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紀念偉大的羅伯特·瑞曼

Remembering the Great Robert Ryman

紀念偉大的羅伯特·瑞曼

美國畫家羅伯特·瑞曼於88歲時去世。他的死訊在他的畫廊發表的聲明中宣布。作為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瑞曼創作了大量作品,這些作品在50多年來一直吸引、愉悅並困惑著觀眾。他的大多數畫作主要是白色的。然而,瑞曼總是迅速指出,這些作品並不是意圖成為「白色畫作」。相反,他將它們描述為利用白色作為使其他事物變得可見的方式的畫作。他並不是試圖自己揭示事物。他沒有社會、政治或智力上的議程。相反,他是在創造一種情境,使畫作能夠自我揭示。他相信,白色比其他顏色更具啟示性。他將這種效果比作在白襯衫上灑咖啡。「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咖啡,」他說。「如果你在深色襯衫上灑,則不容易看到。」至於他的畫作中的白色揭示了什麼,瑞曼慷慨地將這留給觀眾去解讀。他說:「畫作就是人們所看到的。」幾十年來,人們報告在他的畫作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事物和非事物。有些人說他們看到了棉球或雲的形狀。其他人則報告看到畫畫的技術過程的概念表達。許多人將他們所見描述為抽象的。然而,瑞曼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抽象畫家。他認為他的畫作是自我指涉的物體。「我不需要講述任何象徵或故事,」他說。他在這一點上的溫和堅持使他成為繪畫永恆相關性的完美大使。通過創作數百幅美麗的畫作,幾乎不偏離對單一顏色的使用,瑞曼無可否認地證明了無盡的畫作仍然等待被創作。

畫作,而非圖片

羅伯特·瑞曼於1930年出生於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大學畢業後,他在美國陸軍服役,作為音樂家,在韓戰期間參加了一支陸軍預備役樂隊。1953年,他搬到紐約市,目的是成為一名爵士音樂家,而不是畫家。他甚至從未上過藝術課。他的主要抱負只是希望在城市裡找到一份責任最小的工作,以便能夠全心全意地專注於他的創作生活。瑞曼接受了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保安職位。正是在那裡,他看到了他的第一幅畫作。起初,他並沒有意識到他所看到的東西是畫作。他把懸掛在博物館牆上的東西視為圖片。他認為它們的表面和材料是次要的,與圖片所要傳達的主題相比。

羅伯特·瑞曼 服務員 畫作

羅伯特·瑞曼 - 《隨從》,1984年。油畫於玻璃纖維上,配有鋁、螺栓和螺絲。51 7/8 x 47 x 2 1/8英寸(131.8 x 119.4 x 5.4厘米)。Anne和西德·巴斯基金。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羅伯特·瑞曼

他的心態在第一次看到馬克·羅斯科的畫作時改變了。瑞曼說:“我從未以那種方式看過畫。我一直在看圖片,而這裡有一些完全不同的感覺。”羅斯科並不把他的畫作視為圖片。他認為它們是超越的入口。他希望畫作的表面、顏料、顏色、質地、光線和物理環境都成為同一體驗的一部分。他希望觀眾不是“看”畫作,而是沉浸在它們的體驗中。通過對他畫作的沉思,羅斯科希望觀眾能進入一種沉思的狀態——這才是他作品的真正意義。“我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瑞曼說。但從那時起,瑞曼至少意識到了畫作和圖片之間的本質差異。受到這一啟示的啟發,他前往五金店,第一次在他的生活中購買了顏料和畫布。

羅伯特·瑞曼橋畫

羅伯特·瑞曼 - 橋,1980年。油畫和防銹漆於畫布上,配有四個塗漆金屬緊固件和方形螺栓。75 1/2 x 72 英寸(191.7 x 182.8 厘米)。康拉德·費舍爾,杜塞爾多夫,托馬斯·阿曼,蘇黎世,現任所有者從上述處獲得。© 2019 羅伯特·瑞曼

永遠不要停止實驗

從未參與學術藝術界的萊曼,沒有受到任何可能挑戰他對如何創作畫作理解的偏見所困擾。他向每一種可能性敞開心扉,並讓自己享受將顏料塗抹在表面的過程。他對各種工具的感覺感到著迷,這些工具與各種媒介的互動方式,以及這些媒介如何改變各種表面。他的第一幅畫幾乎是單色的——主要是綠色或橙色。但主導顏色並不是唯一的顏色。“無題(橙色畫作)”(1959)上點綴著黃色、紅色、綠色和藍色。橙色可能是觀眾首先看到的東西,但不久之後,眼睛,然後是心靈,便被作品中的矛盾所吸引。

羅伯特·瑞曼 無題 畫作

羅伯特·瑞曼 - 無題(橙色畫作),1955年和1959年。油畫布。28 1/8 x 28 1/8英寸(71.4 x 71.4厘米)。部分及承諾贈予喬·卡羅爾和羅納德·S·勞德,以紀念大衛·洛克菲勒的100歲生日。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羅伯特·瑞曼

這些矛盾最終吸引了瑞曼對白色的興趣,因為它提供了如此鮮明的對比。然而,儘管如此依賴白色,瑞曼從未失去對實驗的感知,這種感知塑造了他最早的作品。他是限制孕育創造力這一觀念的活生生的證明。他堅持使用白色,但卻使用了數十種媒介。他堅持方形格式,但變化了大小,從幾英寸見方的小畫到一幅本質上是一面方形牆的作品。他在所畫的表面類型中找到了多樣性,並實驗了他的畫作如何附著在牆上。他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他的畫作展示的環境。為了讓他的畫作正常運作,他相信它們需要在乾淨的白牆畫廊中以標準的燈光展示。瑞曼的展覽傳統主義根植於他對每幅畫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的信念。“畫作需要一種特定的敬畏氛圍才能完整,”瑞曼曾對Art21說。“它必須處於一種情境中,才能揭示自己。”

特色圖片:羅伯特·瑞曼 - 無題,1965年。琺瑯畫於布里斯托板上。7 3/4 x 8 1/8" (19.7 x 20.6 cm)。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羅伯特·瑞曼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Phillip Barcio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