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布里奇特·萊利與條紋的哲學》

Bridget Riley and the Philosophy of Stripes

《布里奇特·萊利與條紋的哲學》

我們的感官體驗將我們連接到一個情感的世界。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這種感官本身就是一種感覺。但隨後我們也會根據所見的事物來感受。這些感受正是英國藝術家布里吉特·萊利在過去六十年中所研究的內容。在1960年代,萊利因其對一種名為光學藝術(Op Art)的藝術運動的貢獻而聞名,這個名稱源於觀眾在作品中經常感知到的視覺錯覺。光學藝術在1965年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名為反應之眼的展覽成功後,迅速在全球崛起。布里吉特·萊利的幾幅畫作被納入了該展覽。這些作品以簡約的黑白調色板和重複的圖案為特徵,創造出一種動態感,使觀眾感到不穩定或失去平衡。她畫作中的圖案似乎在移動。但布里吉特·萊利的作品遠不止於僅僅用視覺錯覺來愚弄眼睛。這是關於感知。這是關於我們多麼仔細地觀察,我們多麼珍視我們的視覺禮物,以及我們的情感如何受到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影響。

年輕的布里吉特·萊利

作為一位年輕的藝術家,布里吉特·萊利經常感到沮喪。她珍惜能夠自由探索她在倫敦、林肯郡和康沃爾的各個童年家園周圍的環境。她擁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實驗的渴望。但在她20多歲時,當她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時,她發現自己的好奇心和實驗精神受到教授的打擊。她畢業時對自己感到不確定。當她的父親在一次車禍後不久住院,並且她成為他的照顧者時,她缺乏方向的情況迅速惡化。這些壓力的結合使她遭受了完全的崩潰。

對於萊莉來說,轉折點出現在她於1956年參觀倫敦泰特美術館的抽象表現主義者展覽時。這些作品驗證了她實驗和探索真實視野的渴望,她很快又開始畫畫。她找到了一份教導年輕女孩藝術的工作,並擔任商業插畫師。然後,她報名參加了哈利·薩布朗的夏季課程,他以倡導空間關係、形狀和圖案等元素的力量而聞名。

布里奇特萊利藝術布里奇特·萊利 - 《方格中的運動》,1961年。蛋彩畫於硬板上。123.2 x 121.2厘米。藝術委員會收藏,南岸中心,倫敦。© 2019 布里奇特·萊利(左) / 布里奇特·萊利 - 《進氣》,1964年。壓克力畫於畫布上。178.5 x 178.5厘米。© 2019 布里奇特·萊利(右)

光學現實

在她與哈利·薩布倫(Harry Thubron)研究美學的形式元素,特別是眼睛如何感知空間中的形狀時,萊莉重新致力於尋找她的真實聲音。她於1960年移居意大利,研究了未來主義者的作品。受到他們對運動探索的啟發,她繼續研究分割主義者的思想,特別是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這些研究的總和使她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繪畫方法:一種探索如何轉變二維表面以影響視覺感知的方式。

她知道,為了挑戰觀眾看待畫作的方式,她必須消除所有具象內容。具象圖像只會分散她主要思想的注意力。因此,她簡化了自己的視覺語言,只使用黑白色和線條、形狀及形式的元素。在《反應的眼睛》的目錄中,策展人威廉·C·賽茲稱像萊利所創作的作品為“新的感知藝術”。賽茲提高了對這種藝術所能達成的期望,遠超過純粹美學的範疇。他問道:“這些作品,既不指涉外部事物,能否以心理上的有效性取代已被放棄的內容?對功能性圖像的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否開啟一條從視網膜興奮到情感和思想的新道路?” 這正是萊利在問自己的問題。

布里奇特·萊利的畫作布里奇特·萊利 - 《逮捕 1》,1965年。乳膠畫布,70 x 68 1/4 英寸。© 2019 布里奇特·萊利(左) / 布里奇特·萊利 - 《逮捕 2》,1965年。亞克力畫布。未框:6 英尺 4 3/4 英寸 x 6 英尺 3 英寸(194.95 x 190.5 公分)。框架:6 英尺 7 3/8 英寸 x 6 英尺 5 3/4 英寸 x 2 3/4 英寸(201.61 x 197.49 x 6.99 公分)。納爾遜·阿金斯藝術博物館收藏。通過威廉·T·肯珀基金會 - 商業銀行,受託人慷慨贈予。© 布里奇特·萊利。版權所有,特此致謝卡斯滕·舒伯特,倫敦(右)

反應式公共

《反應之眼》的公眾反應熱烈。展覽中影像的迷人、幻覺效果讓觀眾瘋狂。設計師們迅速借用了黑白圖案,並將其應用於各種產品上,從裙子到眼鏡,再到午餐盒和汽車。但對於萊利來說,這種驚艷的效果吸引力不大,她更感興趣的是她作品背後的深層意義。是的,它看起來很酷。但她想要探索在表面現象之下運作的心理過程。

在1966年,正當她的黑白風格獲得國際吸引力時,萊莉開始努力深入她的視野,為她的作品添加顏色。她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並反覆臨摹喬治·修拉的點彩畫《庫爾布瓦橋》。在這幅作品中,她看到了線性結構和圖案的精湛技藝。她還看到了顏色組合的精湛技藝,展示了不同顏色以深思熟慮的方式並排放置時,如何在人的眼中創造出運動感。

布里奇特·萊利 壓克力顏料畫布布里奇特·萊利 - 《東方 IV》,1970年。壓克力畫布。223.5 x 323 公分。© 布里奇特·萊利

永遠的條紋

在複雜化她所使用的色彩調色板的同時,萊莉同時簡化了她的形狀語言。她幾乎消除了方形、三角形和圓形,並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主要專注於條紋。條紋很容易進行重複的研究,萊莉認為這對於讓人們真正用意圖去看一幅圖像是至關重要的。條紋的形狀在根本上是穩定的。她發現,這種穩定性對於色彩的研究至關重要,因為色彩在根本上是不穩定的,因為對它的感知取決於其他因素,如光線和周圍的顏色。

萊莉使用了直線和波浪形的水平和垂直條紋的組合。她在小紙條上開始每一件作品,測試顏色組合和圖案。一旦她找到了似乎在移動的顏色組合和條紋圖案,她就將其轉移到一個大型畫布上,然後手工繪製。她的彩色條紋畫中的每一條條紋都包含著不同顏色以精確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的演變,因此當眼睛看著每一條條紋時,會感知到下一種顏色的暗示。這種演變創造了運動感,當眼睛在表面上移動時。

音樂的視覺

雖然條紋的穩定性對她的色彩發現至關重要,但最終是色彩幫助她實現了她的美學願景。她說:“色彩的音樂,這就是我想要的。”正如許多其他藝術家所意識到的,從塞拉到賈科莫·巴拉,再到索尼亞·德朗,以及約瑟夫·阿爾伯斯,每種顏色都能引發情感反應。而當不同的顏色一起使用時,似乎會產生共振,為觀眾創造出不可預測的情感反應。這種不可預測性幫助萊利實現了她對畫作的理想目標,她說這必須“提供一種體驗;提供一種可能性。

萊莉通過她的彩色條紋畫作所做的美學發現,源於她是一位精確的實驗者。她對每一種顏色組合和圖案都保持嚴謹的記錄,以便在必要時能夠重複。但儘管她對顏色和條紋的實驗看起來像是科學的,實際上並不是,至少不是在試圖證明一個假設的意義上。相反,它們是藝術性的,因為它們尋求發現未知並將其具現化。

布里奇特·萊利的藝術作品布里奇特·萊利 - 嘉年華,2000年。彩色絲網印刷,於纖維紙上,帶有完整的邊距。28 3/5 × 35 9/10 英寸。72.7 × 91.1 厘米。版次 55/75 + 10AP。© 2019 布里奇特·萊利

主要目標

今天,已經八十多歲的萊莉仍然在繪畫。她現在探索幾何形狀、波浪形狀和對角線的混合。她新畫作的圖案範圍更廣,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印象,並喚起截然不同的感受。她幾十年前的條紋畫作作為她對感知的終身探究的強大體現,遠遠超越了僅僅欺騙眼睛進入深刻的主觀感知的領域。

這些作品的重要性在於,它們不僅挑戰我們看待它們的方式,也挑戰我們看待一切的方式。萊利所使用的條紋或許是形式上最簡單的。然而,在仔細檢視它們時,顯現出的變化似乎是無限的。萊利曾說過:“重複就像是一種視覺事件的放大器,單獨看時幾乎不會被注意到。” 她的條紋展示了這一哲學:在我們視覺世界的表面簡單之下,潛藏著複雜性,只要我們花時間去真正注意。它們懇求我們仔細而近距離地觀察,並充分欣賞看見這一珍貴的禮物。

特色圖片:布里奇特·萊利 - 對話(細節),1992年。油畫,亞麻布。92 x 126厘米。阿博特霍爾藝術收藏。於1996年購得。© 布里奇特·萊利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