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alités Nouvelles:法國當代抽象藝術博覽會
自1946年開始,每年由藝術家主導的新現實沙龍展示所有抽象藝術的趨勢。該沙龍有國際化的政策,因此歡迎來自不同媒介和各種運動的全球抽象藝術家展出他們的作品。今年,2015年,標誌著沙龍的第69屆展覽,其中展出了馬列維奇的黑色方塊。
第69屆《新現實》展覽會是專門致力於抽象藝術的展會,自1946年以來每年在巴黎舉行,今年於10月18日至25日在巴黎的花卉公園舉行。該展會作為抽象藝術家的聚會點,每年吸引約12,000名訪客。這個活動的名稱源自於1912年由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所提出的定義,該定義認為抽象是表達現代現實的最佳方式,這也屬於強烈的抽象傳統。
由藝術家組織,為藝術家服務
自創立以來,這個活動已成為法國首都最受尊敬的沙龍之一,並展示了許多抽象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的作品,尤其是讓·德瓦斯納(Jean Dewasne)、維克多·瓦薇利(Victor Vasarely)、皮埃爾·蘇拉日(Pierre Soulages)和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等人。這個沙龍是由藝術家們自己創建的——索尼亞·德拉內(Sonia Delaunay)、奧古斯特·赫爾賓(Auguste Herbin)和讓·阿爾普(Jean Arp)在其創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現實(Réalités Nouvelles)代表了一個藝術家協會,目前由奧利維耶·迪·皮齊奧(Olivier Di Pizio)擔任主席,並在二十多位藝術家的委員會的協助下,迪·皮齊奧選擇在沙龍中展示的作品,每年展示約350到400位藝術家的作品。該沙龍展示了持續的發展,近年來推出了線上平台並在北京和貝爾格萊德舉辦了“離牆外”的活動。
Susan Cantrick - sbc 188, 2015。亞克力畫布。100 x 100 公分。© sbcantrick
一個支持所有抽象領域的空間
自創立以來,這個沙龍為所有抽象趨勢提供了展覽空間——展示繪畫、雕塑、素描、攝影、裝置、雕刻和數位媒體——並擁抱該類別中的最新運動,包括暗示性具象、概念性、具體性、幾何性、手勢性、觸覺性、抒情性和名義主義的抽象。這種自由的方式繼續吸引各種藝術家,從新興藝術家到抽象界的明星。它也曾經並且繼續作為不同運動對立特徵的示範,允許不同風格在同一空間中互動。當拉丁美洲的前衛藝術和Arte Madí小組同時展出時,正是如此,這使得可以比較這些不同風格——借鑒自蘇黎世具象派——在其創新能力的光照下。
這個沙龍一直支持所有抽象藝術領域,這一點通過直到1956年每年出版的《新現實》期刊得以證明,該期刊旨在向更廣泛的公眾推廣和提供有關抽象藝術類型的信息。這有助於消除沙龍的概念是根植於過時和乏味藝術傳統的觀念,《新現實》始終鼓勵實驗性和原創性的創作。此外,沙龍在一個革命傳統中定位自己,展出了由阿爾諾畫廊支持的藝術家們的精緻而嚴謹的作品,包括伊奧內斯庫、科斯卡斯、凱利和揚格曼,鞏固了沙龍在新抽象形式的出現和在該領域發現有影響力藝術家方面的重要性。該協會關於沙龍的一項關鍵政策是特別關注邀請年輕藝術學校畢業生,約有十位畢業生獲得展出的機會。
Laura Gethen-Smith - Shusaku, 2015,裝置視圖。51 x 51 公分。© Laura Gethen-Smith
抽象的解放者
該沙龍自創立以來,已展現出對展示多樣化抽象藝術的承諾,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解放者,因為在1948年,該沙龍首次展出了當代德國抽象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納粹譴責為「退化」類別。這些藝術家包括威利·鮑梅斯特、尤利烏斯·比西爾、胡伯特·貝克、魯普雷希特·蓋格、奧托·里切爾和弗里茨·溫特。1948年的沙龍還為參觀者提供了發現和購買其他影響力德國畫家的作品的機會,最著名的包括讓·勒皮恩和漢斯·哈頓,後者在隨後的沙龍中成為個展的主題。
其他參與沙龍的藝術家包括 Jean Deyrolle (1946)、Franz Kline (1963)、Eugene Leroy (1973)、Raymond Mason (1949)、Piet Mondrian (1946)、Francis Pellerin (1960)、Claude Viallat (1973) 和 Serge Poliakoff (1946),或 IdeelArt 藝術家 José Heerkens,她在 2010 年至 2013 年間每年都參加沙龍——而在 2014 年,她參加了巴黎沙龍和北京的沙龍。
上述提到的許多藝術家,甚至可以說是所有藝術家,都已成為法國及國際上重要回顧展和個展的主題。他們在《新現實》中的出現證明了這個沙龍持久的吸引力及其對藝術家的承諾,無論是作為組織者還是參展者:這種承諾似乎將繼續下去,隨著沙龍跨越新的邊界,數位化和國際化地發展這一活動。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 0.10 展覽 © 共享許可證 維基百科
國際化
沙龙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国际化政策,这鼓励了各种外国艺术家和团体展出他们的作品:在1948年,来自十七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齐聚这一活动。在这些艺术家中,有Arte Madí和具体艺术(MAC)运动,包括苏黎世具体主义者和来自具体艺术运动的意大利人,德国艺术家鲁普雷希特·盖格和古恩特·弗鲁赫特朗,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奥勒·贝尔特林和罗伯特·雅各布森,以及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布里尔和埃尔斯。
在1940年代末,沙龍也成為讓-戈林和費利克斯·德·馬爾的建築實驗的場所,標誌著新構成主義運動的一些首次探索,該運動後來被包括喬斯特·巴爾耶、約翰·麥克海爾、Anthony·希爾和斯蒂芬·吉爾伯特等眾多知名藝術家所採納。同樣,為了增加沙龍的多樣性,包括芭芭拉·赫普沃斯、約翰·威爾斯、保爾·維澤萊、布魯諾·穆納里、馬里奧·拉迪切、魯道夫·鮑爾、愛麗絲·梅森和羅伯特·馬瑟韋爾等藝術家均參加了此次活動,為未來的藝術家設立了高標準。
2015年版
在2015年版的沙龍中,特別關注了藝術家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tch),他的臭名昭著的作品《黑方塊》在一百年前的第一次至上主義展覽中揭幕。為了紀念這一事件,沙龍邀請藝術家展出作為這場革命性展覽回聲的作品。
特色圖片:José Heerkens - L7。Written Colours,2010年。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