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20世紀的視覺錯覺藝術

Optical Illusion Art That Marked the 20th Century

20世紀的視覺錯覺藝術

現實並不總是固定的;或者至少在人的心智中看起來是這樣。我們的信念在某種程度上基於我們的感知,但我們的感知有時也受到我們信念的影響。光學 幻覺 藝術,簡稱光藝術,是一種美學風格,故意利用人類感知的奇特性,使人眼能夠欺騙人腦。通過操控圖案、形狀、顏色、材料和形式,光藝術家努力創造出能夠欺騙眼睛的現象,讓觀眾看到超出實際存在的東西。由於信念可以和事實一樣有影響力,光藝術提出了更重要的問題:感知還是真相?

光學幻覺藝術簡史

光學藝術的根源在於一種名為trompe-l'œil的技術,這是法語中「欺騙眼睛」的意思。對於這種藝術傾向的最早參考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古希臘藝術家試圖創作出如此逼真的畫作,以至於人們會真的被欺騙,認為他們的圖像是真實的。這種技術隨後在幾個世紀中多次進出時尚,並在19世紀達到巔峰,出現了像Escaping Criticism這樣的trompe-l'œil畫作,該作品由佩雷·博雷爾·德爾·卡索於1874年創作,展示了一幅超現實的圖像,描繪了一個孩子正從畫框中爬出來。

什麼是視覺錯覺藝術Pere Borrell del Caso - Escaping Criticism, 1874. Oil on canvas. Collection Banco de España, Madrid, © Pere Borrell del Caso

但儘管也旨在欺騙眼睛,光學藝術並不等同於超寫實主義藝術。事實上,今天我們所知的光學藝術更常是抽象的,依賴幾何構圖來說服眼睛相信不真實的形狀和空間平面存在。第一種旨在欺騙眼睛的抽象技術被稱為點彩畫法。點彩畫家並不是提前混合顏色,而是將未混合的顏色並排放在畫布上,創造出實心顏色區域的錯覺。當這些畫作從遠處觀看時,似乎顏色是混合的。喬治·修拉發明了點彩畫法,並以如翁弗勒的燈塔等畫作掌握了這一效果。

光學藝術作品由視覺錯覺藝術家創作Georges Seurat - Lighthouse at Honfleur, 1886. Oil on canvas. Overall: 66.7 x 81.9 cm (26 1/4 x 32 1/4 in.), framed: 94.6 x 109.4 x 10.3 cm (37 1/4 x 43 1/16 x 4 1/16 in.).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Paul Mellon

抽象幻象

點彩畫的概念最終催生了許多其他技術,因為藝術家們尋找方法來欺騙大腦以完成一幅畫。它啟發了意大利未來主義者的分割主義,以及立體主義的四維平面。但它最成功的應用是在與幾何抽象的美學相結合時,例如由約瑟夫·阿爾伯斯於1913年創作的抽象幾何蝕刻作品結構星座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阿爾伯斯並不是想用這件作品製造視覺錯覺。他專注於關於線條和形狀在二維表面上感知的簡單構圖實驗。儘管如此,他發現線條、形狀和顏色在表面上的排列確實可以改變心智對現實的感知。雖然他並沒有故意想要欺騙觀眾,但他仍然花了一生的時間來研究這些效果。

光學藝術作品由視覺錯覺藝術家創作Josef Albers - Structural Constellation, 1913. White lines etched in black background on wood. © 2019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斑馬與棋盤

維克多·瓦薇利,作為阿爾伯斯的同時代人,確實有意識地努力尋找用藝術欺騙觀眾的方法。瓦薇利既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畫家,他特別對這兩種追求如何結合以影響感知感興趣。早在1920年代,這位藝術家就已經了解到,僅通過線條的操控,他就能完全扭曲一個二維表面,以一種欺騙心智的方式使其被感知為三維空間。

瓦薩雷利在他的作品中反覆探討的一個主題是斑馬。這種動物的條紋實際上是用來欺騙自然捕食者的,因為捕食者無法判斷這種動物正在朝哪個方向奔跑,這是由於它的黑白條紋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當他解開這一現象的秘密時,他將其應用於更複雜的幾何構圖,並在1960年代創造了一種標誌性的風格,啟發了今天被認為是現代主義光學藝術運動的作品。 

光學藝術作品《斑馬》由光學幻覺藝術家維克多·瓦薇爾創作Victor Vasarely - Zebra, 1938. © Victor Vasarely

黑與白

20世紀最著名的視覺錯覺藝術家之一是英國藝術家布里吉特·萊利,她直接受到維克多·瓦薇利的作品啟發。萊利在1950年代初期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她的早期作品是具象的,但在一家廣告公司的插畫師工作後,她對創造視覺錯覺變得更加感興趣。她開始研究點彩畫,然後是分割主義,最終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光學藝術風格,主要基於黑白幾何抽象。

萊莉在她的作品中創造光學幻覺的成功程度如此之高,以至於觀眾有時會報告在觀看她的畫作時感受到暈船或暈動的感覺。這一現象令萊莉著迷,她堅信感知與現實之間的界線確實相當脆弱,而由幻覺引起的信念實際上可以在物理世界中產生真實的後果。萊莉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意義是明確的,現實是可以固定的;當那種信念消失時,事物變得不確定並且開放於解釋。」

布里奇特·萊利及其視覺錯覺藝術Bridget Riley in front of one of her large-scale, hypnotic Op Art paintings, © Bridget Riley

反應靈敏的眼睛

現代主義光學藝術運動的巔峰出現在1965年一個名為《反應之眼》的巡迴展覽中,該展覽在美國各地展出。這個展覽展示了超過120件來自數十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代表了廣泛的美學立場。展覽包括了維克多·瓦薇利(Victor Vasarely)和布里吉特·萊利(Bridget Riley)等人的高度幻覺作品,以及來自法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和亞歷山大·利貝曼(Alexander Liberman)等藝術家的較為內斂的幾何抽象作品,還有來自蔡文瑩(Wen-Ying Tsai)和卡洛斯·克魯斯-迪茲(Carlos Cruz-Diez)等藝術家的動態雕塑。

在《反應眼》小組中,還包括了雕塑家耶穌·拉斐爾·索托,他無疑將光學藝術推向了三維感知的最遠處,創作了一系列名為可穿透的作品。這些互動創作由數百根部分上色的懸掛塑料管組成,觀眾可以穿過這些管子。當不被打擾時,它們呈現出一種驚人的錯覺,讓人感覺一個具體的形狀懸浮在空中。但當觀眾與雕塑進行實際互動時,這種錯覺便會消失,給人一種具體現實確實可以被人類的觸碰扭曲和改變的感覺。

一個可穿透的光學幻覺藝術,由耶穌·拉斐爾·索托創作Jesús Rafael Soto - Penetrable. © Jesús Rafael Soto

歐普藝術遺產

光影藝術的祝福與詛咒在於它的流行性。當這一運動在1960年代達到巔峰時,許多評論家對它嗤之以鼻,因為它的影像被像T恤、咖啡杯和海報等低俗商品的製作者貪婪地挪用。但對於像維克多·瓦薇利(Victor Vasarely)和赫蘇斯·拉斐爾·索托(Jesús Rafael Soto)這樣的藝術家來說,這正是重點所在。

這些創作者相信,藝術作品的價值取決於觀眾參與其完成的程度。他們創造了適應每位新觀眾的美學現象,創造了無限的詮釋可能性。他們的藝術在大眾層面上被消費,與他們的概念完全一致,即人與藝術之間不應有任何障礙,而任何看似存在的障礙僅存在於我們的感知中。

特色圖片:維克多·瓦薇利 - Vega-Nor, 1969。壓克力畫布。200 x 200 公分。© 維克多·瓦薇利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