;垂直線據說傳達靈性,因為它暗示高度;混合的水平和垂直線據說傳達穩定性;對角線據說傳達運動;而曲線據說傳達人性和感性。目前尚不清楚典型的、未經訓練的觀眾在觀看畫作時是否真的會體驗到這些感受;尤其是因為主題可能會影響線條所傳達的訊息。但也許通過觀察各種抽象畫家多年來如何使用線條,我們可以發現觀眾的情感狀態與藝術中線條的美學之間是否確實存在潛在的真理。
靈性與線
除了是第一批追求完全非具象繪畫形式的西方畫家之一,俄羅斯藝術家瓦西里·康丁斯基對於通過他的藝術傳達靈性深感關切。191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為《藝術中的靈性問題》的書。在書中,他討論了他希望通過視覺藝術達到音樂已經通過聲音所達到的目標:通過抽象的美學語言傳達普遍性。
在1926年,經過廣泛測試他的美學理論,康丁斯基出版了另一本名為點與線到平面的書。這本論文明確表達了他對於線在藝術中情感影響的信念。他在同一時期創作的畫作可以被視為他理論的示範。它們形式上使用線條來勾勒形狀、創造立體形式,並創造透視,同時也激發情感效果。一個標誌性的例子是畫作第八號構圖,因其和諧感和構圖平衡而受到讚賞。在這幅畫中,底部框架中的交叉水平和垂直線為構圖提供了穩定的基礎。多條對角線朝向右上方的消失點創造了運動感。而曲線則引入了一種生動的、生物般的存在,處於變化之中。
瓦西里·康丁斯基 - 《作品 VIII》,1923年。油畫,55 1/4 x 79 英寸(140.3 x 200.7 厘米)。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創始收藏。© 2019 藝術家權利協會(ARS),紐約/法國美術版權協會(ADAGP),巴黎
敵對勢力
儘管他的哲學與康丁斯基大相逕庭,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同樣相信線條的傳達力量。他認為自己可以將繪畫的語言簡化到最基本的要素。他逐漸減少自己的視覺工具,直到達到一種僅使用水平和垂直線條,以及極其有限的色彩調色板的風格。通過這種簡樸的風格,他感覺自己能夠傳達宇宙的潛在精神真理。
蒙德里安拒絕對角線,因為他想避免透視,以達到完全平坦的畫面。他也拒絕曲線,因為他想傳達一些純粹和普遍的東西。他相信,僅僅使用水平和垂直線,當它們一起使用時,代表了宇宙中純粹、基本的對立力量,如男性和女性、正面和負面,以及靜止和運動。
皮特·蒙德里安 - 第三號構成,帶有紅色、藍色、黃色和黑色,1929年。油畫於畫布上。50 × 50.2 厘米 (19.6 × 19.7 英寸)。私人收藏
完美的不完美
出生於加拿大的畫家阿格尼絲·馬丁採用了與皮特·蒙德里安相似的美學方法。但馬丁被視為比蒙德里安更具表現力和情感。兩位畫家幾乎完全專注於水平和垂直線的組合。但馬丁畫的手繪網格顯示了她的人性觸感。即使在它們看似精確的情況下,仍然包含微妙的、細微的瑕疵。
這些不完美的地方擔任著曲線的相同功能,傳達出有機且本質上人性的東西。雖然她的作品或許更具情感,正如她的標題所揭示的,例如友誼、快樂-喜悅和美好生活,但她和蒙德里安一樣,相信水平和垂直線條能表達出和諧且普遍的東西。
阿格尼絲·馬丁 - 友誼,1963年。金箔和油畫於畫布上。6' 3" x 6' 3" (190.5 x 190.5 cm)。由塞萊斯特和阿曼德·P·巴托斯贈送。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阿格尼絲·馬丁遺產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顏色和曲線
美國畫家 Cy Twombly 的作品,其標誌性外觀源自幾乎完全基於顏色和線條的視覺語言。他的畫作是抽象的,通過簡化的調色板以及其潦草的能量和強度來傳達強烈的情感。它們的線條大多是象形的,這意味著它們的曲線、感性的特性類似某種原始的書寫方式。
除了符號線,垂直線也充滿了他的圖像。但這些垂直線並不是被繪製出來的,而是當他的畫筆推向表面時所產生的滴落。這些垂直線使得曲線的符號形狀給人一種上升的感覺。他的畫作Bacchus完美地體現了這一現象,因為其感性的曲線喚起了一種超越的感覺,這種感覺由垂直的滴落所支撐。
Cy Twombly - 無題(巴克斯),2005年。壓克力畫布。317.5 x 417.8 公分。© Cy Twombly
線與錯覺
線是光學藝術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布里吉特·萊利的畫作不僅利用線條來喚起觀眾的情感反應,還利用線條來創造身體反應。萊利在1960年代創作的作品常常被認為讓觀眾感到不適,彷彿因為畫作所創造的運動感而感到頭暈和噁心。
在她1966年的畫作下降中,萊利透過強烈的垂直線條創造出高度感,並且透過重複的對角線行列創造出透視感和運動感。此外,她透過在垂直線條中策略性地放置隱含的曲線,創造出一種感性的柔和感。確實,缺乏水平線條也增強了整體感覺,讓一切都顯得不平衡。
布里奇特·萊利 - 下降,1966年。乳膠畫於面板上。91.5 x 91.5 公分。© 布里奇特·萊利
當代線條的聲音
許多當代畫家探索線條在藝術中的傳達力量。出生於巴西的畫家 Christian Rosa 使用一種特立獨行、簡約的線條語言,與瓦西里·康丁斯基的作品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美國抽象畫家 Margaret Neill 創作出感性、直覺的曲線構圖,與賽·湯布利的作品進行和諧的對話。荷蘭畫家 José Heerkens 結合顏色使用水平和垂直線條來檢視空間。而法美藝術家 Peter Soriano 則以融合圖形感知與某種形而上和空靈的方式使用線條。
除了我們提到的這些,過去一個世紀中,還有許多其他抽象藝術家探索了線條的力量,以傳達意義並激發情感反應。無法證明他們是否取得了普遍的成功。但毫無疑問,藝術的形式美學元素至少能夠喚起情感反應。綜合考慮,我們提到的這些抽象藝術家的作品為線條的傳達力量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論據。
特色圖片:Christian Rosa - 無盡補充(細節),2013年,噴漆、鉛筆、膠帶、油棒和油畫於畫布上,180 x 200 公分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